透明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 :D 2022-12-26 17:19:48 浙江

    有时候会觉得,用理论解释历史其实并没有让我们觉得过去变得更加清晰了,反而进一步丰富了理论自身的体系。但是,我们期望的不是话语的膨胀和增殖,而是逼问当下的困境缘何发生、它能否在历史中找到一些可能的根源。这一点我想李格尔和本雅明都堪称典范。语言会不断翻新,历史怎么样都能得到一种阐释(即便光是做到这点已经需要付出十分巨大的努力),但是文字能否戳到真正的痛点,让除去此时此刻此地的事件以外的其他一切现象都黯然失色、哑口无言,或许才是对一位真正的历史学家的考验。当然,这也是著书这件事的费力不讨好所在。

  • 5 昭歌山 2023-02-24 23:15:56 浙江

    在国内文化批评环境中拾回形式(物自身)的意义,这块确实在意识形态主导下的话语体系中是股清流。但是一开始就像学位论文一样把理论单独写出来,且将东西内容分节而述,使得阅读的动力消退了不少。另外,作为文集,频繁跳跃出现的点石斋有些难以撑得起“透明”作为专著的分量

  • 9 malingcat 2023-02-11 17:25:03 上海

    作为论文集,值得五星好评,尤记得第一次看唐老师论文的震撼。但是,如果作为一本论述“中国视觉现代性”且以“透明|不透明”为主线的专著,则觉得哪里少了些什么、哪里又多了些什么。汪悦进的序里含蓄指出了我们有着悠久的视觉传统,包括丰富的“镜像”,不必完全被西方理论拖进“现代性”中。对于传统的梳理衔接、对于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都市视觉文化的结构化历史描述,如果加上,就更厚重了。此外,“史论兼顾”是本书特色,解释西方视觉文化理论的篇幅似乎多了一些,“论从史出”就稍显不足了。欣赏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

  • 5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3-01-19 23:31:53 河南

    从画报图像、摄影术、西洋镜,到万花筒、走马灯、幻灯,最终发展到电影,种种现代视觉技术从晚清开始进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观看方式,构成近代中国市民现代性体验的重要来源。《透明》透过对近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考察,描绘并分析了中国视觉现代性的发生、演变,及其与晚清政治生态、文化心理,乃至全球跨文化的图像、媒介与思想流通的互动关系。视觉文化包罗万象,但作者凭借出色的史料驾驭能力与跨学科的综合视野,完成了对包括《点石斋画报》等重要历史档案的开掘工作。本书使用的大量档案资料均为首次披露。无论从史料收集,还是理论思考层面,《透明》都为近代中国视觉文化研究开辟出新的探索空间。

  • 9 文化恐怖分子 2023-03-09 00:06:17 北京

    唐宏峰最大的硬伤是材料不过关,材料不是拿起来就能用的,尤其是民国近现代,看似材料遍地,实际上需要仔细甄别,一张照片的来源是什么?在什么情境下拍摄的?用什么技术拍摄的?是摆拍还是抓拍?只有钩锁出材料自身的上下文,才有可能使用它,否则就是臆想。这本书基本是用西方后学理论套用民国的视觉图像,而且不少地方套用的比较生硬。唐的其他文章也有类似问题,她本人显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史学训练,这样的研究不值得推崇。任何扎实的研究,不论面对什么朝代,都是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方法拼贴,再怎么拼贴,也是拼贴。

  • 8 苍殷 2023-04-18 14:14:37 广东

    看了第一章实在看不下去了,满目都是本雅明,克拉里,巴尔,阿甘本,福柯,德勒兹等人书里摘出来的只言片语,围在引号里的各种概念,名词,如果作者只是想告诉读者自己理论读得不少,倒也罢了,但您这题目是关于中国视觉现代性的研究,excuses me?? 自我标榜视觉研究,但还跳不出自己老本行文学研究通过铺陈不加甄别的文字资料构建话语的老套子,历史的纬度基本没有。各种观点杂糅拼凑,却没有观点撞击带来的新意,只透着似曾相识的无力感。此书近期京东艺术史图书榜第2名,想想也不意外,时兴的干枯艺评文风,时兴的二道贩子理论,还有视觉文化领军人物的帽子。

  • 3 超逸傅立叶级数 2024-03-10 14:30:24 北京

    广博扎实的史料、细腻准确的文本细读,并且能借以穿透力的理论,将其全部整合进一个框架之中。理论的旁征博引征引虽然繁杂却不陷入搬运和晦涩,史料的细读虽然琐碎然不流于表面和空洞,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讲述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多年来一直受益于唐老师的研究,同时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写出如是般论文,那我一定会很开心吧。

  • 2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2022-11-09 14:43:24 北京

    立足于完整而宏大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中的空白,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启发性。有几种宝贵材料更是首度被学者使用、首度公开发表。

  • 3 葫芦荅菈 2022-11-19 21:34:33 北京

    写的太太太,太太好了,语言精准但不晦涩,醍醐灌顶

  • 0 月知 2022-10-30 21:50:00 上海

    有一部分是之前发表过的文章,新的部分对史料的考据好详实,但似乎理论抽象的部分简单了点。

  • 6 索芝麻麻麻 2022-11-05 10:03:04 北京

    最后一篇《透明的文学》,常读常新。后记中写母亲,写女儿,“在我家里,男性基本是缺席的,女性柔弱而强大,工作创造、支撑家庭、养育后代”,“她(女儿)的未来难以想象,我不知会送她到哪里,不知在她的未来,怎样做中国人”。

  • 3 诡谲 2022-10-17 12:12:36 广东

    借個樓,對視覺現代性感興趣的朋友歡迎來參加我們的討論https://mp.weixin.qq.com/s/ibKju5qBFXSbGjiRdyBHaQ

  • 0 小赵同学 2022-10-21 23:33:52 上海

    作者对视觉理论的熟稔程度和对近代史料、图像的详密追踪考证分析让人叹服,怒给五星好评哈哈。

  • 2 春雪 2022-12-17 18:11:16 江苏

    整体一般,唯指出看客绝不必然是照片的核心,而对鲁迅幻灯片事件提出新的质疑,颇具新意。

  • 1 qsrgukp。゚ 2022-12-17 13:34:12 北京

    材料很丰富讨论的问题很有趣但论述并没有精准地朝向真正重要的问题,读的时候经常有这种感觉(但还是很厉害!向唐老师学习!

  • 0 世相 2024-02-05 10:50:17 美国

    史料丰富精彩,论述略欠;看短评得知全书其实是单篇论文编纂后的集子,因此也非常可以理解。

  • 0 西湖藕粉 2024-02-03 13:32:53 北京

    中国视觉现代性,晚清画报,观看者,视觉装置,早期电影,非常成功的媒介考古本土化研究

  • 0 Jo. 2024-02-15 02:48:51 辽宁

    就像后记里唐宏峰老师自己所说的,她的“研究领域包括理论和历史两方面,两方面带来不同的满足,历史研究在材料中穿针引线求索事实,有饱满的实在感;理论研究从概念到概念,让人体味抽象思维与智性的快乐”,这本书也确实在历史材料之上作出了极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其扎实程度是我在翻开书之前不曾预料到的。理论和历史结合的研究方法也让我颇为向往。 民国、现代性与透明是当初被吸引来读书的原因,书中也并未辜负我所望地将我代入其中,既有民国独特的时代气质,又承接着对与当代生活密切接轨的问题的关怀。 读到后记的时候非常感动,在跨度如此大的生命轨迹中,能一直保有纯粹的好奇心、对自身的体察和对世界的关怀,对于刚开始从事学术锻炼就已被生活琐事磨得灰心沮丧的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希望很多年后的自己也仍能保有那样的一份纯粹。

  • 0 财神5.0 2023-10-25 18:23:59 广东

    图片的确很多,许多都没见过,尤其是关于杀头的章节,能感受到鲁迅当年的沮丧、气愤,哪怕再好的医术也无法阻挡敌人锋利的刺刀以及未觉醒的群众之前赴后继地被牺牲。作者从透明入手,既有技术性的考量,也有学理性的内在意涵,但终究我们走向的是模糊,哪怕相机镜头再高清,不透明的地方依然无法现代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