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还是存在 短评

热门 最新
  • 54 Eva 2021-10-04 01:17:50

    本书放在当下阅读亦极具鞭策意义。社会性格、宗教性格和人的性格三位一体,互相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信仰及人的渴求。人的追逐占有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环境。以占有型模式下人们会放弃彼此情感和健康身体来追逐名利金钱。放到大范围就是占有掠夺和占据。生存需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而存在型模式下的人则会重视感情、分析、理解深刻透彻,同时放下过度的欲念。如今的天平在倾斜,以占有型为主导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病态的机械般工作前进及没来由的颓丧。空虚的消费主义填满日常。弗洛姆急切盼望社会性格影响人的性格往存在型模式转向。让人们重新参与政治生活并了解自己的决定会产生效果,使生产为“理性消费”服务,重建人与人之间联系。深刻的思想变革和社会变革势在必行。巴别塔在崩塌。愿人们珍视此时此地,不回顾过去不寄望未来,为自己和后世建起存在之城。

  • 2 cinder 2023-12-14 12:27:44 陕西

    你们中有些人说:“今天或是明天,我们要往某某城去,在那里逗留一年半载,做生意赚钱。”其实你们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只不过像一阵雾气,出现片刻,就无影无踪了。你们只当说:“如果主许可,我们就可以活着,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雅各书 4:13-15 ) 简要一点,就是:人必须赶紧地、充分地生活。

  • 3 L'amant 2024-03-25 16:34:21 上海

    对于现状的观察和总结的确鞭辟入里,可最后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否有用,以及我们是否真的能走到那一步,我都非常怀疑

  • 3 坎坎 2022-03-14 13:19:44

    有些刻意的二元对立

  • 6 马可挖耳朵 2022-03-29 17:07:00

    经过观察,很容易就知道人的私欲不变,则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不会被撼动。弗洛姆nb的点在于把占有和存在两个概念清楚地区分出来,指出两种生存方式的差异。即他至少做到了他说的佛教四谛中的第二点:现代人的精神不幸的根源,便是占有式的、自我中心式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说他归纳抽象出了问题的重点和理想的状态。他也指出主动的、生产性的存在式这种真正的、人道的共产主义“几乎不可能实现”,但同时他也指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应该放弃治疗”,同时计算“存在式这一生活方式本身”其实便是一种占有的思维。因此,应该说至少一种个人的、往存在方向发展的生活方式革命呼之欲出。 西马学者把资和本质是官僚主义的社批得体无完肤。不过还是,看着看着就觉得挺难受的。

  • 2 阿栗 2022-03-12 13:57:05

    慢慢践行存在型人生状态,摆脱那逼仄的价值评判体系以后舒服了很多

  • 1 Van饭 2022-04-06 20:59:57

    “占有”代表的是物质主义,即以“我拥有的东西”来证明“我”的存在,不停追求更多更好,却对已拥有的用过即弃。在占有的过程中,人本身也沦为商品。所对应的人的品格特性是贪婪、暴力和掠夺,以及人和人之间的防备和疏离。 “存在”即深入“我”的内在,追求充分的自我实现,以成长为独立和完整的人。只享用物品,却不必占有。所对应的人的品格特性是爱,无私,分享,甚至牺牲。 占有越多,存在越少。

  • 1 VersachliChung 2024-03-24 12:24:59 上海

    是愿意放弃一切占有的方式,以便达到真正的存在。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或物会赋予生命的意义,只有这种彻底的独立自主和否定物质的精神才能成为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一切的完全主动性的条件。从各方面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从知识方面而不是从物品和权力方面,这些都是僵死的,唯有生命和适于生命生长的一切才是神圣的。抛弃自恋,承认人类生活中所固有的种种可悲的局限性。让自己和自己的同胞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使之成为生活的最高目标。认识到纪律和正视现实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必要条件。认识到只有结构上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必须认识到作为生命之属性的结构与作为无生命,僵死之物的属性的“秩序”之间的区别。

  • 4 翛然 2022-02-12 14:45:06

    “以占有为导向是西方工业社会的特点,对金钱、名望和权力的贪恋是生活的绝对主题。在占有型生存模式中,我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占有和支配:我想把一切据为己有,包括我自身。”写给现代人的生存指南。

  • 2 异域残阳 2022-10-10 15:19:43 北京

    前半部分还行,从成书时间来说,虽然没太多新意但讲的还是可以的。但后边非常拉胯,尤其最后两章简直了

  • 1 以心电信 2022-12-10 17:01:48 天津

    弗洛姆真是没活儿了,结构、论说方法和内容完全是三部曲中内容的杂糅和再重复,不同可能仅在受到女性主义影响,也开始标榜“人道主义”。 方法沿用简单二分对立法,夹杂心理学分析中在模型和结构设定方面的任意性、玄想和缺乏逻辑论证。将人类社会的各大小和面向的碎片(文化作品、道德、心理、政治制度)一一粗糙和任意地划归占有与存在这两个绝对对立阵营,再贴上好坏善恶的标签进行绝对分野。 解决方法也依然是“最近读了几本书,他们讲到”的非内化豆知识罗列和摘抄,以及“我们要如何”的空洞口号,因此比起提出具体措施或总体认识,其实还是在描述现象。 最终归于怎么相处、做什么样的人、广告和消费主义不可取、贫富差距不好、组建咨询组织、科学要在国防之外、核武器不好。美其名曰的实践还是写写书、批判现象、团体行动的游戏式和新机会主义

  • 1 DAMreality 2024-03-31 21:29:02 上海

    “我拥有的东西构成我的生活”还是“我的存在即生活”?“拥有爱”还是“我爱”?看书看电影是为了已读数加1还是真正和作者在沟通?

  • 37 也就那样吧 2022-04-04 07:22:14

    占有的越多,存在的越少。我们拼命占有更多的物质,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

  • 18 永野 2022-03-26 14:49:32

    一本看的时候让我有诸多想法,且在今后也会影响我的书。to have or to be?

  • 5 冬眠的奥利奥 2022-03-29 14:07:42

    从个人到社会。但是我好不幸地进入占有模式

  • 12 Eleven. 2022-03-29 15:17:25

    难得能在西西弗斯买到一本真正想看的书。 因为下雨,所以躲在商场里看书,看到书里讲资本主义的人类生存方式——在存在型模式,最好的知识是深刻理解的知识;在占有型模式,最好的知识是越来越多的知识。 唯有物质,才可以占有;而精神、艺术、爱情,从来无法被占有——否则,只意味着占领、压抑与杀戮和野蛮。

  • 3 一只野怪 2022-03-25 11:17:19

    读完让我对圣经产生浓厚兴趣的书不少 读完让我真的去翻开旧约并一口气读完创出利的这还是第一本

  • 0 甜仔ya_ 2022-03-23 01:44:17

    原来之前就已经看完了

  • 3 Klisis 2022-03-01 10:41:38

    不断地占有是因为内心太过匮乏,只能持续向外界索取以获得一种凭借外物充斥得来的满足感。匮乏的人心中若没有可填补的东西就无法生活,因为其中是真正什么也没有的一片空无。思维的抹杀就是思想的抹杀,思想的抹杀就是个体的抹杀,一旦他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的崩溃是必然的。

  • 5 喃喃 2022-03-10 12:55:26

    太喜欢弗洛姆的书了,同时为这种天真纯粹而感动。最后的“罢购”其实已经有一小部分人再践行了,豆瓣里的降级消费,还有极简主义都是一定程度的“罢购”,只是还需要将人群不断扩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