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原作名: Joseph Conrad:A Biography
译者: 付裕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592
定价: 108
装帧: 平装
丛书: 守望者·传记
ISBN: 978730524387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波兰裔英国著名作家、现代文学先行者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传记,多年来在欧美学界享有盛誉。从未发表的照片和一千多封私人书信,到康拉德研究者和传记作者的研究成果与访谈,作者挖掘并整理了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依据时间顺序编织起这些珍贵的材料并深入解读,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这位拥有二十余年海上生涯的传奇作家坎坷而动荡的一生,也深刻地解读了他的经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联系。
~~~~~~~~~~~~~~~~~~~
写作敏锐准确,饱含情感,显然充满了对写作对象的敬仰。
——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纽约时报》(Joyce Carol Oates,The New York Times)
迈耶斯努力检视康拉德生平的各种原始材料并将其恰当地相互关联。由此形成的人物肖像令人惊叹且充满说服力。
——杰伊•帕里尼...
本书为波兰裔英国著名作家、现代文学先行者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传记,多年来在欧美学界享有盛誉。从未发表的照片和一千多封私人书信,到康拉德研究者和传记作者的研究成果与访谈,作者挖掘并整理了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依据时间顺序编织起这些珍贵的材料并深入解读,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这位拥有二十余年海上生涯的传奇作家坎坷而动荡的一生,也深刻地解读了他的经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联系。
~~~~~~~~~~~~~~~~~~~
写作敏锐准确,饱含情感,显然充满了对写作对象的敬仰。
——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纽约时报》(Joyce Carol Oates,The New York Times)
迈耶斯努力检视康拉德生平的各种原始材料并将其恰当地相互关联。由此形成的人物肖像令人惊叹且充满说服力。
——杰伊•帕里尼,(《洛杉矶时报》(Jay Parini,Los Angeles Times)
广泛调查研究,趣闻轶事与档案文献相结合,带来了大量新鲜信息,涉及康拉德航海生涯、婚姻,以及他与福特•马多克斯的友谊——甚至涉及库尔茨的真实生活原型。迈耶斯总是试图挖掘出生活经历是如何影响小说创作的。强烈推荐。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约瑟夫·康拉德传的创作者
· · · · · ·
-
付裕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杰弗里•迈耶斯(Jeffrey Meyers),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文学、艺术、电影评论家,创作了三十余部关于现代文学的作品,包括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温德姆•刘易斯、欧内斯特•海明威、罗伯特•洛威尔、D. H. 劳伦斯等人的传记。
目录 · · · · · ·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波兰遗产
第二章 波兰童年(1857—1874)
第三章 马赛与卡洛斯派(1874—1878)
第四章 英国水手(1878—1886)
第五章 从二副到船长(1880—1886)
第六章 东行之旅(1886—1889)
第七章 深入刚果(1890)
第八章 从水手到作家(1891—1894)
第九章 恋爱与婚姻(1894—1896)
第十章 文学友谊与艺术突破(1897—1898)
第十一章 福特与彭特农场(1898—1902)
第十二章 J. B. 平克与《诺斯特罗莫》(1901—1904)
第十三章 卡普里、蒙彼利埃与《间谍》(1905—1909)
第十四章 崩溃与成功(1910—1913)
第十五章 重访波兰与《胜利》(1914—1915)
第十六章 简•安德森(1916—1917)
第十七章 战争年代(1916—1918)
第十八章 名望与美国(1919—1924)
附录1: 简•安德森的后半生(1918—1947)
附录2: 追寻简•安德森
注释
康拉德的参考文献
简•安德森的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他见证过[俄国的]威胁势力从原始的混沌状态中崛起,而它将进而压迫、推翻文明的人类,这暗淡的前景使他难以释怀”。1846年的波兰革命与1848年的欧洲革命失败后,他写下了诗作《雷暴来临前》(“Before the Thunderstorm”),以表达他标志性的绝望与爱国悲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们似孤儿呻吟 在这座我们母亲的坟墓上: 伴着雷奏响的音乐; 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却无所依傍 在我们自己的家里——却无家可归! 这片我们父辈曾引以为傲的领地 如今却是一座坟场,一片废墟。 我们的盛名与伟大已经流逝 流入血与泪的河流; 而我们唯一的遗产 是我们先辈的灰与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波兰遗产 -
康拉德深受父亲作品的影响。他的翻译激起了康拉德对法语、英语文化的兴趣......阿波罗评莎士比亚的文章中有一句谚语式的话:“人类开枪,但子弹在上帝手上!”这句话又出现在《贾斯珀·鲁伊斯》(“Gaspar Ruiz”)里:“人类放枪,但子弹在上帝手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波兰遗产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约瑟夫·康拉德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约瑟夫·康拉德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康拉德和一些不得不说的文学关系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然杰弗里·迈耶斯将康拉德那句著名的“我们独活于世,正如我们独自做梦。”写在扉页,但因为他本人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地位,约瑟夫·康拉德与同时代的诸多伟大作家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本传记的作者迈耶斯也对他们的关系一一进行了介绍。 之所以强调以康拉德为中心的... (展开)
《约瑟夫•康拉德传》:这位水手作家一点都不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杰弗里•迈耶斯不仅写过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温德姆•刘易斯、欧内斯特•海明威、罗伯特•洛威尔、D. H. 劳伦斯等人的传记,其还写了《约瑟夫•康拉德传》,而这本关于约瑟夫•康拉德的传记有幸在中国出版,为中国读者了解这位英国现代八大作家... (展开)>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Natl Book Network (2001)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每月一本大部头 (野原新之助)
- 传记 (ly的读享生活)
- 人物传记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炎夏)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1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约瑟夫·康拉德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smile 2022-01-09 16:54:12
我们独活于世,正如我们独自做梦。
0 有用 特莱钦斯基 2025-06-12 00:08:46 四川
你忘记我们已经习惯于不抱任何幻想进入战场。只有你们大不列颠人相信“此去必胜”。过去一百年,我们不断地“去”,但等待我们的只有致命一击。/克尔凯郭尔家和科热尼奥夫斯基家无所不在的阴郁体现为忧伤的气氛、彼此的不幸、理解的缺乏、心碎的沉默与苦涩的绝望。/俄国人奴役了他的国家,禁止了他的语言,没收了他的遗产,把他当做罪犯一样对待,杀了他的父母,迫使他流亡。/“一个老人之子,很早就失去了母亲,年纪轻轻就被抛... 你忘记我们已经习惯于不抱任何幻想进入战场。只有你们大不列颠人相信“此去必胜”。过去一百年,我们不断地“去”,但等待我们的只有致命一击。/克尔凯郭尔家和科热尼奥夫斯基家无所不在的阴郁体现为忧伤的气氛、彼此的不幸、理解的缺乏、心碎的沉默与苦涩的绝望。/俄国人奴役了他的国家,禁止了他的语言,没收了他的遗产,把他当做罪犯一样对待,杀了他的父母,迫使他流亡。/“一个老人之子,很早就失去了母亲,年纪轻轻就被抛到无人问津的大海上,从没有感受过任何形式的温柔”。/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大海将成为我的全世界,商船队将是我唯一的家。 这本书的后半本写得很美国式的俗气,完全没有看的必要。 (展开)
0 有用 宋柠 2022-01-29 19:11:18
内容杠杠的
0 有用 沛然 2023-02-21 15:52:18 江苏
怎么这么好看!!!
4 有用 非虛構 2022-03-10 20:10:07
1、康拉德的东西虽然影视化的作品很多,其实非常难改编,动作少,晦涩,内心化,外露的少,埋得多,然而在文学上又是高级的。2、《明天》“停下!”贝茜喊道,“别走!”她侧耳倾听,但分不清究竟是雷鸣般的浪涛声,还是另一人要命的脚步声,在无情地击打她的心。不久,所有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仿佛她正慢慢化作石头。可怕的寂静逐渐笼罩大地-比死亡更可怕。贝茜聚集不断衰退的力量,喊出最后一声恳求:“哈里!”脚步声己经消... 1、康拉德的东西虽然影视化的作品很多,其实非常难改编,动作少,晦涩,内心化,外露的少,埋得多,然而在文学上又是高级的。2、《明天》“停下!”贝茜喊道,“别走!”她侧耳倾听,但分不清究竟是雷鸣般的浪涛声,还是另一人要命的脚步声,在无情地击打她的心。不久,所有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仿佛她正慢慢化作石头。可怕的寂静逐渐笼罩大地-比死亡更可怕。贝茜聚集不断衰退的力量,喊出最后一声恳求:“哈里!”脚步声己经消失,连逐渐减弱的回音也听不见了。什么也听不见。拍打海堤的激浪和波涛汹涌的大海,似乎也都没了声音。万籁俱寂,死气沉沉,仿佛她正独自迷失于刚才小汉格伯提起的、遍地石头的沙漠中:许多疯子在那里一边流浪,一边寻找金子,找到后却对金子不屑一顾。(这完完全全就是康拉德一生内心漂泊的真实写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