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传”字辈在中国昆曲的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传”字辈不仅延续了昆曲的命脉,而且在1949年后,为培养新时代的昆曲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是著名作家杨守松十多年间采访上海昆大班、浙江“世”字辈和江苏“继”字辈等昆曲人的第一手文字成果,也是首部以“传”字辈为叙写对象的长篇报告文学。真实生动地讲述了周传沧、王传渠、薛传钢、周传瑛、沈传锟等一大批“传”字辈演艺人跑码头、跑龙套,为传承昆曲艺术呕心沥血、艰难卓绝的从艺经历,抢救性地记述了诸多昆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物与事件,且将“传”字辈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与探索娓娓道来,既还原了一代昆曲艺人奋斗、磨难与成功的历程,又客观地总结了他们为昆曲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以“传”字辈演艺人洞见戏曲文化故事,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繁荣提供的有益借鉴,借昆曲说文化,由文化之梦彰显国家之梦、民族之梦。今年恰逢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暨昆曲“入遗”20周年,本书也是纪念百年“传”字辈的最具指标意义的文字作品。
0 有用 颜子乐 2023-08-13 22:53:46 江苏
应该是昆曲大观采访时的材料的摘抄,不少都已经看到过了。 从逸文杂记、后辈回忆中,看到的是传字辈对昆曲的一片赤诚,特别是周传瑛。
0 有用 顾简青 2022-04-29 17:01:40
一个下午,先在图书馆,然后在湖边读完了。顾传玠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末尾,会给人一些光阴不可留的唏嘘。
0 有用 荒腔走板 2023-05-06 14:26:37 江苏
片段而已
0 有用 雅典菠萝 2022-09-08 14:33:19 北京
有好几篇张静娴、石小梅、岳美缇回忆俞振飞的文章,情真意切。另外,张静娴的《絮阁》原来是俞先生亲自教的。
0 有用 榆桉 2021-10-12 09:28:41
想象中是传记的形式,实际是采访的合集,比较散且口语化,但终归是珍贵的一手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