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就通鉴及胡注通鉴版本问题,上穷碧落下黄泉,一路征战各大神,恢复辛神巅峰八九成功力。版本研究,看似高深,用心细究却有据可循,且不脱当时之时空背景,辛神一路表彰乃师黄永年,自身却已青出于蓝。唯一不解,对田余庆一路追杀,自序中再次鞭挞,个性使然?
大家只看见继续批评田余庆,其实在最长的首尾两篇里把吴哲夫和国图骂得狗血淋头体无完肤。(微信读书2024.6.27-30)
读通鉴之前的预备读物,在医院陪护的第一天,读毕。 已经不太能欣赏辛的行文个性,太自信以至于攻击他人时不留情面、锱铢必较,不是学术交流和批评的正途。书的内容无疑是硬核的,但仍然是辛的老毛病,精彩的考证频出,但连贯成逻辑链条「线」时,以猜测代替关键链接点,因此辛构建的「线」很容易崩溃,但项链断后散落的珠宝仍然值得重视。 另外,书中谈到历史学者如何面对文献学,其态度值得借鉴,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单纯的文献问题,而是带着历史问题考察文献,在电子资源便利的现代条件下,历史学者不能期望出现一部点校本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具备回归原始而多歧的文献本身的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妨先从认真读中华书局本正史的校勘记做起。
补录 感谢辛老师签字
首文分量最重,但脑补太多
读了一首一尾两篇长文,一篇讨论胡注本源流,一篇讨论原本源流。中间的几篇好像主要是第一篇的扩充和延伸,如果不是有特别关注的话可以不读。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黄永年先生在《古籍版本学》里归纳总结的版刻规律。序言还是要提一嘴田先生,和正文没有关系,实在没必要。
翻
胡三省太难了。本书还是辛一以贯之的优缺点:寻本溯源,但枝蔓过多。
略作了解
略感无趣。
版本学探源
经典作品。
胡克家仿元刻本与元刻初印本,各有千秋。袁桷将珍贵的宋本借与胡,真是雪中送炭。胡注记给人展现的内容很丰富,书稿一波三折,世道艰难,冀望儿孙。 手编留与儿孙读。得否?
酣畅淋漓
一前一后两篇长文有12~18巅峰辛神那味儿了,前者考证元初刻《通鉴》胡注的来龙去脉,后者梳理《通鉴》宋元刻本的系统源流。文章中反复强调版本目录学研究应回归历史学,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准确分析版本源流。黄永年的《古籍版本学》可以成为今后版本研究的出发点。《通鉴》文本,过去多用胡注本,据此书看来,在利用宋本校勘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通鉴版本学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内容精彩,首尾两篇尤佳。
还行,就是啰嗦!
辛老师一如既往的内容专业,语言辛辣
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相比有些零敲碎打的《正史版本谈》更为系统一些。
话说虽然文人相轻,但是还是自说自话的比较好,少一点点名道姓吧。
> 通鉴版本谈
7 有用 子遇 2022-04-03 17:34:13
就通鉴及胡注通鉴版本问题,上穷碧落下黄泉,一路征战各大神,恢复辛神巅峰八九成功力。版本研究,看似高深,用心细究却有据可循,且不脱当时之时空背景,辛神一路表彰乃师黄永年,自身却已青出于蓝。唯一不解,对田余庆一路追杀,自序中再次鞭挞,个性使然?
2 有用 伍德斯托克 2024-06-30 22:53:44 上海
大家只看见继续批评田余庆,其实在最长的首尾两篇里把吴哲夫和国图骂得狗血淋头体无完肤。(微信读书2024.6.27-30)
1 有用 黄金的马场 2023-01-11 18:30:36 山东
读通鉴之前的预备读物,在医院陪护的第一天,读毕。 已经不太能欣赏辛的行文个性,太自信以至于攻击他人时不留情面、锱铢必较,不是学术交流和批评的正途。书的内容无疑是硬核的,但仍然是辛的老毛病,精彩的考证频出,但连贯成逻辑链条「线」时,以猜测代替关键链接点,因此辛构建的「线」很容易崩溃,但项链断后散落的珠宝仍然值得重视。 另外,书中谈到历史学者如何面对文献学,其态度值得借鉴,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单纯的文献问题,而是带着历史问题考察文献,在电子资源便利的现代条件下,历史学者不能期望出现一部点校本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具备回归原始而多歧的文献本身的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妨先从认真读中华书局本正史的校勘记做起。
1 有用 回到黑格尔 2024-10-20 11:40:27 陕西
补录 感谢辛老师签字
3 有用 三首塔 2022-03-06 14:52:03
首文分量最重,但脑补太多
2 有用 正字员外置 2021-11-18 22:44:51
读了一首一尾两篇长文,一篇讨论胡注本源流,一篇讨论原本源流。中间的几篇好像主要是第一篇的扩充和延伸,如果不是有特别关注的话可以不读。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黄永年先生在《古籍版本学》里归纳总结的版刻规律。序言还是要提一嘴田先生,和正文没有关系,实在没必要。
2 有用 栗子有毒 2022-01-07 09:15:43
翻
3 有用 神策中尉鸭 2021-12-21 08:44:27
胡三省太难了。本书还是辛一以贯之的优缺点:寻本溯源,但枝蔓过多。
0 有用 无明 2024-03-15 14:52:42 上海
略作了解
0 有用 Jargvci 2022-07-31 21:23:43
略感无趣。
0 有用 江州穆瑾 2022-05-25 21:41:27
版本学探源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2-10-07 17:46:00 湖北
经典作品。
0 有用 飞翔的熊 2023-07-29 11:03:53 河北
胡克家仿元刻本与元刻初印本,各有千秋。袁桷将珍贵的宋本借与胡,真是雪中送炭。胡注记给人展现的内容很丰富,书稿一波三折,世道艰难,冀望儿孙。 手编留与儿孙读。得否?
1 有用 木讷乡下人 2023-05-29 21:08:21 北京
酣畅淋漓
1 有用 放逐科比 2023-11-09 22:23:42 湖北
一前一后两篇长文有12~18巅峰辛神那味儿了,前者考证元初刻《通鉴》胡注的来龙去脉,后者梳理《通鉴》宋元刻本的系统源流。文章中反复强调版本目录学研究应回归历史学,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准确分析版本源流。黄永年的《古籍版本学》可以成为今后版本研究的出发点。《通鉴》文本,过去多用胡注本,据此书看来,在利用宋本校勘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1 有用 智术师 2023-08-03 20:34:48 广东
通鉴版本学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内容精彩,首尾两篇尤佳。
0 有用 andgoal 2024-09-26 20:52:55 河北
还行,就是啰嗦!
0 有用 浪漫主义接班人 2024-06-27 18:09:55 山东
辛老师一如既往的内容专业,语言辛辣
0 有用 风雨鸡鸣 2024-12-31 13:28:24 日本
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相比有些零敲碎打的《正史版本谈》更为系统一些。
0 有用 低等动物 2025-04-20 22:59:23 江苏
话说虽然文人相轻,但是还是自说自话的比较好,少一点点名道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