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ZYEE 2022-07-04 07:46:41

    不如杀戮与文化看时惊艳。但还是不错的作品。看戴维斯汉森作品大体把握他的“文化决定论”视角就可以了。至于那些动不动就谴责他人什么西方中心论的。那些书呆子自己何尝不是东方中心论的歪嘴呢。不过是看和自己臆想历史观点不同就一阵输出键盘而已,那种人也算可悲吧。

  • 0 兵者无疆 2022-05-18 21:28:36

    归纳的不错!仅此而已

  • 2 一休不休息 2022-05-12 22:46:46

    不同于别的二战题材的书,本书并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行文,也不会对所有战区战役历史面面俱到。而这本书,主要是以特定的战役为例,更多关注战争的动因方式和地点做出和明治和愚蠢的选择。研究不同战区、不同对手和不同战斗模式最终如何将诸多冲突定义为同一场战争。通过这本书,让我对于二战有了更加鲜明的认知。

  • 1 litinan 2022-10-02 01:37:58 北京

    中文名字也太瞎翻译了吧,根本不是讲策略的…算是一本还过得去的战史吧,生气,花了这么多小时…

  • 1 greatabel 2022-10-31 21:50:12 美国

    稍微抬高英美,贬低苏联了:其实英美苏在击败轴心国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 2 尤大木 2022-10-21 21:58:50 重庆

    就像译后记所言,作者汉森可谓是“新保守主义者”,在这本极其精彩却又令人深思的专业性著作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读过许多有关二战的历史/军事作品,但从未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制胜》这般用如此大的篇幅与宏观微观层面的巧妙结合来理解解读二战。书中的许多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却又令我疑惑不已。既然作者赞同苏联红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纳粹的中坚力量,为何关于前者的篇幅如此之少,甚至连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罗科索夫斯基等人着墨如此之少呢?既然对纳粹德国、日本军国主义的种族屠杀、战争罪行大加挞伐,为何又在反思战略轰炸的“不正义性”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义在于或多或少地终结了旧殖民主义与极权主义的时代,它的历史地位不应该被怀疑。后世总是会好奇,同盟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在我看来,这本非线性的军事著作能够给予读者答案。

  • 0 墨氅随风翩 2024-01-31 16:18:50 河南

    读前两章我就觉得这个调子怎么如此像《杀戮与文化》,一搜名字还真是《杀戮与文化》的作者啊。他的见解还是偏向,即便是打二战,即便是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诸参战国的很多决策依然可以用所谓的民族性格来分析,然后进一步细化到各参战国的兵种配置和人员配置的影响。我认为这本书其实具有相当重的工具书特性,单独看这本书没什么后劲,但数据做得好,思路很犀利,如果有认同他观点的人做后续研究,这就是一部很好的、供人引用的素材库。

  • 0 蓝色雪糕妹妹 2023-12-03 15:20:06 河南

    作者着眼全局,分析同盟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轴心国失败的原因,1、作战策略。2、关键人的决策。3、资源的对比。

  • 0 心若无涯 2023-11-13 21:20:19 浙江

    纵观整场二战,轴心国依靠突然袭击,和一部分统帅的天才指挥,获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依旧没有办法扭转局势,这不仅是因为双方在实力上的根本差距,也是因为轴心国僵化的决策体制。更为重要的是,轴心国在各自占领区内的残酷压迫,也激发了当地民众前仆后继的反抗,这些力量汇聚成河,变成了德意日法西斯难以去除的阻碍。

  • 0 深情的艾老师 2023-11-13 20:23:55 挪威

    1. 纵观整场二战,轴心国依靠突然袭击和一部分统帅的天才指挥,获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依旧没有办法扭转局势,这不仅是因为双方在实力上的根本差距,也是因为轴心国僵化的决策体制。2. 轴心国在各自占领区内的残酷压迫,也激发了当地民众前仆后继的反抗,这些力量汇聚成河,变成了德意日法西斯难以去除的阻碍。

  • 0 Eric.wang 2023-11-12 21:14:33 广东

    1、战争本质是综合资源的比拼,胜者基本上是资源能坚持到最后者 2、战争是对领导眼光的巨大考验,因为领导随时都能听到三种意见:打,不打,看看情况再说,不是声音大的建议就是对的。 3、在战略上需要领导的眼光同时,领导需要在战术上信任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胜率更高

  • 0 哆啦大胖 2023-11-14 19:57:17 辽宁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在汉森看来,同盟国的胜利,不仅是因为法西斯主义“失道寡助”,肆意发动战争,践踏人类的和平与自由,更是因为同盟国手里的筹码更多,而犯的错误更少。同盟国拥有压倒性的人力、资源和生产力优势,而且彼此之间分歧更少,决策质量更高,同时,在持续激烈而残酷的战争中,同盟国军人也在战火中接受了锤炼,提升了经验、技巧和勇气,开战初期,德日两国军队引以为傲的素质优势,逐渐化为乌有。反过来,纵观整场二战,轴心国依靠突然袭击,和一部分统帅的天才指挥,获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依旧没有办法扭转局势,这不仅是因为双方在实力上的根本差距,也是因为轴心国僵化的决策体制。更为重要的是轴心国在各自占领区内的残酷压迫,也激发了当地民众前仆后继的反抗,这些力量汇聚成河,变成了德意日法西斯难以去除的阻碍。

  • 0 冷战老手 2023-10-18 04:34:17 浙江

    全程分析性写作,大量概括总结对比。作者本行是古典学和军事史,此书其实没有独创性研究,但作者阅读齐了近20年的二战研究代表作。瑕疵是对军事背后的政治了解不深,对武器装备有一些过于低级的错误不过可视作不拘小节,过于抬举Soviet Union

  • 0 天才小鸡 2022-05-07 11:45:02

    汉森作为研究古希腊领域最出色的史学家,开篇采用古希腊战争的制胜因素分析现代化的二战,盖棺定论其仍遵循战争2500年的古老历史发展脉络,并穿插总结了交战双方的开战原因、心理及胜败关键。800页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占据100+页,为从多重视角阐述和分析二战提供了详实有力的论证来源,并证明了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专著。

  • 0 无敌杰拉德 2022-05-05 14:40:38

    颠覆了审视二战的角度,将二战完全剖开成各种视角,有些类似现在数据统计,从各个角度剖析轴心国为什么不行,而同盟国为什么行,经过分析后得到的结论就是从战争发动前就能知道战争最后的走向,轴心国必败。这种全新审视二战之前从来没有看见过,或者也许作为辅助材料进行强化别的结论出现过,但这种方式给我眼前一亮,但自认为和自己过去的认知有些冲突,有些不敢妄下评论。

  • 0 1997xhp 2022-06-16 20:29:50

    可读性不如《杀戮与文化》。对二战主要参战国的实力,目的,手段等进行了总结归纳。某些数据刷新了我的认知:死亡率最高的是德国潜艇兵,达到70%以上。美英空军的死亡率也高于陆军。各国陆军战力之王德军当之无愧,其与苏军的死亡比是1:3,美军的死亡比是1:1.5;而美陆军与日军的死亡比是1:10。各主要参战国军队人数第一的苏联1250万,第二美国1220万(其中陆军600万,一线作战部队160万)。德日各500万,意大利400万。各国人员死亡率最高的苏联2300万-2700万,其次中国1500-2000万,第三德国700万左右。

  • 1 尤里卡 2022-05-05 23:52:37

    《制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与略》是一部关于“二战”战争策略的皇皇巨著,讲述了盟国为何能够打败德国,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战略探讨,又有微观视角的策略剖析。作者维克托·戴维斯·汉森是美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研究领域主要为古典历史和军事历史,《制胜》可谓是其苦心孤诣之作。 书中主要分为七大部分,分别“分析了各种作战方法和作战效能,以及战争中平民、工业、空军、海军、步兵、装甲部队、围攻战和军事领导所扮演的角色,评估不同的投入和战略如何导致一方获胜而另一方失利,研究不同战区、不同对手和不同战斗模式最终如何将诸多冲突定义为同一场战争”。

  • 0 告别悲伤 2022-07-24 19:00:43

    二战各种问题的分析,透彻

  • 0 maclane 2022-08-17 00:17:57

    大师之作,如同随意聊天,信手拈来

  • 5 慢慢走 2022-05-04 23:41:25

    优缺点同样突出的作品。 优点:作者展现了自身在古典历史与军史研究两方面的深厚学养,在盘点空军、海军、炮兵及坦克部队,军事人才选拔及领导人素养,工业生产规模和人员组织能力以及对二战后的格局悖论都有不俗见解,装备、兵战、思维直溯古战,精准生动,脉络清晰。对于骑兵与空军(反骑兵与V型火箭🚀—杀伤力与精确性弱),坦克联接处让人击节赞叹! 缺点:一如既往的“西方中心论”,漠视中混杂着种族主义,对东方的轻慢不屑一如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决策层面以己方道德为标杆,推敌方智力高下做变量,不免有失水准。 建议结合《恐惧与自由》、《竟逐富强》两本共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