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的祭典 短评

热门
  • 1 稗枳 2022-02-07 18:22:42

    行文啰嗦些,比较之处值得留意,但却着墨不多。

  • 0 想的云 2023-11-24 16:12:00 浙江

    可以出一本概论式的。举八九例来分别论述的思路大概更适合专著写作而不适于阅读。

  • 5 朱颐钊 2022-05-20 11:01:44

    讲汉至清历朝对前代帝王的祀典(京师庙祭、地方陵祭),大致不出「道统—政统」与「夷狄—华夏」这两组常见概念的范畴。行文摇曳之处太多,乍看像是西方作者在进行猎奇式地探索。反倒是结语部分稍一提及的历代帝王庙在民国时期的转型,尤其是孙中山病逝后曾一度入祀,看起来最为有趣。

  • 1 文孟先生 2023-02-09 00:30:10 湖北

    经典作品。

  • 0 吃土君 2023-03-27 16:48:49 四川

    拖泥带水,详略不当。

  • 0 關關雎鳩 2023-01-08 02:44:49 天津

    描摹轮廓,可进一步细化

  • 0 做不了岛民 2023-07-18 12:28:51 上海

    就如作者的台版后记之言,本书的写作有着很强的“叙事性”,极少引用一手文献、二手文献只是在页脚标出,阅读体验并未有设置障碍——但是,对于缺乏相应资料背景的认识的我来说,确实只能作为一部普及型著作阅读,也许并非作者意中的合适读者了。 关注到这本书,是因为台版后记中作者的话语,而这种话语自然不适合出现在大陆版本中——作者为大陆版本写的前言也克制地提及,总之,让人感慨的更多地是两岸的中国史研究者们的身份自认竟然已经全然不同了吧。

  • 1 麟林阁 2022-08-30 22:06:42 上海

    这本书大致是以王权的历史性为线索,从新莽时期对上古贤王的“兴灭继绝”,再到北魏孝武帝的致祭王陵,此后经李唐、北宋、明清,帝王庙逐渐祭祀蔚为大观。着墨较多的部分主要在李唐与宋代,作者以唐史出身,此二部分也较为精炼。全书风格偏普及向,对于明清时代的帝王庙与祭祀,背后还有很多史料可以补充,论述也较为粗浅,大多是对人物的事迹描写。然而作为帝王祭祀中少有的专著,作者对于“中华统绪”的思考与将帝王祭祀的认识建立体系化的仍然值得肯定,其中对“正统”与“治统”的变换有所启发,可以与刘浦江的书一同对读。明清时期的王权祭祀已经从原始性的历史传承慢慢演变成王权的谱系认同,这一点与“前人的世界”对今天的塑造有很大关系,这很有可能是上层贵族的国家认同的先声,其中夹杂民族的裂变与撕扯是古代国家认同中重要的一环。

  • 0 福农小山山 2025-01-11 22:10:11 美国

    未终卷 无甚深意

  • 0 月上高头 2025-04-21 12:45:41 重庆

    三星半,历朝梳理仔细,但论点不够深刻,入门级读物。

  • 0 晚山春 2024-12-15 17:21:32 陕西

    上学期做课程作业的时候看过(实际上跟我写的东西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也不知道我为啥去图书馆借这本…… 感觉写的有点凌乱(?)

  • 5 七月策兰 2022-06-14 16:39:06

    明明是母语写作,成书却带着浓厚的翻译腔味道;写中国历史用公元纪年,皇帝用姓名作称谓,字里行间透着自我殖化的莫名其妙的傲慢。某岛的路看来是越走越窄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