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万有引力
副标题: 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
原作名: Erased: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Panama Canal
译者: 扈喜林
出版年: 2021-10-15
页数: 328
定价: 7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18151618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西方文明论”将欧洲和美国描述为人类发展的巅峰,然而这一20世纪初才出现的地理文化概念,是建立在一系列虚构的叙事和修辞之上,通过抹杀其他地区的现代性,将世界分裂为文明发达的西方与不开化的非西方两个对立阵营,进而建构自身高级文明地位,对“落后国家”进行“合法”的殖民。
这就是发生在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
★内容简介
巴拿马运河一直被视为美国在20世纪的辉煌成就:凭借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上的现代性,美国征服并改造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西方“先进文明”治理的“落后地区”的标杆项目。然而这一文明与技术的成果更像是修辞上的胜利:在“西方文明论”盛行的年代,美国为了确立占领巴拿马运河的合法性,成功地将拉美这个民主政治先驱之地描绘成不开化的野蛮大陆,抹去巴拿马文化和政治上的现代性,将这个先进富饶的商贸王国塑造成贫穷落后的蛮荒之地,将殖民、破坏和侵占美...
★编辑推荐
“西方文明论”将欧洲和美国描述为人类发展的巅峰,然而这一20世纪初才出现的地理文化概念,是建立在一系列虚构的叙事和修辞之上,通过抹杀其他地区的现代性,将世界分裂为文明发达的西方与不开化的非西方两个对立阵营,进而建构自身高级文明地位,对“落后国家”进行“合法”的殖民。
这就是发生在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
★内容简介
巴拿马运河一直被视为美国在20世纪的辉煌成就:凭借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上的现代性,美国征服并改造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西方“先进文明”治理的“落后地区”的标杆项目。然而这一文明与技术的成果更像是修辞上的胜利:在“西方文明论”盛行的年代,美国为了确立占领巴拿马运河的合法性,成功地将拉美这个民主政治先驱之地描绘成不开化的野蛮大陆,抹去巴拿马文化和政治上的现代性,将这个先进富饶的商贸王国塑造成贫穷落后的蛮荒之地,将殖民、破坏和侵占美化成“文明”的救赎。
历史学家玛丽萨·拉索根据大量未经披露的原始档案资料和私人回忆,还原了一个被美国商业和政治野心抹去的世界,描述了运河区真实的日常生活图景,并记录了美国在管理上的诸多失败之后,如何强制迁移城镇和居民,改换运河区景观,将破碎、失败与背井离乡的绝望留给了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不仅是工程与技术的炼金术,更是美国展现自己神力的试验场;它揭示了西方中心主义如何将世界分裂、建构成发达文明的“西方”和落后蛮荒的“非西方”,而这一虚构的观念又如何统治了现代世界。
★媒体推荐
《被抹去的历史》对工业化和城市变革的传统叙述提出了挑战,这些叙述长期以来都忽视了诸多真实的历史,以及为现代性做出基础性贡献的人们。
——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巴勃罗·皮卡托(Pablo Piccato)
本书以娴熟的技巧戳穿了西方文明的神话,即如何将一个共同的现代性世界划分成两个想象的世界:一边是蓬勃向上、遵纪守法、技术先进的美式运河区,另一边是暴力、原始、落后的热带“香蕉共和国”。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得克萨斯大学历史学教授豪尔赫·卡伊扎雷斯-埃斯格拉(Jorge Canizares-Esguerra)
这本书不仅仅是美国如何将巴拿马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改换成热带蛮荒丛林的历史,还揭示了西方话语如何抹杀巴拿马的文明和现代性,以及这种抹杀对这一地区造成了什么样的长期政治影响……读者应该借此重新评估巴拿马和它的历史了。
——《选择》(Choice)杂志
被抹去的历史的创作者
· · · · · ·
-
扈喜林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简介
玛丽萨·拉索 (Marixa Lasso):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历史教授。哈佛大学哈钦斯非洲和非洲裔美国人研究中心研究员。
★译者简介
扈喜林:自由译者,主要从事品牌管理、创新研究、心理学、小说等领域的翻译工作,翻译出版了《绿色黄金》《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帝国的十字路口》等近30部作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港口与城市
巴拿马港
巴拿马港的失去
第二章 1904年的运河区
戈尔戈纳和查格雷斯河
在热带的十字路口劳动和生活
从公民到土人:黑人共和国的政治难题
恩派尔和加通:铁路城镇和拉利内阿的出租屋
热带地区的工业化
热带地区的农业
第三章 运河区老城镇的新制度
运河区的照片
市政管理试验,1904—1907 年
施工繁荣期的运河区管理
运河区城市自治的结束
行政区
安装防蚊丝网之争:也许不可能在雨林里防蚊虫
第四章 没有巴拿马人的运河区
巴尔博亚的未来
第五章 大水之后
加通湖的围筑
从戈尔戈纳到新戈尔戈纳
新戈尔戈纳的命运
运河区居民的房屋产权
离家的痛苦
第六章 失落的城镇
新加通
新利蒙的多次搬迁
查格雷斯:失去一条河,丢了一个城堡
第七章 运河区的新地貌
洪水之谜:作为自然灾难的人口迁移
一个新世界的出现:永久城镇巴尔博亚、拉博卡
西方文明的景象
新查格雷斯的遗迹
新恩佩德拉多的碎片空间
后 记
新查格雷斯的遗迹
新恩佩德拉多的碎片空间
致 谢
注 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关于巴拿马运河区最早的记忆,来自儿时从爸爸的轿车中向外张望时看到的情景。那是20世纪70年代,运河区—— 一片十英里长、占据运河两侧各五英里的狭长地带——当时属于美国管辖。美国通过1903年的《美巴条约》(Hay-Bunau-Varilla Treaty)占有了那片土地,并拥有了对运河区的主权,有权力修建和管理运河。运河区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毗邻巴拿马城,将整个国家一分为二。如果要到巴拿马西部的乡村,就必须穿过运河区。不管是离开巴拿马城去海边度假,还是去我奶奶长大的那个城镇小住一周,我们一家人每次都要开车穿过运河区。我记得每次要穿过运河区边界的时候,我心里都满怀期待。对于我这样的孩子来说,运河区是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在运河区内,公路两边是茂密的丛林,完全不同于泛美公路巴拿马境内其他路段旁的干旱牧牛场。透过轿车车窗,我兴致勃勃地看着悬挂在树上的硕大的拟椋鸟鸟巢。在我童年时期的运河区,那片丛林构成了军事基地和少数美国郊区风格的小镇特有的背景。拥有整齐的草坪、游泳池和空调别墅的城镇与丛林之间的强烈反差,让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我记得,对于一个生活在巴拿马的孩子来说,运河区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地方。除非有运河区居民的邀请,否则那里众多的游泳池、网球场、电影院、餐馆都不对巴拿马人开放。在整个巴拿马,只有运河区的海边有铁丝网隔离,为的是保护游泳者免受鲨鱼的攻击。能被邀请前往运河区的公园、游泳池和海滩,对巴拿马人来说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与此同时,铁丝网栅栏和上面“禁止擅自进入” 的牌子、十二个军事基地门口的诸多检查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有关运河区的诸多限制。我曾听说,往运河区的人行道上扔一张糖纸都会遭到处罚。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运河区那片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运河区那片独特的丛林景观压根不是运河区的原始地貌,而是20 世纪的产物——建立在抹杀当地长达400 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 言 -
从现代性的系统观看来,所谓现代社会的建立是指现代价值系统和现代政治经济制度的耦合。对于现代化后进社会,现代科技和相应设施由于其有效就可以成为必须学习和引进的理由,但社会制度大多是文化价值系统的实现,价值系统演化遵循自身独特的规律,从外界引进的硬件和设施并不一定会促进价值系统的变化。特别是该社会存在由传统确立的一套自己的正当性标准,在传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正当性标准未曾改变之前,大规模引进现代社会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西班牙就很典型。十五世纪西班牙天主教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大的殖民地,但是它既不像英美那样是新教占统治地位,也没有像法国那样受到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也没有如德国那样经历了宗教改革并接受浪漫主义的文化民族主义,甚至不如它在南美的殖民地通过民族独立转化为民族国家。①法国大革命后,西班牙一度引进拿破仑法典以及学习各种现代制度,但西班牙在现代化道路上一直步履维艰。 ①因北美的移民主要是新教徒,而征服南美的是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使得南北美在社会现代转型中的定位完全不同。美国属现代性起源国家南美则为由殖民而形成的传统社会。因新教徒绝对的个人主义,他们互相认同建立政治共同体时是完全排斥本地土著的,故土著在美国认同形成中没有任何地位。南美则完全不同。同样作为殖民地,因天主教接受等级制度,故南美转化为一个由土和殖民者共同组成的等社会。十八世纪南美社会的等级差别之大远超过西班牙。但正因为如此,土著亦被融入天主教等级关系之中,造就了不同于西班牙的另一种新形态的传统社会。1810年,拿破仓军队占领西班牙,拉美各国独立运动开始;到十九世纪中叶共诞生了18个共和国。換言之,十九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意味着南美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因其民族认同是包着不同身份的人,这一点构成南美民族国家的独特性。(关于南美的认同,可参见[以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旷新年、王爱松译,三联书店20...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 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被抹去的历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被抹去的历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被抹去的历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4 条 )
> 更多书评 3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被抹去的历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先锋reader 2022-03-11 21:16:22
历史永远是被“强者”书写的,感谢这些作者,让我们听到不同的声音。
0 有用 十一 2022-03-12 17:00:29
巴拿马因为战争、特殊地理位置、经济等原因,而被几个大国轮流接手。最后一棒到了美国手里,这也是战争之后巴拿马政府无奈的选择。因为美国霸权主义,更因为巴拿马运河的特殊性,美国开启了对运河区域的强制改造:他们首先无视巴拿马繁荣的文化、高级的政治,一口咬定巴拿马的人民是落后野蛮的象征,这样才能借口把自己先进的文化输入此地,达到清除人口、实现霸权、管理运河、建立城市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人被迫迁徙,甚... 巴拿马因为战争、特殊地理位置、经济等原因,而被几个大国轮流接手。最后一棒到了美国手里,这也是战争之后巴拿马政府无奈的选择。因为美国霸权主义,更因为巴拿马运河的特殊性,美国开启了对运河区域的强制改造:他们首先无视巴拿马繁荣的文化、高级的政治,一口咬定巴拿马的人民是落后野蛮的象征,这样才能借口把自己先进的文化输入此地,达到清除人口、实现霸权、管理运河、建立城市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人被迫迁徙,甚至房子被大水淹没,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死活,人民的血泪申诉也被运河区政府无情的无视掉。 要以我的标准来定义你,不管你曾经是怎么样的状态,然后改造你。那些一个个活人,一个个家庭,在美国强权的大山下,如草一样轻易的抹除。 美国在推动全球文明前进的时候,可曾想过,巴拿马早就再它之前,就实现了政治上的现代性? (展开)
0 有用 不惑之海 2022-02-16 16:43:20
好歹前面应该给配个地图,再多配点照片会更有说服力和代入感。
0 有用 WZM 2022-03-24 21:01:04
被无视被损害的一群。傲慢也是一种罪。可读性不强
2 有用 海舟 2022-04-04 15:00:44
破除“西方文明论”的历史书写,挖掘巴拿马历史的“执拗的低音”。在百年运河的发展历程中,那些被忽视的人群,在历史学家的笔下重新发声,他们不再是运河建设中的符号,而是真实的人,不屈的人。
0 有用 Armin Arlert 2023-11-25 19:28:33 广东
读反殖民主义的作品确实会令人不舒服,但是我们应该面对真理。
0 有用 chrissy 2023-11-24 21:43:27 北京
是一本让人越读越生气的书,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美国为实现自己目的如何下好一盘大棋,厉害与卑鄙并存。而今天的美国依然在如此狼性布阵。能有这么一本书留下来也是巴拿马后人的幸事。
0 有用 晩圆 2023-11-21 21:00:15 广东
翻看了一下,“现代政治的先锋”、“共和政治史”、“新生事物”似乎仍有一种隐形的规范在
0 有用 千寻 2023-11-04 21:31:44 湖北
在美国因改造自然完成大工程的接受顶礼膜拜的背后是巴拿马人民被迫拆迁,离开故土颠沛流离的故事。而他们往往还被视为落后愚昧而成为该有的“代价”
0 有用 铲铲 2023-10-31 23:03:31 上海
成也美国,败也美国。美国在全世界都留下了影子,或者是接近文明和现代的影子,但是也给当地人留下了无数痛苦。而这些沉重的声音太过于微弱以至于没人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