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出版年: 2021-8
页数: 224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易中天中华史(新版)
ISBN: 9787533965907
内容简介 · · · · · ·
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古里时,
不知有没有向来得更早的郑和致敬。
妈祖护佑的远航,
却早已戛然而止,
开启海洋世纪的机会,
竟满不在乎地拱手让人。
中国,难道当真与海洋时代无缘?
明太祖的禁海令可是十分严厉:片板不许入海。于是,郑和下西洋六十多年后,西方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进程,开启海洋世纪的机会,就此拱手让人。
鳌拜之后,无权臣跋扈;撤藩之后,无地方割据;雍正之后,无储位之争;摊丁入亩之后,无饥民造反。建设跨文化多民族的统一大帝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康熙和他的继承者却回答得比历朝历代都要出色。那么,问题当真解决了吗?
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在觐见过乾隆后,说了这么一番话:大清帝国就像一艘年久失修的豪华战舰,仅仅依靠水手们的支撑才没有沉没。头等舱里的人却并不知道这些,只有一部文学作品感到了它的百孔千疮。她,就是伟大的《红楼梦》。
作者简介 · · · · · ·
易中天
1947 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易中天中华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中华史》(1-23卷)《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6册)
《易中天谈美》《美学讲稿》《品三国》《先秦诸子》《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闲话中国人》
《品人录》《大话方言》《读城记》《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国人的智慧》
《帝国的惆怅》《帝国的终结》《费城风云》
目录 · · · · · ·
女神与航海家
不明原因
从西域到西洋
血染的航线
地理大发现
第二章 西学东渐
洋鬼子来了
到北京去
几何原本
甘薯与历法
汤若望下狱
第三章 康熙答题
定鼎
改制
一统
建储
反腐
锁国
第四章 黛玉葬花
葬花词与石头记
宝黛之争
一夜北风紧
老祖宗
女娲的视角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易中天中华史:大航海时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易中天中华史:大航海时代"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命运和选择 7.0
-
- 帝国的终结 7.8
-
-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宗 Ⅱ 7.3
-
- 帝国的惆怅 7.6
-
- 郑天挺明史讲义(全3册) 9.7
-
- 君臣 7.5
-
- 如果这是宋史2 6.9
-
- 乡关何处 8.6
-
- 塞北三朝·辽 7.8
-
- 吴三桂与甲申之变 8.8
易中天中华史:大航海时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草草结尾,看大清另有选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航海时代,偷偷摸摸把主题就由明转清,我大清朝只用一卷的内容,属实少了些,且内容东拉西扯,天马行空简直难以拼在一起……理解易老师或许也累,就此刹住车,也方便我们再转向其它作品。 一、郑和在葡西之前 派遣郑和七下西洋的动机和目的,至今是谜。 有的史料和研究都证明... (展开)
成一家之言,岂易事哉!

从地理大发现到《红楼梦》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易中天中華史 (Cadenza)
- 易中天中华史 (fallingraining)
- 历史 (Punk Yang)
- 历史纪实 (行走的猴子)
- 2021年读完的书目 (路人乙)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易中天中华史:大航海时代的评论:
feed: rss 2.0
21 有用 kutozov 2021-08-19 16:40:18
对《红楼梦》的解读十分精彩。
1 有用 美月 2023-07-26 19:54:41 江苏
到红楼梦才恍然大悟,易中天中华史的主旋律——反对父权制。
2 有用 鲁比科 2023-01-31 06:52:13 河北
点评《红楼》一章,深刻、隽永而又畅快淋漓。
21 有用 出奇蛋 2021-09-07 14:06:35
感觉易中天中华史越来越水了,已经提不出什么新鲜特别的观点。前半段从利玛窦-徐光启-汤若望-南怀仁这些历史人物中聊聊早期西方技术对中国影响还有点意思,后半段就是红楼梦介绍。。。而且书名还是《大航海时代》。。。
3 有用 曹昂Hsiu 2021-09-05 19:36:34
「大航海」概念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全球史色彩,这一本书在全球史坐标中挖掘中华史的尝试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有时间线的并列,对于中华与世界的联动却往往浅尝辄止,令人意犹未尽。最后一章《红楼梦》的解读来得有些莫名其妙,看到最后的预告,下一卷的标题是充满总结意味的《命运和选择》,想来这一系列最初是要写到1997年的野心,不得不在明清帝国的破碎中草草收场了,可能易中天中意于自己这篇《红楼梦》的诠释,在收场之前舍... 「大航海」概念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全球史色彩,这一本书在全球史坐标中挖掘中华史的尝试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有时间线的并列,对于中华与世界的联动却往往浅尝辄止,令人意犹未尽。最后一章《红楼梦》的解读来得有些莫名其妙,看到最后的预告,下一卷的标题是充满总结意味的《命运和选择》,想来这一系列最初是要写到1997年的野心,不得不在明清帝国的破碎中草草收场了,可能易中天中意于自己这篇《红楼梦》的诠释,在收场之前舍不得把它滞留在草稿里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