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8.9分 ●2022.3.15-3.16 ●不是入门书,是建立在比较熟悉前苏格拉底哲学(或者说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对这个概念的缘起、发展和意义的讨论阐述。视野较为开阔,哲学语言较为成熟,与其说带我们更深入探索前苏格拉底哲学,倒不如说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前苏格拉底哲学。他使我们认识到,哲学史上形成的一些貌似定论的观点、名词概念等,实际上正更值得我们去质疑、探究。
精彩。愿称末章为伽达默尔批斗大会。…就起源问题而言,到底还是开端一词的获取授权意味相对得体。色诺芬:“神明并没有从开端之处[ap‘arches]向凡人指明一切,但是他们,可以在时间中,去寻求,去发现更多更好的东西。“人称代词的不确定性边缘化了神人对立的张力,使意义立足于坚持发展的时间性。很微妙,亚里士多德出于自身的终极形而上学预设,想必也懒于去强调开端与以其为开端之物之间的异质性。
3.5星。不是一本入门导读书,需要一定的哲学基础或哲学思维,后面两章就看不太懂了,觉着也有翻译达和雅的问题,至于“信”不“信”就搞不清了,另外发现一个编辑的低级错误,185页索引中修昔底德写成了Tucydides,少了一个h,板子打在编辑索引的译者的研究生身上还是责任编辑身上,得译者自己评判了。
概念研究
好东西
作者认为如何认识“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个现代概念直接影响不同思想家对古典哲学的解释,因为区分方式的背后本就是一种理解意图,这种语义探究直接影响了对哲学的历史评判和理解。第三章分析不同的哲学表达:1自然探究2辩证法的较量3理论活动4苏格拉底式生活(伦理活动)(82)第五章讲古希腊理性与神话、政治的关系,对比韦伯的现代理性与宗教。第六章对“开端”和“起源”的分析来回溯哲学诞生,因为布鲁门伯格警告,习以为常的时代概念会阻碍哲学在希腊起源探究。并将苏格拉底-色诺芬传统(伦理学倾向)而非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传统(认识论倾向)作为起源安放的标志(130)上述两种路径在现代的发展表现为对理性主义传统的反思。作者论尼采-海德格走向前苏反现代性,可惜没对比施特劳斯的反弹琵琶。最后对比伽达默和卡西尔的哲学编纂范式。
补录
本来以为这本书前苏哲学史,结果是对“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个概念和特征的分析。
挺有意思也挺难读的小册子。前两章关注所谓“自然研究”在苏格拉底这里出现转折这个叙事的建构,以及19世纪,特别是尼采对前苏作者的框定(提到文本流传的同质性还蛮有意思),三四章讨论哲学活动和理性观念会比较好读,最后两章则并没有看明白。总的来说作者很关注前苏这个概念的生成和建构,相对篇幅来说视角大得出奇,涉及东西也很多,不是一本适合新人阅读的书
很棒。“赫斯伯里安诗人”抑或“逻各斯自身发现的历史”
且不论把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谈,仅仅只谈“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概念史和研究史有什么用
emmm,很难称得上是一本导论,从前苏格拉底概念的古今建构出发探讨了哲学、理性、起源三个重要概念,最后以伽达默尔和卡西尔的阐释作结。可能是没仔细读,会觉得中间有几段思路不是很连贯
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从前苏格拉底这个术语的辨析开始,引出苏格拉底-西塞罗(自然向人)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事物向理念)这两条解释传统。第二章进一步考察了该术语中“前”的模糊性,其一是形态/年代的前,即“非”的区分,指出前苏格拉底就是一种非苏格拉底;其二是目的论/归因式的前,即“低”的区分,指出前苏格拉底就是为苏格拉底的准备。作者认为尼采的进路属于第二种,是反理性的,反目的论的,反亚里士多德的。 接下来几章继续使用这种叙事逻辑考察与前苏格拉底有关的若干议题。如第三章muthos和logos、即神话和理性的分化,第四章理性的发展(韦尔南与韦伯观点的比较),第五章起源/开端叙事在时间性/价值上的混合。第六章谈及了两位欧陆传统的学者卡西尔和伽达默尔的观点。
略过了第二章。主要是对“前苏格拉底哲学”概念的溯源与考察,也分析了这一称谓的意义。涉及大量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不同传统,看得很迷。有一些收获,但并不大。 期待常旭旻翻译出洛布版《早期希腊哲学》。
在“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概念出现之前,便有某种我们可以描述为“前苏格拉底”的智识路径,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把苏格拉底作为一个界线或断裂?这种概念探究始终是存在着“起源与开端”、异质解释的辩证张力的。
与其将本书作为对前苏哲学的介绍不如视其为鸿儒在着力hellenic studies半生之后对于各家各派的观点进行总结并且不露声色地进行褒贬臧否。虽然这一过程是依托于对概念的讨论来实现的,但作者对于概念的选取和对于名家的引入显得较为随意,并不完全符合学术规范,最直接的例证便是在先前讨论完尼采等人后突然用韦尔南、韦伯来解释古希腊理性。作者的深厚学力担保了本书的下限,但本书的定位却有些尴尬,若非对作者提到的诸多名家有一定了解的话很难把握到他的问题意识,但如有这些了解又无必要来继续阅读,无论何种情况对本书的阅读都会停留于走马观花
亚亚俺来了吼吼🥸
概念史研究。古人有两种方式来构想苏格拉底之前和之后的分界线:一种是苏格拉底为了人的哲学而放弃自然哲学(可以称之为苏格拉底—西塞罗式观点,色诺芬也可以算在内),另外一种是他从事物之哲学转向概念之哲学(这里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式的传统)。
对于pre-S爱好者无疑是爱不释手了
虽正文只有一百六十页之余,但其广度和深度是十分可观的。这本论著旨在探讨早期希腊哲学的种种概念的缘起与现代对其的不同阐释,包括“前苏格拉底”“哲学”“起源”,书中评述的部分现代哲学家的解读很有参考价值,也让我迫切的想要了解更多伽达默尔与卡西尔的第一手解读。由于篇幅短小,难免不少地方会增加理解难度,还需重读。
> 前苏格拉底哲学
6 有用 橘子小aa 2022-03-16 18:33:46
●8.9分 ●2022.3.15-3.16 ●不是入门书,是建立在比较熟悉前苏格拉底哲学(或者说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对这个概念的缘起、发展和意义的讨论阐述。视野较为开阔,哲学语言较为成熟,与其说带我们更深入探索前苏格拉底哲学,倒不如说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前苏格拉底哲学。他使我们认识到,哲学史上形成的一些貌似定论的观点、名词概念等,实际上正更值得我们去质疑、探究。
3 有用 None。 2024-03-29 11:03:42 上海
精彩。愿称末章为伽达默尔批斗大会。…就起源问题而言,到底还是开端一词的获取授权意味相对得体。色诺芬:“神明并没有从开端之处[ap‘arches]向凡人指明一切,但是他们,可以在时间中,去寻求,去发现更多更好的东西。“人称代词的不确定性边缘化了神人对立的张力,使意义立足于坚持发展的时间性。很微妙,亚里士多德出于自身的终极形而上学预设,想必也懒于去强调开端与以其为开端之物之间的异质性。
3 有用 熊飞 2024-01-22 00:36:30 湖南
3.5星。不是一本入门导读书,需要一定的哲学基础或哲学思维,后面两章就看不太懂了,觉着也有翻译达和雅的问题,至于“信”不“信”就搞不清了,另外发现一个编辑的低级错误,185页索引中修昔底德写成了Tucydides,少了一个h,板子打在编辑索引的译者的研究生身上还是责任编辑身上,得译者自己评判了。
2 有用 Rapheal 2022-04-05 19:48:42
概念研究
1 有用 孤弄山 2022-03-12 01:43:00
好东西
7 有用 洛桑学艺 2021-12-18 00:17:38
作者认为如何认识“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个现代概念直接影响不同思想家对古典哲学的解释,因为区分方式的背后本就是一种理解意图,这种语义探究直接影响了对哲学的历史评判和理解。第三章分析不同的哲学表达:1自然探究2辩证法的较量3理论活动4苏格拉底式生活(伦理活动)(82)第五章讲古希腊理性与神话、政治的关系,对比韦伯的现代理性与宗教。第六章对“开端”和“起源”的分析来回溯哲学诞生,因为布鲁门伯格警告,习以为常的时代概念会阻碍哲学在希腊起源探究。并将苏格拉底-色诺芬传统(伦理学倾向)而非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传统(认识论倾向)作为起源安放的标志(130)上述两种路径在现代的发展表现为对理性主义传统的反思。作者论尼采-海德格走向前苏反现代性,可惜没对比施特劳斯的反弹琵琶。最后对比伽达默和卡西尔的哲学编纂范式。
0 有用 金特 2021-12-21 18:00:54
补录
1 有用 阿尔戈斯船长 2021-12-23 13:22:32
本来以为这本书前苏哲学史,结果是对“前苏格拉底哲学”这个概念和特征的分析。
2 有用 Urbino 2021-11-21 18:47:18
挺有意思也挺难读的小册子。前两章关注所谓“自然研究”在苏格拉底这里出现转折这个叙事的建构,以及19世纪,特别是尼采对前苏作者的框定(提到文本流传的同质性还蛮有意思),三四章讨论哲学活动和理性观念会比较好读,最后两章则并没有看明白。总的来说作者很关注前苏这个概念的生成和建构,相对篇幅来说视角大得出奇,涉及东西也很多,不是一本适合新人阅读的书
0 有用 叶隐锅岛拉面 2022-10-09 10:13:32 中国香港
很棒。“赫斯伯里安诗人”抑或“逻各斯自身发现的历史”
0 有用 胡噜噜 2022-10-16 20:41:30 广东
且不论把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谈,仅仅只谈“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概念史和研究史有什么用
0 有用 阅微° 2022-12-08 01:08:41 上海
emmm,很难称得上是一本导论,从前苏格拉底概念的古今建构出发探讨了哲学、理性、起源三个重要概念,最后以伽达默尔和卡西尔的阐释作结。可能是没仔细读,会觉得中间有几段思路不是很连贯
0 有用 Vernalio 2024-03-15 21:30:54 吉林
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从前苏格拉底这个术语的辨析开始,引出苏格拉底-西塞罗(自然向人)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事物向理念)这两条解释传统。第二章进一步考察了该术语中“前”的模糊性,其一是形态/年代的前,即“非”的区分,指出前苏格拉底就是一种非苏格拉底;其二是目的论/归因式的前,即“低”的区分,指出前苏格拉底就是为苏格拉底的准备。作者认为尼采的进路属于第二种,是反理性的,反目的论的,反亚里士多德的。 接下来几章继续使用这种叙事逻辑考察与前苏格拉底有关的若干议题。如第三章muthos和logos、即神话和理性的分化,第四章理性的发展(韦尔南与韦伯观点的比较),第五章起源/开端叙事在时间性/价值上的混合。第六章谈及了两位欧陆传统的学者卡西尔和伽达默尔的观点。
0 有用 黑猫警长 2024-02-06 17:10:11 北京
略过了第二章。主要是对“前苏格拉底哲学”概念的溯源与考察,也分析了这一称谓的意义。涉及大量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不同传统,看得很迷。有一些收获,但并不大。 期待常旭旻翻译出洛布版《早期希腊哲学》。
0 有用 小斯 2023-08-27 19:01:23 贵州
在“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概念出现之前,便有某种我们可以描述为“前苏格拉底”的智识路径,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把苏格拉底作为一个界线或断裂?这种概念探究始终是存在着“起源与开端”、异质解释的辩证张力的。
0 有用 含碘软膏 2023-09-23 17:31:28 重庆
与其将本书作为对前苏哲学的介绍不如视其为鸿儒在着力hellenic studies半生之后对于各家各派的观点进行总结并且不露声色地进行褒贬臧否。虽然这一过程是依托于对概念的讨论来实现的,但作者对于概念的选取和对于名家的引入显得较为随意,并不完全符合学术规范,最直接的例证便是在先前讨论完尼采等人后突然用韦尔南、韦伯来解释古希腊理性。作者的深厚学力担保了本书的下限,但本书的定位却有些尴尬,若非对作者提到的诸多名家有一定了解的话很难把握到他的问题意识,但如有这些了解又无必要来继续阅读,无论何种情况对本书的阅读都会停留于走马观花
0 有用 VioletViolet 2023-09-12 22:21:30 广东
亚亚俺来了吼吼🥸
0 有用 乾元 2022-08-10 21:57:11
概念史研究。古人有两种方式来构想苏格拉底之前和之后的分界线:一种是苏格拉底为了人的哲学而放弃自然哲学(可以称之为苏格拉底—西塞罗式观点,色诺芬也可以算在内),另外一种是他从事物之哲学转向概念之哲学(这里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式的传统)。
0 有用 天啟大子籌 2022-06-21 14:49:54
对于pre-S爱好者无疑是爱不释手了
0 有用 Grubby Shinoda 2024-04-23 15:56:05 陕西
虽正文只有一百六十页之余,但其广度和深度是十分可观的。这本论著旨在探讨早期希腊哲学的种种概念的缘起与现代对其的不同阐释,包括“前苏格拉底”“哲学”“起源”,书中评述的部分现代哲学家的解读很有参考价值,也让我迫切的想要了解更多伽达默尔与卡西尔的第一手解读。由于篇幅短小,难免不少地方会增加理解难度,还需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