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
副标题: 地址,能告訴你什麼?一場橫跨身分、種族、貧富和權力的反思
原作名: The Address Book: What Street Addresses Reveal About Identity, Race, Wealth, and Power
译者: 韓翔中
出版年: 2021-10-1
页数: 400
定价: NTD 55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0533620
内容简介 · · · · · ·
《時代雜誌》2020年度百大必讀好書
《科克斯書評》2020年度好書
《出版者週刊》2020年度十大好書
《衛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書評》等國外媒體齊聲讚譽
地址不僅標記你的地理位置,更定位了你的身分、財富、階級與自由!
你能想像現在的世界若沒有地址,外送或包裹如何送到我們手中?發生緊急事件又該如何趕往正確的地點?作者迪兒德芮‧麥斯葛要告訴你地址不僅僅是用來標示位置的工具,更成為權貴炫耀財富的方式、政府控制社會的利器、醫生追蹤傳染病的關鍵。她走訪加爾各答的貧民窟、曼哈頓的繁華街區,以及聖路易斯的金恩博士大道等地,揭露了地址被發明的歷史、造成的影響及其背後代表的真相!
本書特色
1.見微知著:透過隨處可見的地址,引領我們思考背後的身分、階級、種族等社會議題。
2.全球視野:橫跨美、歐、非、亞各洲不同國家的門牌號碼,展現各地的文化和風俗民情。...
《時代雜誌》2020年度百大必讀好書
《科克斯書評》2020年度好書
《出版者週刊》2020年度十大好書
《衛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書評》等國外媒體齊聲讚譽
地址不僅標記你的地理位置,更定位了你的身分、財富、階級與自由!
你能想像現在的世界若沒有地址,外送或包裹如何送到我們手中?發生緊急事件又該如何趕往正確的地點?作者迪兒德芮‧麥斯葛要告訴你地址不僅僅是用來標示位置的工具,更成為權貴炫耀財富的方式、政府控制社會的利器、醫生追蹤傳染病的關鍵。她走訪加爾各答的貧民窟、曼哈頓的繁華街區,以及聖路易斯的金恩博士大道等地,揭露了地址被發明的歷史、造成的影響及其背後代表的真相!
本書特色
1.見微知著:透過隨處可見的地址,引領我們思考背後的身分、階級、種族等社會議題。
2.全球視野:橫跨美、歐、非、亞各洲不同國家的門牌號碼,展現各地的文化和風俗民情。
3.取材多元:從歷史資料到口述訪談,描繪出許多彷彿讓人身歷其境的故事。
好評推薦
洪廣冀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葉 浩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蔡依澄 「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顏擇雅 作家/出版人
「本書對於世界各地街道名稱起源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是一個對地點、權力和身分之間交會點的嚴厲審視,透過作者引人入勝和發人深省的觀點,將三者聯繫在一起。」《時代雜誌》2020年度百大必讀好書(Time, “100 Must-Read Books of 2020”)
「這是一場有趣的探索,旨在追訴我們所居住的道路名稱起源與涵義……作者那令人生畏的訪談中看到許多鼓舞人心的好管閒事者,他們的憤慨、好奇心和雄心壯志促使他們去面對那些被冷漠官僚機構所忽視的問題。」――《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作者的迷人研究充滿了對於地址如何影響全世界人們的洞察力。」――《衛報》(The Guardian)
「在一個過分強調不存在階級差異的國家所出版,一本批判階級差異的重要著作。」――《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書,回答了我們當中很少有人考慮過的問題:『為什麼街道地址很重要?』在她的第一本書中,作者將深入的研究與巧妙的寫作、令人印象深刻的軼事相結合,闡明了街道地址的巨大影響,以及沒有地址帶來的負面效應……在這本讓人大開眼界的書中,作者清楚了表明投遞包裹只是地址的重要性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不僅僅是今日,而是整個人類歷史上皆如是。」――《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
「一本非常有趣、內容廣泛的出道作……作者流暢的敘述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揭示了大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日常生活其中一個面向的重要性。她介紹了一系列了不起的社會運動人士、歷史學家和藝術家,這群人的工作與街道地址的演變和意義產生交集。這部令人回味的歷史用全新的視角展現其主題。」――《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迪兒德芮.麥斯葛的書就在我的大街、小巷、大道和林蔭大道上。一部經典的命名法歷史――內容豐富、錯綜複雜、引人入勝。」――賽門‧加菲爾(Simon Garfield),《地圖的歷史:從石刻地圖到Google Maps,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On the Map: A Mind Expanding Exploration of How the World Works)作者
「我曾希望這本書能改變我對日常生活中經常被忽視、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的思考方式。我不知道它竟能如此改變我對生活本身的思考方式。」――湯姆‧范德比爾特(Tom Vanderbilt),《品味選擇題:隱藏在Netflix、Spotify播放列表、亞馬遜評分中,推薦「你可能也喜歡」的思維演算祕密》(You May Also Like: Taste in an Age of Endless Choice)作者
門牌下的真相的创作者
· · · · · ·
-
戴尔德丽·马斯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迪兒德芮.麥斯葛(Deirdre Mask)
來自北卡羅萊納州,以最優等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學院,後來回到哈佛大學法學院擔任《哈佛法律評論》(Harvard Law Review)的編輯,並在國立愛爾蘭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完成寫作的碩士課程。她曾先後任教於哈佛大學和倫敦政經學院,並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衛報》(The Guradian)發表文章。現在與丈夫和女兒們一起住在倫敦。
譯者簡介
韓翔中
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歷史所碩士;臺灣大學哲學所博士生。譯作有《英倫視野下的歐洲史》、《榮格論心理學與宗教》、《數位時代的人權思辨》、《知識大百科》、《城牆》等書。
目录 · · · · · ·
導論 街道地址為何重要?
第一部 發展
第一章 加爾各答:地址如何改造貧民窟?
第二章 海地:街道地址是否能阻擋瘟疫?
第二部 起源
· · · · · · (更多)
導論 街道地址為何重要?
第一部 發展
第一章 加爾各答:地址如何改造貧民窟?
第二章 海地:街道地址是否能阻擋瘟疫?
第二部 起源
第三章 羅馬:古羅馬人是怎麼找路的?
第四章 倫敦:我們的街道名稱是怎麼來的?
第五章 維也納:門牌號碼告訴我們什麼有關權力的知識?
第六章 費城:為何美國人熱愛編號的街道?
第七章 韓國與日本:誰說街道一定要有字?
第三部 政治
第八章 伊朗:街道名稱為何追隨革命分子?
第九章 柏林:納粹的街道名稱如何讓我們反省歷史?
第四部 種族
第十章 佛羅里達州好萊塢:為何美國人總要爭論邦聯的街道名稱?
第十一章 聖路易斯:金恩博士大道如何揭示當代美國的種族問題?
第十二章 南非:誰歸屬於南非的路牌?
第五部 階級與地位
第十三章 曼哈頓:街道名稱值多少?
第十四章 無家可歸:沒地址的人該住哪裡?
結論 未來:地址的末日已經降臨?
致謝
注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为了找路,你可以跟着你的鼻子走。首先,你会嗅到各种难闻的气味:倒在人行道上的排泄物,喷泉里的尿液,恶臭的动物尸体、鱼市、动物粪便和街道上腐烂的动物肠子。但接下来会有令人愉快的气味——由浸在花瓣和香草中的羊脂制成的香水,滚烫的面包,燃烧的熏香,火炉上的烤肉,刚涂上油的身体的气味可能会把你带到公共浴室。 或者你可以依靠耳朵来导航。罗马的声音是一部交响乐的声音:来自街边小贩的叫喊、玩角斗士游戏的孩子们的呐喊声、嬉戏情侣的调笑声、炉火的噼里啪啦声、铁匠打铁的叮当声、奴隶们抬着主人穿越街道发出的声音、占卜者讲解预言的声音——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引导你穿过这座城市。即使在你自己的家里,也很难逃过喧嚣。斯多葛派哲学家塞内卡描述了他房间上方公共浴室的噪音,比如拔毛器拔取腋毛时顾客的尖叫声。(讽刺作家尤文纳尔抱怨2世纪的罗马,“除了富人,谁能在罗马安眠?”)古典学家埃莉诺·贝茨想象出一幅多感官的地图,上面写着“炎热的夏日午后,游戏的声音(说话的声音、掷骰子的声音、移动柜台的声音)、克洛卡·马克西玛下水道的恶臭味、汗水的盐味和昆虫的嗡嗡声,让一位漫游者在朱莉亚大教堂的一角拐进了维卡斯托斯库斯,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罗马:古罗马人是如何找路的? -
“如果你在和一个人说话,你不仅要叫他的名字,还叫他某某先生,”他笑着对我说,“所以‘No’具有与先生相同的功能;你也必须对数字有礼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5维也纳:门牌号码能够透露哪些权力信息?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門牌下的真相"的人也喜欢 · · · · · ·
門牌下的真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没有地址你该如何生活?我们把地址想得太简单了!

那些隐藏在地址里的历史

《地址的故事》简单的地址里,藏着复杂的关系

地址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还代表着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南北朝.陆凯” 江南春到,恰逢驿使,折梅一枝赠与君,聊表思念。 “什么?!你没收到?!!!” 看,地址多重要。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地址对我的意义是“今天我又到了几个快递啊?”但看完书后,很多隐而未决的东西... (展开)
地址也是一把“双刃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以实地走访来考察世界各地地址的发展演变,地址的历史背后竟然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本书作者戴尔德丽·马斯克在一次不那么容易的寻路之旅后,对地址的形成产生了兴趣,随后便开始各种研究调查,最终写出了这本《地址的故事》。 在读这类非虚构的社科类作品时,书籍的副... (展开)> 更多书评 32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7.4分 347人读过
-
St. Martin's Press (2020)8.0分 24人读过
-
Profile Books (2020)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0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門牌下的真相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苍耳 2022-03-01 15:56:53
瘟疫与地址的部分很有日常之谜的感觉。流畅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