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头脑》的原文摘录

  •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英国非常成功的犯罪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和另一位英国犯罪小说家PD。詹姆斯(P。D。 James,1920-2014)的作品。研究人员选择克里斯蒂是因为她被怀疑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患上了痴症,尽管没有进行尸检确认;而詹姆斯则作为对照组,因为她一生中没有表现出任何认知障碍的迹象。和默多克的情况一样,研究人员发现,克里斯蒂的词汇量在她后期的小说中突然减少,同时,单词重复和填充词的使用也大大增加;而詹姆斯没有表现出这些趋势,在她的写作生涯中,词汇或语法的变化在统计学上都不显著。“ (查看原文)
    韧勉 4赞 2022-01-16 12:29:22
    —— 引自章节:203 头脑的毁灭
  • 有一种现象叫作“联觉”( synesthesia),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个感官进行刺激,除了这种感官,至少还会有另一种感官也能感知到刺激。如果要举例说明这种不同感官之间的混合、融人和联系的话,就好像你在“看”一段音乐,或者品尝一块鸡肉时感觉它的味道是“三角形”的。最近,一篇研究“嗅觉一视觉联觉”的文章标题就很好地阐释了这个概念,题目是《巧克力闻起来是粉红条纹状的》 (Chocolate Smells Pink and Stripy )。 (查看原文)
    韧勉 3赞 2022-01-16 10:42:48
    —— 引自章节:026 你“听”见我“看”到的东西了吗?
  • 研究人员已确认的联觉类型至少有61种,并发现有超过4%的人可能具有联觉能力。在研究中最常出现的是“字形一颜色联觉”,指的是一个人将特定的颜色与数字或者字母联系起来。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曾写道,他看到了字母表中字母的不同颜色。如对他而言,字母“t”是淡草绿色,字母“u”是带有橄榄色光泽的黄铜色。 虽然联觉从定义上来说是感知现象,但是心理学家朱莉娅・西姆纳( Julia Sinner)认为,它可能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因为大约有88%的联觉是由语音、单词、字母或数字触发的。另外,使用手语的联觉者也说,盲文、手语数字是与各种颜色之间存在联系的。更有意思的是,手 语及颜色之间的关联与该手语对应文字及颜色之间的关联是一致的。 虽然联觉一般出现在家族遗传中(例如,纳博科夫26和他的母亲都是联觉者),但这种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发站。目前普遍认为,联觉可以作为一种策略来帮助人学习。这种观点是有证据支撑的,即在童年时期较晚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更可能出现联觉。此外,这跟我们学习的语言种类也有关系。比如英语的发音和拼写并不完全对应(“ yacht”这个词就不是所有字母都发音),英语学习者中就呈现出较高的联觉率,这也反映了他们对认知加工的需求,而联觉可以增强对各种学习任务的记忆。另外,“字形一颜色联觉”能力似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并与视觉感官系统中的其他增龄性变化是分开的这说明,联觉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似乎在儿童期更有作用。 (查看原文)
    韧勉 3赞 2022-01-16 10:42:48
    —— 引自章节:026 你“听”见我“看”到的东西了吗?
  • 如果猎人年事已高,无法外出打猎,他一定会满足于讲述自己过往的“功绩”。 ——西非班巴拉族谚语 在本书的开篇中,我们讨论了衰老是如何影响语言的。尽管我们发现一些特定的语言能力在正常衰老的过程中确实会下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由语言本身的衰退造成的。相反,它们主要是由认知处理的减缓、工作记忆的限制、抑制控制能力的减弱以及听力和视觉的衰退造成的。 事实上,即使发生了这些衰退,也可能并不像它们表面看起来的那样。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尽管一些老年人更啰唆、讲话跑题,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话语目标发生了变化;言语流畅性和找词困难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比年轻人拥有更多的知识。 我们希望,我们试图将记忆、感知和其他认知过程的变化同语言本身的变化分开的做法,不会被视为试图将与年龄有关的功能衰退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些衰退确实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了真正的负担。我们的观点是,了解语言能力变化的根源,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应对这些变化。 同样,通过将认知能力的得失相加,然后权衡利弊来得出所有有关衰老的结论都是过于简单化的。正义的天平也许是这样工作的,但衰老可不是这样。 尽管如此,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在某些领域的功能损失可以从其他领域的收益中得到补偿。这可能是无意识的,例如当更大的词汇量弥补了找词的困难时。但有时这种补偿也可能是有意识的结果,例如当一个人为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优化个人能力并找到补偿的方法时。 在本书的最后几章,我们探讨了语言如何影响衰老,我们发现有不少好消息要报道。正如医生可能建议你要“保持运动”一样,我们建议你继续保持听、说、读、写。事实证明,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是优化认知功能、对抗认知衰退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也许梅根·勒内汉(Megan Lenehan)和她同事所言极是:“把你的祖父母送进大学可以增加他们的认知储备。” 年轻时,我们用语言来了解周围的世... (查看原文)
    sera 1赞 2021-12-28 12:44:27
    —— 引自章节:223 尾 声
  • 虽然看似奇怪,但大脑损伤导致阅读能力的丧失,这又被称为纯粹的失读症(aeia,它并不一定意味着写作能的丧失。患有失读症的人可以写一些东西,却无法阅读自己刚刚写下的内容。一些失读症患者对数字的处理能力似乎要好于对字母的处理能力,对于那些认知完好无损的个体而言也可能是如此。失读症患者可以重新学习阅读,但必须逐个字母地学习,一遇到很长的单词,他们就会感到乏味和沮丧。 (查看原文)
    韧勉 2赞 2022-01-16 11:13:46
    —— 引自章节:082 失语症
  • 许多患有阅读障碍的成年人会通过发展补偿性策略来解决阅读问题。例如,上文提到的演员亨利温克勒小时候几乎不识字,因此他用默记和即兴表演的方法来帮助自己通过试镜和大学课程等。一项针对患有阅读障碍的法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在词义和语义知识方面,他们的词汇深度比同龄人更高。” 据称,患有阅读障碍的成年人还可受益于特殊设计的字体。比如,亚马逊 Kindle等电子书用户可以查看各种大小和字体的文本,其中包括一种 Opendyslexic字体。这种字体也可以在谷歌浏览器中使用,其字母和数字底部的线条更粗或颜色更深,这些特征号称可以让字符更容易得以区分。从理论上讲,这可能对阅读得患者有所帮助。但一项旨在评估这种字体的使用效果的调查发现,与 Arial 或 Times New Roman等传统字体相比,患者阅读这种字体时的速度和准确性并没有得到改善。另一种专门设计的字体 Dyslexie 被发现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但这一结果似乎是由于字体采用了宽间距。当研究人员将对比字体 Arial的间距调整到和 Dyslexie一样,他们观察到阅读速度没有什么差异 阅读障碍患者确实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也有人提出了一种相反的说法。因为他们的大脑工作方式略有不同,所以阅读障碍患者可能在特定领域拥有卓越的推理能力。比如《隐形的天才:如何教育有读写困难的孩子》(The Dyslexic Advantage)一书作者认为,许多阅读障碍患者拥有出色的空间能力,他们大量出现于计算机绘图和建筑等领域。然而我们应该对这种观点持保留态度,因为有多种学习障碍的人,许多可能只用“阅读障碍”( dyslexic这个术语来概括,而某些职业对此的过度关注实际上可能代表了动机性推理( motivated reasoning)和确认偏误 confirmation bias。 (查看原文)
    韧勉 2赞 2022-01-16 12:28:01
    —— 引自章节:088 阅读障碍
  • 成功老龄是一种带有补偿的选择性优化过程( selective optimization with compensation,简称SOC),将年龄 增长带来的获得感最大化、损失最小化。换句话说,实现成功老龄的人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找到优化个人能力的办法,然后用外在的补偿机制协助自己达到目标。将成功老龄定义为个体成功适应衰老的过程,可以让老年人自己制定成功标准,通过带有补偿的选择性优化过程,让老年人“即使衰老或失去部分能力,也同样可以达到自定的目标”。 当成年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能力开始衰退时,“带有补偿的选择性优化”可以指引他改善这些问题。例如,当大脑加工速度变慢之后,个体要耗费更多时间来完成填字游戏等认知任务。但由于词汇量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所以个体很可能会选择更高难度的填字游戏。权衡一番就会发现,这种选择很值得,因为慢慢解决一个难度高的谜题比快速完成一个简单的谜题更让人有成就感。想把填字游戏玩得更好,需要多加练习,《纽约时报》还为此提供了教程,帮助人们提升此项技能水平。如果爱好者实在找不到解题的线索,还可以査阅手边的填字游戏词典。所以说,不管完成什么任务,“带有补偿的选择性优化”都是保持成就感的一种好方法。 在讨论个体老龄化时,也有人质疑“成功”这个词的恰当性,3因为使用这个词会让人误解影响个体老龄化的因素都能人为地掌控,但事实并非如此。宣扬“成功老龄”可能会让没有达到该目标的老年人受到指责,大家会认为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够努力オ没有成功。另外,研究人员对“成功”的定义标准可能各不相同,这就让“怎样才算成功老龄”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模糊不清。当然,在探讨衰老与语言的相互影响时,我们会举例说明语言是如何帮助个体进行选择、优化以及补偿认知能力及感官系统的退化的。 (查看原文)
    韧勉 2赞 2022-01-16 10:40:38
    —— 引自章节:016 语言的补偿
  • 人们常将人生比作一场旅途,其同行者之一就是我们的母语。在婴幼儿时期,我们习得母语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母语的进一步学习,是指接受正规教育时的读写学习。在往后数年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大致掌握了语言的整体,继续丰富它的骨架和组织——学习语法和修辞,同时,我们的词汇量也与日俱增,并在欣赏母语散文、诗歌和戏剧时发现:语言之美可以如此登峰造极。 接着呢?大多数人会停下脚步。我们也许还会学习其他语言,但是采用的方法通常和母语学习存在本质区别。在我们离开学校后,母语就好似已经完工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虽然会掌握更多的词汇,会努力提升写作能力,但通常不会深入思考与母语本身相关的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语言只是必备技能之一,学习语言就像玩杂技、弹钢琴一般。绝大多数的杂技演员不会继续研究杂技中蕴含的“牛顿运动定律”,钢琴家也不是非得学习复调技法或钢琴制作史。对大多数人而言,玩杂技、演奏音乐和学习语言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与大众的认知不同,研究认知老化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语言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基本是保持稳定的。”但这是否意味着人类的语言能力不受年龄增长的影响呢?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还依赖于其他的认知过程,比如感知与记忆。当我们费力回忆某人姓名时,就会意识到语言其实依赖记忆;身处嘈杂的餐厅,要尽力听清同伴说话或是阅读菜单时,就会明白语言依赖我们的感知。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语言的这种稳定状态。想象一下,在海滩上搭了一座精致的沙堡,模样虽是精致夺目,但是否坚固,还是取决于沙堡的基座。潮水涌入时,沙堡基座自会受到威胁。冲击不息的波浪会逐渐挖空基座,过不了多久,那精致的塔楼和拱门就摇摇欲坠地悬留于被侵蚀的基座之上。但即便这样,沙堡仍然不会倒塌。 那么,当岁月的浪潮侵蚀着作为语言基座的感知力和记忆力时,语言要如何维持?大脑的变化是否预示着语言能力的衰退... (查看原文)
    sera 2021-12-28 12:25:55
    —— 引自章节:001 导 言
  • 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言语暗示来理解情绪的能力也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下降。塞萨尔・利马( Cesar Lima)和同事曾做过一组实验,要求受试者对声音的情绪性进行评级,这些声音都与积极和消极的情绪相关联,比如叹息、抽泣、大笑。即使将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影响和两组人智力上的差异考虑进去,老年组(平均年龄61岁)的判断准确度也不及年轻组(平均年龄22岁)。 当说话人的语气与所说的话不相匹配时,老年人的表现往往会更糟,例如:说话人的语气是肯定的,而意思却是否定的。但有证据表明,像简单重述词语这样的补偿策略足以减少这种影响。尽管说话的语气和意图不符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但这其实是理解讽刺的重要线索,而 讽刺也是老年人交际沟通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我们将在第五章深人讨论这个话题。 总的来说,现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在识别情绪线索方面有困难,这使得他们在通过面部表情、声音、身体动作或姿势来理解他人情感状态乃至理解各种基本情绪时,都存在问题。 对上述问题的部分解释是,老年人表现出的是正性偏差( positivity bias)。简单来说,就是比起消极的信息,老年人更善于处理积极信息。这主要是从注意力和记忆的角度来说,比如较之悲伤或者愤怒的脸,更喜欢看开心的脸。这种心理偏差也会影响对情绪线索的解读,比如老年人不易识别悲伤的面部表情。能够准确识别他人的情绪在其他能力的发挥中也起作用,比如同理心和情商。所以,尽管正性偏差可能有利于老年人的情绪健康,但也午会以牺牲有效沟通为代价。 (查看原文)
    韧勉 1赞 2022-01-16 11:00:24
    —— 引自章节:052 跟着感觉走
  • 传统上,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将失语症分为表达性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患有表达性失语症的人在讲话时会有相当大的困难,他们的语速非常缓慢,说话断断续续且十分吃力,命名障碍或找词困难的现象也很常见。尽管如此,表达性失语症患者讲的话确实是能够听懂的,只要谈话对象多付出一些耐心,这些患者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选行有意义的表达。 相较而言,患有感觉性失语症的人则是在语言理解上遇到了困难。正如本节开头引文部分所示,感觉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表达可能流畅但言语功能受损,它的表现包括仅是古怪的用词和令人费解的语句堆积,后者被比作“词语杂拌”( word salad)。这类患者的语言错误包括错语症( paraphasias和新词症( neologisms)等。错语症是指将相关的单词进行错误替换,比如用“窗户”代替“门”;新词症是指患者编造出没有实际意义、虚构的单词,比如让患者从图片中辨认出三轮车( tricycle),他却说那是什么“嘟皮德”( doopid)或者“佩卡其”( pekakis),这些词显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奇怪的是,感觉性失语症患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是错误的或者是无意义的。但患有表达性失语症的人则不是这样:他们对自己语言上的缺陷有很清楚的认识,所以经常避免与他人交谈,这也影响到了他们的社交。 (查看原文)
    韧勉 1赞 2022-01-16 11:09:01
    —— 引自章节:082 失语症
  • 找词(word- -finding)困难是困扰中老年人的典型认知问题。即便我们面对最熟悉的单词和人名,也可能突然想不起来,更别提那些专有名词和物体名称了。这种大脑“断片”的情况持续时间可能是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就像本章开篇所说的那样,这种情况让人如坐针毡。事实上在被问及与衰老相关的烦恼时,老人们常常提到找词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中,一个人是知道自己要说哪个词的。比如,她想说的词是“擅离职守”( absence without leave,简称AWOL),这个词都已经蹦到舌尖了,却因为某种原因怎么也说不出来。心理学家称这类状态为舌尖(ti- of-the- tongue,简称TOT)现象,问题是,它们真的像看上去那样是令人迷惑的预兆吗? (查看原文)
    韧勉 2022-01-16 11:03:43
    —— 引自章节:064 找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