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徐徐展开的凉山人文地理笔记,也是一部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凉山人文史和精神史。身为凉山人的作者多年间不断深入彝族聚居区,用图像与文字记录了凉山的季候、山河、植被、风俗,从西昌到金沙江,从毕摩文化到彝人之歌,作者通过刻画个体来放大历史的细节,用极具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们还原和呈现了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的完整风貌,弥补了公众对凉山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认知的空白,更让我们透过这偏远的地域和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加深对广袤中国大地的了解。
★ 终于有了一本凉山人书写凉山的绝佳读本,揭开了大凉山的神秘面纱
四川的地理地貌几乎算得上是一个微缩型的中国地貌,川西是高原藏区,川东则是湿热南方。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总给人一种遥远和蛮荒的感觉,这里是国内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因其偏远的地域和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遍布街巷的...
这是一部徐徐展开的凉山人文地理笔记,也是一部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凉山人文史和精神史。身为凉山人的作者多年间不断深入彝族聚居区,用图像与文字记录了凉山的季候、山河、植被、风俗,从西昌到金沙江,从毕摩文化到彝人之歌,作者通过刻画个体来放大历史的细节,用极具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们还原和呈现了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的完整风貌,弥补了公众对凉山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认知的空白,更让我们透过这偏远的地域和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加深对广袤中国大地的了解。
★ 终于有了一本凉山人书写凉山的绝佳读本,揭开了大凉山的神秘面纱
四川的地理地貌几乎算得上是一个微缩型的中国地貌,川西是高原藏区,川东则是湿热南方。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总给人一种遥远和蛮荒的感觉,这里是国内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因其偏远的地域和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遍布街巷的彝族古文字,何万敏笔下的《凉山纪》便为我们呈现了关于凉山的一切。
★ 不止是凉山的地理风貌,更是关于凉山人的故事
作者以地理作为时空坐标,以具体的人和事来勾画世居族群的历史面貌,他的足迹与历史之道合辙、合股而绞缠,由此托举起扎实、丰满、感人、绵延的叙事。在本书中,他用“历史微观写作”的方式把这方土地跟生活在那里的一个个具体的人联系了起来,通过刻画个体来放大历史的细节,也从一个个寻访者口中的讲述,了解在大山里的他们,作为个体普通却不平凡的生命“踪迹”。
★ 透过凉山这个切面,看到从绝对贫困到全民脱贫的中国故事
只有走进基层的田间地头、大山深处,才能加深对广袤中国大地的了解,作者在书中真实记叙了大凉山这些年来悄然发生的变化:甘洛县挖曲村第一书记杨海军等人探访“鬼山”,探讨开发旅游的可能性;美姑县板诺洛村党支部书记阿侯娘娘带领村民脱贫摘帽的轶事;冕宁县锦屏镇农民王仕明盖新房算的流水账;以及为了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历史性地解决,奋战在凉山各处的基层干部与村民们的日常……
★ 讲述了包括吉克隽逸、莫西子诗在内的彝族音乐人的故事
当年参加《中国好声音》的吉克隽逸,以一个纯朴彝族姑娘的形象走进大众视野,谁也没想到,这一位来自大山深处的彝族姑娘,竟能在日后成长为极具国际范的女歌手……在流行歌曲同质化倾向明显的潮流中,彝族音乐人的创作辨识度极高,他们音乐的灵性和天赋,流动着只有山歌才有的纯朴的优美。作者在书中讲述包括“山鹰组合”“彝人制造”、吉克隽逸、莫西子诗的音乐故事,今天,许许多多的彝族音乐人都正以他们的音乐创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凉山、认识彝族文化。
作者简介 · · · · · ·
何万敏,高级记者,现任凉山日报社副总编辑。凉山州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十几年里走遍凉山十七个县市,对凉山的了解够宽泛够深入,相继出版过多部凉山题材的图书,获得政府嘉奖。
目录 · · · · · ·
聪慧并懂得遵循自然的先人,囿于工具的简陋以及科技发明还迟迟未现,他们有力的双脚和身后负重的马帮,巧妙地选择出更协调的路径,就地取材修凿栈道、铺垫青石、搭建藤桥,行人和马帮经年累月在路上踩踏出浅浅深深的凹坑,天长地久形成了连接起驿站的古道。这样蜿蜒于山脊和河谷间的人文地理奇观,带动了彼此生活所需的衣帛、油盐、药材、粮种和珠宝的交流。
第二章 美姑·牛牛坝 047
因为生长在凉山,每次到美姑县,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这片灵性之地,有大、小凉山分水岭——大凉山脉,有生长大熊猫、珙桐树等珍稀动植物的国家级大风顶自然保护区,还有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巍峨挺拔的龙头山。每次看到龙头山,以及它周围远远近近的层层山峦,弯弯曲曲的美姑河在深山峡谷中流淌,一路跌宕流向金沙江,我的思绪就会被牵扯,悲欣交集。
第三章 西昌·邛海 093
凉山州境内的安宁河谷,在以西昌为中心的中游地区形成开阔的谷地,这就是安宁河谷平原,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原、川西南最大的河谷平原。换句话说,正是奔流不息的安宁河水给予了安宁河谷平原的人们以哺育和洗礼,应验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的不老箴言。而到了西昌,最不能错过的便是邛海。
· · · · · · (更多)
聪慧并懂得遵循自然的先人,囿于工具的简陋以及科技发明还迟迟未现,他们有力的双脚和身后负重的马帮,巧妙地选择出更协调的路径,就地取材修凿栈道、铺垫青石、搭建藤桥,行人和马帮经年累月在路上踩踏出浅浅深深的凹坑,天长地久形成了连接起驿站的古道。这样蜿蜒于山脊和河谷间的人文地理奇观,带动了彼此生活所需的衣帛、油盐、药材、粮种和珠宝的交流。
第二章 美姑·牛牛坝 047
因为生长在凉山,每次到美姑县,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这片灵性之地,有大、小凉山分水岭——大凉山脉,有生长大熊猫、珙桐树等珍稀动植物的国家级大风顶自然保护区,还有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巍峨挺拔的龙头山。每次看到龙头山,以及它周围远远近近的层层山峦,弯弯曲曲的美姑河在深山峡谷中流淌,一路跌宕流向金沙江,我的思绪就会被牵扯,悲欣交集。
第三章 西昌·邛海 093
凉山州境内的安宁河谷,在以西昌为中心的中游地区形成开阔的谷地,这就是安宁河谷平原,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原、川西南最大的河谷平原。换句话说,正是奔流不息的安宁河水给予了安宁河谷平原的人们以哺育和洗礼,应验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的不老箴言。而到了西昌,最不能错过的便是邛海。
第四章 会东·老君滩 147
老君滩,位于会东县鹿鹤、普咩与云南禄劝县炭山乡之间,是万里长江第一险滩,人称“世界滩王”。当地人说,过去“滩王”的吼声远在5 千米之外就可听见。待我们走近,果然名不虚传,如雷的轰隆声淹没人语,声音连绵不绝,犹如千军万马奔腾在前。
第五章 冕宁·锦屏 1 7 5
眼前的雅砻江大峡谷,给人以荡气回肠的雄伟之感。置身大自然当中的人总是渺小的,寻找了好几处位置,树木的枝丫不管不顾伸展开苗条的身材,遮挡住镜头的构图。我想尽可能站在高处,但是无路的陡坡并不遂人意愿。稀疏的树木之下,疯长的荒草覆盖着岩石以外的山体。
第六章 盐源·泸沽湖 205
在缺乏对摩梭文化本质理解的人看来,自己是现代的,代表着文明、进步、发达、富裕、自由、开放,而摩梭是传统、落后的,代表着封闭、蒙昧、贫穷、古老与僵化,连一点自由与开放都带有颜色。这样的结果是,摩梭人从一开始便失去了表述自己的权利,失去了话语的主动权,成为一个被描述的对象。而泸沽湖则成为一处外部形象,是附着摩梭神秘而光怪陆离色彩的符号。
第七章 普格·螺髻山 259
螺髻山是我国已知山地中罕见的保持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作用的天然博物馆。到处可见尖峭林立的角峰,薄如刀口的刃脊,宽坦如盆的冰窖槽谷,形若瓜瓢的冰斗,貌似涧槽的溪谷,叠形起落的冰坎,光洁滑润的冰溜面、羊背石……罕见的冰川锅穴集中在山螺髻北端溪谷的侧碛垅岗上。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是冰川运动的结果。我感觉到置身冰川世界,越往高处走,景观越奇异。
第八章 甘洛·德布洛莫 2 8 7
德布洛莫是一座山。比起这个正式的名称,彝族人的另一称呼更简洁、更广为人知——“鬼山”。在彝文抄写的经书典籍中,在毕摩喋喋不休的诵经声中,在寻常百姓偶尔的摆谈中,德布洛莫都是确凿的存在,神秘、诡谲、邪恶。它真实存在于凉山北部的崇山峻岭当中,却人迹罕至。即使民间专事祭司的毕摩也没有几人去过。为什么要去那个“鬼地方”呢?
第九章 凉山·高山 3 1 9
我更愿意在山中跋涉,翠绿的森林、烂漫的野花,坎坷的小路绕着陡峭的悬崖,生命凹凸的痕迹镌刻着说不尽的典故。因为有了彝人挥锄劳动,有了瓦板房上升起的淡蓝色炊烟,这样的山就多了几分活力,与别的山有了质的不同。它似乎成为人类意义上的标识,如彝家永不熄灭的火塘,温暖着人的灵魂,牵引着出走的人回家。
第十章 彝人之歌 3 5 3
从最早走出大凉山的曲比阿乌、苏都阿洛算起,到后来的山鹰组合、彝人制造、太阳部落,以及如今走红的吉克隽逸、莫西子诗、阿依洛组合……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我在这份并不完整的歌手名单中,似乎找到了一条音乐的谱系。他们各有特色,却又有相同的底蕴——天高地远,群山浑厚。
跋一:一个人的凉山/ 丘眉 3 9 1
跋二:世间所有的相遇/ 南桥琴 3 9 6
· · · · · · (收起)
喜欢读"凉山纪"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凉山纪"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终须一别 7.8
-
- 乌鸦魔法师 8.8
-
- 对杰克·奥克尼的考验 8.2
-
- 塞影记 7.9
-
- 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金典 7.8
-
- 少年鼓手 7.5
-
- 一卷蓝色的线 8.1
-
- 纯真物件 9.1
-
- 人文地理学通识 7.8
-
- 彻悟 7.5
凉山纪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大山无声的锻炼着人的秉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的水准很高,作者是一位大凉山人,高级记者,做新闻记者很多年,他文笔一流,视角独特,充满了对故乡的热爱之外,用能从他笔下的小人物故事以小见大的看到整个凉山。作者10多年来深入凉山的17个县市, 实地考察当地的风土民情:金沙江大峡谷老君滩、茶马古道、邛海湖畔与... (展开)>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购书单【1】 (波豆豆)
- 橡皮選書 (烏普西侖巴)
- 广西师大社2021年书单 (广西师大出版社)
- 书单|四川的人文历史考古探险美食美人 (Cassie.)
- 书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分社 (Cassi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3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凉山纪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枫叶无双 2022-02-10 11:15:59
有着“东方狂欢节”之称的火把节红透了大凉山内外,熊熊燃烧起来的还有对大凉山的深度开发与探索。在这座巨大的宝库中,自然的景色是古老生命的多彩呈现,内藏的文化历史则是生命勃发的鲜明印记。何万敏老师以记者特有的敏锐执着,文人的浪漫气质,地质学家的严谨考证,生物学家的细致观察,探险家的无所畏惧,在漫游中为大凉山著书立传。
0 有用 -Comet 2021-12-05 19:34:00
无聊水文 不痛不痒 矫情致极
1 有用 蛮子 2021-12-06 22:07:14
作者对凉山有感情的,作者出身体制内,文笔是能保证的,但也似乎因此有些受限,比如说到脱贫攻坚的时候,官样文笔就来了,但又不深入,总读着有点别扭。还有,作者试图在地理、历史、文化、社会、艺术等方面都能兼顾,但实际上每个方面都不深入,都让人感到就是有点不过瘾。昭通市区离凉山地界最近的地方,公路里程好像还不到100公里,但总是很陌生,不过快了,高速路马上就通,这样能真正实地了解凉山。
0 有用 孤单毛毛雨 2021-10-31 10:56:06
能感受到一定的风土人情。但整体叙事较为平淡,读来不起波澜。
7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21-09-23 21:50:50
长期在四川凉山地区从事新闻工作的资深媒体人何万敏老师历时多年完成的一部关于凉山地区的非虚构佳作。在本书当中,作者将对于凉山一带历史文化典籍与重要研究文献的阅读、梳理与感悟,自己在多年新闻采访工作中建立起的对于凉山地区的整体认识与细节记忆,跟一个个与凉山齐生长、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个体的温情故事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进行有古今之变、有天(此处的“天”代指自然)人之汇、有群(此处的“群”代指社会)己之通的... 长期在四川凉山地区从事新闻工作的资深媒体人何万敏老师历时多年完成的一部关于凉山地区的非虚构佳作。在本书当中,作者将对于凉山一带历史文化典籍与重要研究文献的阅读、梳理与感悟,自己在多年新闻采访工作中建立起的对于凉山地区的整体认识与细节记忆,跟一个个与凉山齐生长、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个体的温情故事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进行有古今之变、有天(此处的“天”代指自然)人之汇、有群(此处的“群”代指社会)己之通的生动讲述。这部兼具文学与史学特质的纪实作品,是帮助凉山人铸牢文化记忆的有效载体,帮助相关旅游者、阅读者、研究者打开凉山历史文化与当今沧桑巨变之门的一把良钥,值得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