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学术史回顾与评述
三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四 资料运用与论文框架
第一章 明初贵州边疆形势与卫所设置
一 土官的归附及其对策
二 云南战略中的贵州建设
三 少数民族变乱与卫所设置
四 结语
第二章 卫所变革与贵州政区格局的演进及形成
一 卫所在明代的变革
二 卫所在清代的变革
三 卫所变动与政区演变
四 结语
第三章 卫所城址的筑建、演变与贵州城镇的形成
一 卫所城的选址
二 卫所城的分布
三 卫所城的形制与功能
四 卫所城的演变与城镇的形成
五 结语
第四章 卫学教育与贵州文化区域的初步形成
一 卫学设置及其特点
二 卫学之目的与偃武修文思想之兴起
三 卫籍人员的科举竞争力
四 科举竞争力的地域差异
五 文化区域的初步形成
六 结语
第五章 卫所官军的籍贯及其对贵州民族分布的影响
一 平越卫官军的籍贯与升迁
二 威清卫官军的籍贯与升迁
三 安南卫官军的籍贯与升迁
四 清浪卫官军的籍贯与升迁
五 平溪卫官军的籍贯与升迁
六 卫所后裔之去向及其对民族分布的影响
七 结语
第六章 卫所武官后裔的身份变迁与村落形成——以铜鼓卫刘氏指挥使为例
一 铜鼓卫的筑建与“苗境”控制
二 铜鼓卫武官的来源与袭替
三 刘氏指挥使后裔的身份变迁
四 刘氏与三门塘村落的形成
五 结语
第七章 卫所卫军后裔的身份坚守与“屯堡”的形成——以隆里千户所为例
一 卫军后裔:隆里所人的身份记忆与歌谣传唱
二 追寻“状元”的轨迹:王昌龄在隆里所人身份坚守中的整合作用
三 互动的边界:隆里所人与土司及周边民族的交往
四 结语
余论
征引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 (
收起)
1 有用 向银河开炮 2021-12-06 11:22:33
不错
1 有用 鹿痴 2022-03-27 23:17:18
卫所军户与当地族群交融,并且善于利用“汉民”、“土民”的标签进行自我塑造。比较有启发的是“土民”也不是一个纯净、起源明晰的概念,他们很多原先也是明中后期卫所汉民军户发展而来的。
5 有用 优雅骑士 2021-11-28 14:49:26
本书同此前的相关研究一样,先是以政区变动为主线,从财政、军事、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变化等方面分析政区设置变动的原因。然后以卫所军户为主要关注对象,讨论军户如何融入当地生活,并将汉地传统带入少数民族地区。最后就是从教化的角度试图论证所谓的内地化。这样的写作方式毫无悬念又落入到国家叙述、大一统制造的叙事脉络之中,在这里土著只是被动地接受王朝国家的征服与同化,直至从“化外”转变为“化内”。这本质上依旧是在中... 本书同此前的相关研究一样,先是以政区变动为主线,从财政、军事、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变化等方面分析政区设置变动的原因。然后以卫所军户为主要关注对象,讨论军户如何融入当地生活,并将汉地传统带入少数民族地区。最后就是从教化的角度试图论证所谓的内地化。这样的写作方式毫无悬念又落入到国家叙述、大一统制造的叙事脉络之中,在这里土著只是被动地接受王朝国家的征服与同化,直至从“化外”转变为“化内”。这本质上依旧是在中原王朝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中心与边缘的模式下展开的一种大一统国家的叙述,并无新意可言 (展开)
1 有用 时间煮雨 2022-05-18 17:12:34
吴才茂,1981年生,贵州天柱人,西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陈宝良。现为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西南民族史和清水江文书的研究。本书共七章,以明清以来贵州卫所制度的设置、发展及裁撤为主线,逐次探讨了卫所在贵州所扮演的特殊政区作用、卫所城址筑造和演变对贵州城镇形成的作用、卫学教育对贵州区域文化的型塑、卫所官军籍贯及其对贵州民族分布的影响、卫所武官后裔身份变迁对村落形成以及卫所卫军后裔身份坚... 吴才茂,1981年生,贵州天柱人,西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陈宝良。现为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西南民族史和清水江文书的研究。本书共七章,以明清以来贵州卫所制度的设置、发展及裁撤为主线,逐次探讨了卫所在贵州所扮演的特殊政区作用、卫所城址筑造和演变对贵州城镇形成的作用、卫学教育对贵州区域文化的型塑、卫所官军籍贯及其对贵州民族分布的影响、卫所武官后裔身份变迁对村落形成以及卫所卫军后裔身份坚守对“屯堡”的形成的作用等问题。和温春来的《从“异域”到“旧疆”》相比,两书都是从制度入手,探讨贵州明清以来的社会变迁。吴书多从王朝视角,而温书则从地方视角,却共同提出区域社会“融而未合”的问题,似有相反相成的效果。就吴书的问题而言,强调制度,却忽视经济,未看到明清贵州财政对贵州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 (展开)
0 有用 八磚學士 2022-04-19 00:49:03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