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法律条文,是司法实务中一个重要的法律技术问题,也是法律写作和法律图书编辑工作中值得探讨和规范的问题。本书作者曾任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法官学院前身)司法文书课教师,后长期从事法律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在对引用法律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本书。 本书共五章,对裁判文书、法律图书中引用法律问题进行了体系化研究。本书认为,引用法律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引用正确的法律条文;二是正确地引用法律条文。前者要解决的是法律条文准确无误,现行有效。故第一章“概述”和第二章”法律文本及其他”讨论了法律文本和版本,法律文件的全称和简称,以及发文机关、发文时间、文号等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引用法律条文应规范有序。故第三章“法条引用”、第四章“法律新旧交替时期法条引用”讨论了法条引用的顺序、形态,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隐性引用,法律新旧交替的引用等问题。而要确保“引用正确的法律条文”和“正确地引用法律条文”,则必须做好法律条文的审校工作,这就是该书第五章“法条审校”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上述各章在分析大量差错实例的基础上,重点对引用法条中常发、易发、“顽症痼疾”类的差错进行了破解式的研讨。 作为我国首部研究引用法律问题的专著,本书对法律图书的编辑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亦可供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阅读参考引用。
0 有用 潘豆在做工 2022-10-09 16:37:59 四川
法律引用看似是个小问题,一件不起眼的技术活,但当你在法律体系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时,它就如鞋里进了小石子一般让人不舒服,真切的不舒服。作者也好,编辑也罢,相信都在引用法律时有过面露难色,不知如何表述才好的体验。
1 有用 竹阁君 2022-08-18 12:26:01
好玩的很,写得很详尽~
2 有用 张俊杰 2022-08-21 12:04:49
少见的关于法律技术的书籍,探讨了一个常见却易忽视的领域:法律援引。虽然作者的本意是为法律书籍编辑提供一些探索。但显然,这个问题一旦展开,就会涉及到立法、司法、法学研究等广泛领域。这样的书太少,弥足珍贵。 不过“成亦萧何,败亦萧何”。一个探讨法律援引细节的书,在很多细节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①多处引述文献或观点未注明出处(特别是示例),有树立“稻草人”之嫌;②内容操作上略显失控,作者本意是希望... 少见的关于法律技术的书籍,探讨了一个常见却易忽视的领域:法律援引。虽然作者的本意是为法律书籍编辑提供一些探索。但显然,这个问题一旦展开,就会涉及到立法、司法、法学研究等广泛领域。这样的书太少,弥足珍贵。 不过“成亦萧何,败亦萧何”。一个探讨法律援引细节的书,在很多细节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①多处引述文献或观点未注明出处(特别是示例),有树立“稻草人”之嫌;②内容操作上略显失控,作者本意是希望专注在法律图书编辑领域,但却不自觉地进入裁判文书引用法律的探讨;实践中这两个领域并没有共通的规则。 法律援引,是个技术活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