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极其优秀、清晰的一本书。内容并非副标题所说的理论史。更像是以专题为脉络,讨论各个理论家(当然,主要是西马)对文化研究的影响与对话,文本的深入分析与经验研究的相互对照让这本书简直不像一部讲稿。但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读完后觉得内容繁多复杂,脑子里留不下什么,或许需要再读几次。最后,很难理解在霍尔那么早就指出文化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禁忌(对经验的忽视以及对寻找“进步性”的着迷)的前提下,今天的文化研究竟然依然犯下他一再强调的错误,祖师爷的话都不听了吗……
四星半。霍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聊了聊伯明翰学派(同时对这个角度很谨慎,或者说这些讲稿是一个特定时间的产物)的亲爹(在他前面的霍加特、汤普森、威廉斯)和野爹(涂尔干、施特劳斯、马克思、阿尔都塞、葛兰西)们。结构条理清晰,落笔时时保持反思
满分啊,我滴个乖乖,入门必读。
“人们必须有一种语言,能够用来讲述自己的处境以及其他可能拥有的未来。这些未来或许并不真实;如果你试着直接将其具体化,就会发现什么也不存在。然而,真正存在的是成为另一种自己的可能性,或者拥有迥异于现状的另一种社会空间”——这大概就是 counter-hegemony 的要义之所在吧。霍尔在这里主要对话的对象包括威廉斯、汤普森、阿尔都塞和结构主义者(列维-施特劳斯/涂尔干),对话的过程也恰是对文化研究这项政治过程的阐释过程,口语化的表述和现场感让阅读体验更佳。
文化研究的历史渊源以及理论资源
好一本文献综述
1、并不能在人类实践中看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界限,两者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完全脱离于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而文化研究则从鲜活的日常经验出发。(这种抛弃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释还是有点牵强,哲学抽象本身不是问题)2、语言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的“矩阵”,应该翻译成“基体”吧。索绪尔的语言学
把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化、相对化。【文化研究、文化主义】霍加特、利维斯、威廉斯、汤普森,【结构主义】涂尔干、列维-施特劳斯,【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阿尔都塞、福柯、葛兰西……
翻译ok
很适合作为文化研究入门教材,可惜翻译又是明显不太懂行…(凑合还可用)
必读的入门书!
还不错。填补了很多空缺。所谓的空缺就是感觉在阅读斯图亚特.霍尔理论的时候感觉到他的理论有断裂之处,这本书弥补了这一缺憾,非常自然地讲出了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研究历程。同时对我理解雷蒙.威廉斯也很有帮助,我算是进一步弄懂了雷蒙.威廉斯认为社会、文化实际上是有承袭的。可以和《文化与社会》《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两本书对读。
霍尔眼中的文化研究史
相见恨晚。全篇背诵。
文化研究补课必备,缺的就是这种穿针引线的脉络梳理。虽然没看过葛兰西威廉斯和汤普森,有点懵,但是霍尔让你不仅了解他们的思想,还能get他的反思和批判。讲座风格,口语生动但是不会凌乱,幸好当时没被“理论史”这个看起来比较枯燥的书名劝退(记得自己犹豫了一下)。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接合(articulation)理论,还有多元决定、矛盾特殊。想重读《表征》了。
读到一半发现还是读不懂的话,就先弃了吧。。。就算它是入门读物。。
死贵的一本书,电影学真没意思想学西马了
1)文化研究的思想渊源更多来自人文学科而非社会科学,尤其是英国的文学研究传统。这似乎意味着,文化研究的原初情境就是“文本化”的,生活世界的一切现实都可以呈现为”表征”,文化研究的实质则是“表征之表征”。对应于神话系统的二级意指,二级表征亦以揭示性和批判性为取向。2)霍尔反复强调的是,无论从质料因还是从形式因来看,文化研究作为一门现行的学科建制,始终无法忽略自身的“英国特色”。譬如,“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的理论愿景几乎绕不开英国的新左派氛围。3)文化研究的一个关键转向在于理论武库的整体变迁:从文化主义的英国文学传统到结构主义的欧陆哲学传统,亦即从“人道化”转向了“科学化”。4)霍尔尤其强调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观点的意义,“接合”成为了话语之间、主体之间以及话语与主体之间的核心逻辑。
为什么,霍尔,为什么我一打开这本书就困啊……/跳过了第五章,但其实确实应该以后再读/
文化研究必读
> 文化研究1983
5 有用 八小背 2022-11-28 19:38:02 广东
极其优秀、清晰的一本书。内容并非副标题所说的理论史。更像是以专题为脉络,讨论各个理论家(当然,主要是西马)对文化研究的影响与对话,文本的深入分析与经验研究的相互对照让这本书简直不像一部讲稿。但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读完后觉得内容繁多复杂,脑子里留不下什么,或许需要再读几次。最后,很难理解在霍尔那么早就指出文化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禁忌(对经验的忽视以及对寻找“进步性”的着迷)的前提下,今天的文化研究竟然依然犯下他一再强调的错误,祖师爷的话都不听了吗……
2 有用 null 2024-05-02 20:44:49 葡萄牙
四星半。霍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聊了聊伯明翰学派(同时对这个角度很谨慎,或者说这些讲稿是一个特定时间的产物)的亲爹(在他前面的霍加特、汤普森、威廉斯)和野爹(涂尔干、施特劳斯、马克思、阿尔都塞、葛兰西)们。结构条理清晰,落笔时时保持反思
2 有用 跑 2022-01-03 18:15:10
满分啊,我滴个乖乖,入门必读。
3 有用 短章 2021-12-08 00:03:14
“人们必须有一种语言,能够用来讲述自己的处境以及其他可能拥有的未来。这些未来或许并不真实;如果你试着直接将其具体化,就会发现什么也不存在。然而,真正存在的是成为另一种自己的可能性,或者拥有迥异于现状的另一种社会空间”——这大概就是 counter-hegemony 的要义之所在吧。霍尔在这里主要对话的对象包括威廉斯、汤普森、阿尔都塞和结构主义者(列维-施特劳斯/涂尔干),对话的过程也恰是对文化研究这项政治过程的阐释过程,口语化的表述和现场感让阅读体验更佳。
4 有用 好快的刀 2022-03-17 14:01:37
文化研究的历史渊源以及理论资源
2 有用 王摩羯 2022-03-22 12:55:16
好一本文献综述
2 有用 Turnsole 2022-02-18 15:21:46
1、并不能在人类实践中看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界限,两者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完全脱离于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而文化研究则从鲜活的日常经验出发。(这种抛弃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释还是有点牵强,哲学抽象本身不是问题)2、语言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的“矩阵”,应该翻译成“基体”吧。索绪尔的语言学
5 有用 神萍寫雨齋 2022-03-07 13:52:14
把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化、相对化。【文化研究、文化主义】霍加特、利维斯、威廉斯、汤普森,【结构主义】涂尔干、列维-施特劳斯,【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阿尔都塞、福柯、葛兰西……
2 有用 シラカバ 2022-02-05 20:45:27
翻译ok
4 有用 车百万 2022-01-30 04:10:39
很适合作为文化研究入门教材,可惜翻译又是明显不太懂行…(凑合还可用)
0 有用 彼黍离离 2021-12-14 15:22:47
必读的入门书!
3 有用 οὖτις 2021-12-07 21:21:23
还不错。填补了很多空缺。所谓的空缺就是感觉在阅读斯图亚特.霍尔理论的时候感觉到他的理论有断裂之处,这本书弥补了这一缺憾,非常自然地讲出了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研究历程。同时对我理解雷蒙.威廉斯也很有帮助,我算是进一步弄懂了雷蒙.威廉斯认为社会、文化实际上是有承袭的。可以和《文化与社会》《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两本书对读。
0 有用 CCC 2021-12-13 14:01:25
霍尔眼中的文化研究史
2 有用 momo 2021-12-27 18:29:53
相见恨晚。全篇背诵。
3 有用 gudetama 2022-01-20 08:21:40
文化研究补课必备,缺的就是这种穿针引线的脉络梳理。虽然没看过葛兰西威廉斯和汤普森,有点懵,但是霍尔让你不仅了解他们的思想,还能get他的反思和批判。讲座风格,口语生动但是不会凌乱,幸好当时没被“理论史”这个看起来比较枯燥的书名劝退(记得自己犹豫了一下)。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接合(articulation)理论,还有多元决定、矛盾特殊。想重读《表征》了。
0 有用 Shoreline 2022-10-05 00:15:02 湖南
读到一半发现还是读不懂的话,就先弃了吧。。。就算它是入门读物。。
1 有用 豆友3122175 2022-04-07 21:28:02
死贵的一本书,电影学真没意思想学西马了
1 有用 Mockingbird 2022-10-28 00:42:09 北京
1)文化研究的思想渊源更多来自人文学科而非社会科学,尤其是英国的文学研究传统。这似乎意味着,文化研究的原初情境就是“文本化”的,生活世界的一切现实都可以呈现为”表征”,文化研究的实质则是“表征之表征”。对应于神话系统的二级意指,二级表征亦以揭示性和批判性为取向。2)霍尔反复强调的是,无论从质料因还是从形式因来看,文化研究作为一门现行的学科建制,始终无法忽略自身的“英国特色”。譬如,“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的理论愿景几乎绕不开英国的新左派氛围。3)文化研究的一个关键转向在于理论武库的整体变迁:从文化主义的英国文学传统到结构主义的欧陆哲学传统,亦即从“人道化”转向了“科学化”。4)霍尔尤其强调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观点的意义,“接合”成为了话语之间、主体之间以及话语与主体之间的核心逻辑。
0 有用 也有雨 2022-10-27 22:53:40 浙江
为什么,霍尔,为什么我一打开这本书就困啊……/跳过了第五章,但其实确实应该以后再读/
0 有用 Sunnnnnnnnnn 2022-11-08 16:53:29 浙江
文化研究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