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阐释 短评

热门
  • 3 sky liu 2023-04-15 14:24:39 江苏

    我才理解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倡议的业余。专业把艺术变成一项工作,业余带回了热爱。是热爱的余裕诞生了艺术。萨义德,布尔迪厄,是同一种人,钦佩不已。 / 音乐多么美妙,至少我从业余的业余,进入了业余。

  • 2 mumudancing 2024-05-20 15:15:29 上海

    关于古尔德的部分写得真好啊!看了译后记,啊都是因为爱……

  • 4 James 2022-10-23 11:29:13 上海

    其实并不友好,需要补充很多背景知识。但能吃透这本,一定有巨大的进步。

  • 2 林檎 2022-03-01 12:13:49

    译者思路非常清晰……最后的跋非常有帮助

  • 1 Kai 2023-05-13 10:50:00 上海

    译者的注解和跋非常有用。

  • 1 烧酒哲 2023-04-01 23:37:42 上海

    非常喜欢。看到短评里有人疑惑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会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可能就是像我一样只有半只脚踩上古典音乐门槛的文科背景爱好者吧……萨义德论述和引证的方式于我来说简直是精准狙击。几乎每一页都有想要击节的句子。感谢翻译,译者跋尤其好!

  • 1 清江浦槐文 2024-03-13 21:35:54 江苏

    缺乏读谱、视唱与和声学知识,读起来略显困难。个人色彩很强。译者跋里写了很多音乐学界的批评。

  • 1 STEIN 2022-04-14 16:50:36

    读过一遍,未能吃透。高老师译笔妙。

  • 4 著名逸 2022-05-28 03:17:36

    萨义德是很博学,无论是从文化研究还是听者的角度都是,但这几篇文章总让我感到在论证上有一点奇怪,以至于我有一点搞不清他写这些东西的受众是谁。但他对于阐释的观点我将奉为圭臬:音乐阐释的精髓在于变革与反思,要不断拓宽可能性的边界。

  • 0 万有引力 2023-03-05 18:29:12 浙江

    译者文字很妙

  • 0 书斋小大批评家 2024-03-22 23:24:26 河南

    都是萨义德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然而仍然值得多次探讨

  • 0 鲁闽 2023-09-08 11:29:51 福建

    正文读的费劲,反倒是译后记讲的清楚。对于萨义德讨论的古典音乐退出的问题,或许还有一种解释可以加持:那就有了录音。既然有专业录音可以播放,那么二把刀演奏自然要退出,演奏只能演变成专业的炫技,从而体现价值(毛姆似乎也是这个看法),从碳变成钻石。

  • 0 2023-08-19 18:46:55 韩国

    译者后记写得不错。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很明显:译文不顺。这使萨义德的行文与观点像雾中看花。不读两遍是不行的。

  • 0 Luckweiday 2022-08-16 22:43:28

    我觉得看译者的解读我更能看懂 正文不行了我

  • 1 zifanlilian 2022-07-28 12:03:24

    有些见解很独到 可能我对音乐领域了解的还是太少了...部分内容读的很费劲

  • 0 霜风凝 2022-07-20 00:50:47

    萨巨佬的观点总能适时地解开我在某个领域的思考瓶颈,上次是东方主义,这次是古典音乐与社会历史,一下戳开天花板,谢谢巨佬,非常知足

  • 4 猪柳蛋麦满分、 2022-07-04 10:50:03

    N年前就听译者说在翻译这本并不厚的书,如今终于出版了,看到译者跋的日期是2015年(而且是车公庄),虽不知为何拖到现在,但还是替译者和作者松一口气。书并还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懂,但需要一定的音乐与批判理论知识。其中一些论述和文化社会学有许多对话的点。译者跋写得极其认真,对作者的大力批判可能也反映了年轻译者当时的心境和真诚。

  • 0 zuolan1991 2024-11-27 19:24:23 上海

    【虽然破损斑驳,但却依旧永远被放在胸口、枕边,用以回忆那些历史岁月所无权摧毁的动人的全家福并无差别】很喜欢作者描述自己现场听完勃拉姆斯Op.18后的音乐体验~

  • 0 初美 2023-08-11 19:55:42 北京

    终于读完了萨义德的又一本书,记得有个朋友当时奇怪萨义德还能写音乐评论?看了书才知道萨义德学过钢琴,且师从的是名师,波兰流亡钢琴家蒂格曼,而蒂格曼师从的是莱谢蒂茨基的高徒弗里德曼。这是贝多芬嫡系啊

  • 1 拖拉机车手 2023-02-09 08:35:07 美国

    成书于萨义德 80 年代末在 UC Irvine 所做的以音乐为主题的批判理论系列讲座。他摒弃了传统意义上音乐学的思路和方法,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将西方古典乐置于更宏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之中,探讨其在公众及个人层面对于文化、历史、社会、政治等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全书三个章节分别对应音乐演奏的社会性、音乐创作的政治性,以及音乐聆听的私人性。个人从这本书里得到了相当多的启发,如对于古尔德的社会性评价、聆听布伦德尔现场演奏勃拉姆斯时所引发的私人感受,以及对于梅西安成功之处的文化性解释等。作为爱乐者,我们都深知音乐世界之大,对其阐释永无穷尽。但关键之处或许可以用书中这句话来点题,“我们应当把音乐的阐释当成某种需要不时地去回溯其艺术理性的艺术,而非业已修成正果的完美品。音乐阐释的精髓在于变革力和反思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