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聚族群,守护文化。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我们希望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从百万年前开始,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古人类,遗憾的是,在甲骨文出现之前,远古祖先的事迹只能靠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来口耳相传,真伪难辨。
幸好,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遗憾。以分子遗传学为代表的新技术可以告诉我们,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祖先有着怎样的面貌,他们是如何生活和迁徙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动植物都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的。
这是一部刻在基因上的祖先秘史,翻阅这本无字史记,我们会知晓自己的基因之根和文化之根,于无字处闻惊雷。
无字史记的创作者
· · · · · ·
-
波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波音,蒙古族。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世界遗产》等杂志主编。写作力求从细微处见雄奇,用通俗诙谐的文笔展现鲜活的前沿知识。出版十多部历史类、经济类、科普类作品,包括《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航海、财富与帝国》《王朝的家底》《从此爱上经济学》《阅读宇宙》《大国工匠·复》等,其中部分作品已发行英文版、韩文版、繁体中文版。
目录 · · · · · ·
序言 基因知道答案V
第一章 神州苦旅——东亚直立人的百万年
当魏敦瑞遇到北京人时003
“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011
门齿、石器与“邻人遗斧”022
东亚版“塔岛技术悲剧”030
· · · · · · (更多)
第一章 神州苦旅——东亚直立人的百万年
当魏敦瑞遇到北京人时003
“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011
门齿、石器与“邻人遗斧”022
东亚版“塔岛技术悲剧”030
· · · · · · (更多)
序言 基因知道答案V
第一章 神州苦旅——东亚直立人的百万年
当魏敦瑞遇到北京人时003
“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011
门齿、石器与“邻人遗斧”022
东亚版“塔岛技术悲剧”030
小贴士:北京人到底吃不吃人038
第二章 万里征程——智人如何来到中国
走出非洲,一拨又一拨043
沿着海岸向东飞奔050
3万年前的猎人祖先057
南下北上,走遍中国063
小贴士:洞穴人留给我们的基因礼物071
第三章 北粟南稻——华夏农民的田园晨曲
粟和黍:北方祖先的社稷江山075
水稻:亚洲的第一缕米饭香083
猪和狗:古人最好(吃)的朋友088
农耕乐土,爰得我所095
小贴士:人类是如何开启农业的102
第四章 草原之路——激发东亚文明的传输宽带
石峁疑云109
马:我从草原来11
青铜:远古王者的荣耀117
草原之路,西风在东方唱着交融之歌124
小麦:后来而居上131
绵羊和黄牛:我们是来做牺牲的138
文明硬币的两面142
最早的中国,祖先的家国148
小贴士:虫牙里藏着陶寺人民食谱153
第五章 西域争雄——压向东土的多米诺骨牌
小河公主的复杂血统159
草原蝴蝶舞动毁灭的双翅164
宅兹中国,以御四邻170
族群扩张:从生物基因到文化基因179
小贴士:食奶影响了人类历史18
第六章 逆转山河——汉匈掀起西进狂飙
藏在织锦里的精绝与南羌191
匈奴和它的草原敌手194
东风吹散楼兰梦201
羌藏携手走高原206
第七章 客从何来——史诗般的人口南下洪流
克里奥尔化的华夏217
客家客家,男客女主224
藏缅走廊:翻越山海遇到谁229
千面百越232
南国诗篇,铁血铸就237
小贴士:中国家犬的迁徙往事243
第八章 跨越沧海——驶向远方的基因之舟
从婆娑宝岛到大洋孤屿249
我们从南洋来,到南洋去253
日本人祖先的大陆故乡258
古美洲人的亚洲血缘266
小贴士:复活节岛番薯疑云274
后记 走出孤岛,四海一家
· · · · · · (收起)
第一章 神州苦旅——东亚直立人的百万年
当魏敦瑞遇到北京人时003
“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011
门齿、石器与“邻人遗斧”022
东亚版“塔岛技术悲剧”030
小贴士:北京人到底吃不吃人038
第二章 万里征程——智人如何来到中国
走出非洲,一拨又一拨043
沿着海岸向东飞奔050
3万年前的猎人祖先057
南下北上,走遍中国063
小贴士:洞穴人留给我们的基因礼物071
第三章 北粟南稻——华夏农民的田园晨曲
粟和黍:北方祖先的社稷江山075
水稻:亚洲的第一缕米饭香083
猪和狗:古人最好(吃)的朋友088
农耕乐土,爰得我所095
小贴士:人类是如何开启农业的102
第四章 草原之路——激发东亚文明的传输宽带
石峁疑云109
马:我从草原来11
青铜:远古王者的荣耀117
草原之路,西风在东方唱着交融之歌124
小麦:后来而居上131
绵羊和黄牛:我们是来做牺牲的138
文明硬币的两面142
最早的中国,祖先的家国148
小贴士:虫牙里藏着陶寺人民食谱153
第五章 西域争雄——压向东土的多米诺骨牌
小河公主的复杂血统159
草原蝴蝶舞动毁灭的双翅164
宅兹中国,以御四邻170
族群扩张:从生物基因到文化基因179
小贴士:食奶影响了人类历史18
第六章 逆转山河——汉匈掀起西进狂飙
藏在织锦里的精绝与南羌191
匈奴和它的草原敌手194
东风吹散楼兰梦201
羌藏携手走高原206
第七章 客从何来——史诗般的人口南下洪流
克里奥尔化的华夏217
客家客家,男客女主224
藏缅走廊:翻越山海遇到谁229
千面百越232
南国诗篇,铁血铸就237
小贴士:中国家犬的迁徙往事243
第八章 跨越沧海——驶向远方的基因之舟
从婆娑宝岛到大洋孤屿249
我们从南洋来,到南洋去253
日本人祖先的大陆故乡258
古美洲人的亚洲血缘266
小贴士:复活节岛番薯疑云274
后记 走出孤岛,四海一家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今天所有现代人都是距今14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位女性祖先的后代。 别误会,这并不是说距今14万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位女性人类生活着,当时一定还有很多女性生活在地球上,是我们这位线粒体夏娃的“闺蜜”,只是很遗憾,这些闺蜜的女性后代都没能延续到今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011 -
东亚直立人与现代智人(以及他们的祖先非洲直立人)之间,至少在几十万年中是各自进化、没有杂交的。于是,两者之间产生了生物学家所说的生殖隔离。面对少量的直立人邻居,智人很可能根本就没有把他们当作人,而是当作另一种猴子、猩猩。这么说也许太歧视直立人了,其实反过来直立人也未必把智人当成人。几十万年的生殖隔离一方面会造成两者无法在身体上进行杂交,另一方面会在行为意识上牛头不对马嘴,彼此不认为对方是同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东亚版“塔岛技术悲剧”030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无字史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无字史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无字史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无字史记》——无言而震撼人心的人类发展史实
人类发展进化史是极其厚重的,千万年来,就散布在大地之上,星星点点,随着考古发掘和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技术创新,那些湮没在时光岁月中的故事,被从文字典籍、上古神话、历史痕迹中挖掘出来,慢慢的,由一个个小孤立的个案小故事,串连成了线条,凸显了联系脉...
(展开)

给成人的科普书 - 简单的人类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类的书籍,人类及动植物的基因入手,分析人类迁徙与交融,其中夹杂的文化交融,手工技术,种植技术,物种传播等等。我觉得很神奇,但是对我来说神奇的东西,是相关专家一辈子为止奋斗的事情。 也许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考古界还会被一次次推翻原来的结论,这... (展开)
20240225-0228R
这是一本以基因科学为依据的揭示华夏族群的祖先来源的科普级历史著作。 基因测序可以理性地将情感和科学分离出来。将基因测序技术应用古人类考古,就会颠覆我们来自中学教科书的那些对祖先的原有认知,尤其那些基于意识形态而开展政治化论证的错谬就无处遁形了。 但是,诚如后...
(展开)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一些解释很难服人 | 来自牛魔王子 | 1 回应 | 2024-11-19 09:32:3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大是文化 (2022)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2022书单 (酥栗珍)
- 书单|史记 (小_河_马)
- 2022想读书 (豆友9IbTxAXWDc)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无字史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美人骨 2022-03-11 12:42:17
读完以后有一个感觉就是:如果你选择读电子版的,那你的地理知识,历史知识以及记忆力需要比较好,如果要是读纸质版的可以一边读,一边把关键词,关键信息记一下。个人感觉如果这本书是作为一本科普书来讲,写的不是特别好,都是客观的东西,但是缺乏逻辑性,读完了就感觉跳跃很大,只有看了后记,才有感觉:啊,原来是这么个发展过程,而且感觉文字也不算精炼,非专业人士读起来可能会觉得很乏味
2 有用 Seal.yj 2021-11-07 12:28:17
非常棒!真的是我了解考古,文物历史沿革中看到最好的一本书。阅读了差不多30+考古类的书。受限于内容,要各说各话。很难把好多事情联系到一块儿。可能,有人会不认同作者的一些观点。但是,就我目前知识体系的积累来看,写的非常好👍真的是为了买这本书,又凑了200多孙机的书一起读!点赞👍
1 有用 情兽 2024-02-17 16:45:25 浙江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语言学来研究人类历史似乎是这几年的显学,20年开始在微博和b站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和科普,所以大部分内容都早已熟悉,b站上甚至有把这种基因成果和尧舜禹等上古神话对应起来的“假设”类视频。这本书好处是很成体系地串起了主流成果,缺点是全文全是结论和观点,虽然是科普书,但如果能把相关出处和参考文献列一下更好,方便查证和扩展
1 有用 匠与高千 2022-04-17 16:16:46
疫情以来读过最好的历史类硬核科普书。 在考古圈晃悠了十年,发现旧石器考古一直在兜兜转转,修修补补中挣扎,很多问题或许认识到了却不敢说,或许假装认识不到,活在五十年前的成果中。 在这个民族主义抬头的年代,本书作者勇于将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以科普书的方式写出来,很有胆魄。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太难懂,请至少花十几分钟的时间,读一遍本书振聋发聩的后记。 对祖先最大的不敬,莫过于认错了自己的祖先是... 疫情以来读过最好的历史类硬核科普书。 在考古圈晃悠了十年,发现旧石器考古一直在兜兜转转,修修补补中挣扎,很多问题或许认识到了却不敢说,或许假装认识不到,活在五十年前的成果中。 在这个民族主义抬头的年代,本书作者勇于将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以科普书的方式写出来,很有胆魄。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太难懂,请至少花十几分钟的时间,读一遍本书振聋发聩的后记。 对祖先最大的不敬,莫过于认错了自己的祖先是谁,所拜非本尊。 (展开)
2 有用 苏漠笛 2022-03-31 14:07:58
基因科学,古生物学重写史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