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孫運璿的豆漿店會議──台積電崛起的祕密(三)

武陵漁父 2021-09-28 16:14:48

中國時報 2021年9月25日

總統府資政李國鼎追思會,由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考試院院長許水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及前經濟部長趙耀東等人覆蓋國旗,場面相當肅穆。(中時報系檔案照,洪錫龍攝)

王百祿

既然,台積電的創立是形勢逼人,為了要留住新竹科學園區第一批半導體晶片公司而規畫,並不是張忠謀從美國帶回來的創業計畫。所以說台積電的成立是個偶然,張忠謀帶頭設廠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下的偶然;初期設立的技術宗旨與3家當初需求的不同,更是陰錯陽差下的結果。

但是,在李國鼎的拜託下,張忠謀開始規畫並撰寫了一套創業計畫,也是事實。以當時全台灣兩千萬人口來說,還真的找不出一個能有張忠謀至少一半經驗與能力的人。也就是說,張忠謀從美國回來擔當這個重任之前,經過德州儀器(TI)多年對他的從技術工程師到主管的訓練,甚至於賦予掌握整個半導體部門總經理的高度,加上通用電子(GI)禮聘張忠謀作為半導體事業部總裁的這種全方位的歷練。

斯時,他一抵達台灣,剛好遇到這個十萬火急的案子,冥冥之中,上天似乎為台灣準備了這個最佳人選,也為Morris職場人生的第二階段安排一個最佳位置,使得李國鼎可以很放心的把這個重要任務交給他。

對張忠謀來說,1986年到了台灣的第一份工作,除了整頓工研院外,居然是要他籌備興建一家半導體晶圓製造公司,簡直是為他在美國3家半導體企業累積的29年工作經驗,量身訂做的計畫。對他來說,不僅是得心應手,還可能是心目中的一個創業夢想。人生的偶然莫過於此,這是張忠謀1986年離開美國之前,想都想不到的發展。

回顧Morris成立TSMC之前,因為前經濟部長李國鼎(1965-1969年)及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的遠見與努力,從1966-1974年這9年間,台灣已經培養了一批半導體人才。雖然集中在電晶體、發光二極體兩項初階應用產品,且都還屬於晶圓製造下游的封裝、測試技術,距離積體電路及晶圓生產其實還有一大段差距,但已算是為台灣半導體產業跨出一小步。

那時候引進外商在台設廠比較著名的案例,包括:

- 電晶體封裝:美商通用(GI)、日商日立(Hitach)。

- 二極體封裝:飛利浦建元(Philips)、環宇電子(ITT)、通用器材(GI)、德州儀(TI)、RCA等。

- IC封裝:日商三菱、TI。

1974年2月由經濟部長孫運璿召集,政務委員費驊、交通部長高玉樹、美RCA研發長潘文淵、工研院院長王兆振、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7人,在台北的一家豆漿店召集著名的「豆漿店會議」,更是決定台灣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方向。會中決定發展的最快捷徑就是從美國引進半導體先進技術,幾經討論,最後選定技術領域先從CMOS型IC著手,並選定最有意願最友善的RCA公司為合作夥伴。在人稱「台灣半導體教父」潘文淵積極規畫安排下,帶領了史欽泰、曹興誠、曾繁城、劉英達、宣明智等,一批後來成為台灣晶圓製造精英的人才赴美受訓。

有了第一批技術人才團隊,1979年4月,先將工研院的「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升級為「電子工業研究所」(簡稱電子所)。為了讓中心培養數年的技術與人才能與工業接軌,同年9月成立「聯華電子籌備處」,1980年5月,由曹興誠、宣明智、劉英達主導下正式成立「聯華電子公司」,首期生產的音樂用IC、電子鐘錶用IC,即是電子所協助建造的4吋晶圓廠所製造,自此展開台灣晶圓完整系統生產的啟端。


赞
转发 1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台積電為什麼神?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張忠謀曹興誠糾纏多年──台積電崛起的祕密(六)(武陵漁父)

飛利浦好人有好報──台積電崛起的祕密(五)(武陵漁父)

張忠謀踢到鐵板──台積電崛起的祕密(四)(武陵漁父)

李國鼎對這事特別急──台積電崛起的祕密(二)(武陵漁父)

俞國華說動王永慶──台積電崛起的祕密(一)(武陵漁父)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