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大历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 禅疯子 2021-09-23 20:23:22

    堪比彼得·弗兰科潘

  • 17 Fenng 2021-09-29 22:35:02

    引用的多是中文资料,略有缺憾。对考古证据用的不多,对史书材料用得较多,但这样其实会带来个可信度的问题。西方学者用考古材料讲丝绸之路,似乎更可取。但总体而言,对驾驭这样一个话题的作者还是很服气。

  • 1 Olivier 2021-10-17 18:29:38

    行文流畅,完全没有割裂感,读起来真是酣畅淋漓。 后记也让人感受到作者是一个立体的人。

  • 4 陆钓雪de飘飘 2021-09-16 23:26:36

    从长安出发,翻过长安以西的陇山山脉(陕西与甘肃的界山),他们首先到达了位于今天甘肃省兰州市附近的乾归国(当时又称金城),也就是西秦在乞伏乾归统治时的都城。法显在乾归城进行夏坐,三个月后,他们继续前行,到了耨檀国,即南凉首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市)。高铁两小时,走路三个月。从西宁向北,经过祁连山,从一个被古人称为大斗拔谷(今称扁都口)的谷地进入河西走廊。法显就是从这条路翻阅养楼山(即祁连山)进入张掖的。又向前挪到了西凉的敦煌。经给17日的行走,他们走了1500里,才到达了古楼兰,这里在当时被称为鄯善。他们选择了北道,北上穿过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了沙漠北沿、天山南麓的焉夷国,可能位于现在的新疆焉耆县内。转身向东,去往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寻找资助。离开焉夷,再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于阗。穿越西昆仑到竭叉国

  • 8 斑点紫罗兰 2021-10-11 10:55:59

    阅读过后,个人觉得与《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相比,本书一方面倾向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对外界的探究,无论是张骞、班超、法显、玄奘等人,他们在不同时期让中国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书中着重写出了各个朝代对于丝绸之路的态度、影响和精髓,以丝绸之路为主线,描述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同时通过冒险人的探究,认识西方世界,中亚等地格局的改变,从民族、种族、到国家的一系列演变,更易读、易懂。

  • 19 喜喜 2021-11-18 15:03:48

    完全没有了郭建龙一贯的写作风格及融入自己旅行经历,感觉是史料的堆砌,而且堆的都让人看不下去,看了十分之一弃。还是更期待《穿越劫后中亚》,如果能出版的话。

  • 0 乔峰 2023-04-07 21:38:55 四川

    非常好的通俗和普及读物。读书就是读个上下几千年热热闹闹嘛。

  • 4 fishbird 2022-03-27 17:56:45

    其实就是一本古代中国与外国交流资料汇编,没有什么深度和广度。基本上是把N本去国外的中国人的游记,以及国外来中国的游记,简要的记录一遍,再加上二十四史里相关的记录,凑成一本书。连个地图也没有配,理解起来全凭记忆,真是难为我这个记性很差的人了。

  • 0 2022-03-19 19:07:00

    和郭建龙以前的书不一样 以前游记+历史的结合,这次游记的元素基本没了 主要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回顾评述。楔子的文风不太像郭建龙…全书的内容很多,感觉太杂,主题性不是太突出,像是各路历史碎片的拼接。

  • 0 Adel_Lansing 2022-02-27 09:27:54

    近代以前中国历朝历代的对外交往史和世界认识史。

  • 1 等待戈多 2022-03-09 00:19:17

    这本太多堆砌史料,作者其实没有通俗化的能力

  • 0 xx 2022-02-08 11:07:46

    中国外交史,各种名称看得眼花缭乱,有一点史料堆砌,但是作者文笔还不错。

  • 0 太阳照常升起 2022-02-18 01:37:25

    一部中国开放史。作者文笔流畅,通俗易懂,读起来舒适不少。

  • 0 Deputize 2022-02-04 22:35:32

    非常喜欢郭建龙的作品,史料翔实,观点支持有力。结合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谈对外开放,开放才能发展,闭关锁国只会落后,即使是当代,也无不具有借鉴意义。美中不足的是图例太少,一边阅读一边翻电子地图同时查古今对照,大幅降低了阅读体感。

  • 1 边缘 2021-12-14 22:34:46

    书是好书,就是缺图,自己查地图查着费劲~

  • 1 maclane 2021-12-19 23:52:02

    着实精彩,客观的说郭先生肯定犯了很多考据不当的错误,但我是在喜欢这种游记色彩的大汇聚,这种个人感情的宣泄,但愿这种声音能变成一种呐喊

  • 0 王皖 2021-11-10 14:46:38

    草草了解丝绸之路,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

  • 0 Denzel 2021-11-10 22:41:34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鸦片战争的中外交流史,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 1 哆啦大胖 2021-10-24 09:18:56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本书认为,中国的独特区位、自然条件、生存模式决定了对外沟通是中华文明发展必然选择的道路,“眼光向外”的基因一直蕴藏在中国的肌体内。中国其实是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获益方。所谓丝绸之“路”,准确说是诸多路线汇成的“网”。中国是这张大网的重要节点,与亚欧大陆同频共振。由于密切的利益关系,中华文明一直都有对外开放的基因,中国在对外交往中长期保持着主动性。而不同时代,丝路承担的主题不同,两汉时期的主题是“征服”,魏晋隋唐的主题是“信仰”,两宋时期是“贸易”,蒙元时期是“帝国”。对于明清会走向闭关自守,作者认为,中国在近代走向保守,其实是由于过于“幸运”。中国拥有两张好牌:天然能够统一的地理环境,天然的地理屏障使农耕区被保护得足够安全。但结果就是安生日子过久了,心态会保守。

  • 0 出奇蛋 2021-10-18 15:30:06

    厉害了,又要出三部曲了,期待。虽然总体来说也是堆史料的模式,但起码文笔还是比较简练有意思,个人最喜欢就是法显那个章节,一直以来我以为他都是SOLO单开,原来是组队的,而且那个时代,和尚组队去刷经,就像现在文青去西藏一样,都是一个潮流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