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物学》的原文摘录

  • 与上形成鮮明对比的是,象海在它们人食范围内不存在严重的食物问题。事实上,其性体内已有大量的脂肪储存,在整个保育间可以不进食。象海豹进行繁殖的岛屿也没有捕食者,因此,它们几乎可全身心地投入到繁殖上。雄性象海豹已经进化出对繁殖的特定适应,其中包括体形大、对“妻”的控制和对附近没有配偶的雄性采取极端的攻击行为。它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争斗、交配和休息上。蜉蝣实质上把其整个成体生命投入到繁殖上,它们把寿命缩短到只有数小时而解除了能量问题的困扰,它们同时繁殖大量后代,以使捕食者只能捕食其中的很少部分。 (查看原文)
    麒麟 2赞 2021-12-04 20:59:04
    —— 引自章节:第6章类群大小、繁殖和时间-能量预算
  • 有更性的二熟现象和长寿 求 以 当求偶方的性别是长寿的,它的成员登会推迟生殖,直到它们长得足够大而成熟,处不于优勢地位,才开始进行繁殖。生殖优势能E更多的雌性受精,所得到的补偿超过因迅生殖而造成的损失。这种状况本身有利于一雄多雌。根据威利( Wiley)的看法,长寿和性的二熟现象是一雄多雌的松鸡物种中普遍存在的状况。在一岁时,雄性不交配,或者很少交配,然而雌性在一岁时普遍会进行繁殖。同样的,所谓性的二熟现象在其他一雄多雌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也普遍存在。业已证实的物种包括诸如红翅黑鹏、侏儒雀、象海豹和山羊。 (查看原文)
    麒麟 2赞 2021-12-04 21:01:37
    —— 引自章节:第15章性与社会
  • 从达尔文主义的意义上讲,有机体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它的基本功能甚至不是繁殖另外的机体;它繁殖的是基因,并且象一个昙花一下的运载体那样为基因服务。 (查看原文)
    Della 2012-06-11 19:26:16
    —— 引自第4页
  • 社会生物学的定义是;一切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系统研究。 (查看原文)
    Della 2012-06-11 19:37:20
    —— 引自第7页
  • ……下丘脑-边缘复合系统以诡诈和利他主义感情的反击方式,自发地否认这种逻辑的简化。……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6 19:48:19
    —— 引自第4页
  • ……被定义为降低个体适应性的利他主义,如何能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答案是亲缘关系……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6 19:50:19
    —— 引自第5页
  • ……高度社会性的物种,例如人类,其下丘脑边缘复台系统“知道”只要它使个体的生存、生殖和和他主义的有效混合得以起作用的行为反应和谐一致,它的潜在基因就会被最大地增殖。……矛盾心理来自自然选择单位上的互逆压力……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6 19:53:20
    —— 引自第6页
  • ……社会学在这种复杂性水平的人类社会研究中,由于其基本的结构主义方式和非基因倾向,仍然与社会生物学相距甚远。它企图基本上以最外部表现型的经验描述和孤立的直觉来解释人类行为,而不参考真实基因意义上的进化解释。……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6 19:58:22
    —— 引自第7页
  • ……恒河猴受它们的社会环境的强烈影响——个孤立的个体只要有其他猴子给予的一瞥的奖赏,就会重复地拉一根杠杆。……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7 20:02:27
    —— 引自第11页
  • ……群体的边界是基因流的一条骤减带,而社会的边界则是一条通讯的骤减带,两条带经常是一回事,因为社会纽带倾向于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基因流,而排斥社会外成员的基因流。……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7 22:51:35
    —— 引自第14页
  • ……社会组织是离基因最远的一种表现型形式。它是由个体行为和群体统计性质派生出来的,而这两者本质上又是高度综合性的。个体行为模式的一个进化小变化,可以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多倍效应放大而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这种现象就是多倍效应。当个体行为受到社会经验特殊性的强烈影响时,多倍效应将能更加速社会进化。这个过程称之为社会化。社会化成为系统发育中趋向智力较高物种的一种动力,并在高等灵长类中发挥了最大的影响。……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7 23:08:29
    —— 引自第15页
  • ……社会进化的原始动力可以分作两种范畴:系统发育的惯性与生态学压力。……由生态压力所形成的适应在范围上是狭窄的。……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7 23:22:31
    —— 引自第23页
  • ……从理论上讲,在社会进化开始之后,如果反社会的因素在某个时期渐渐占了优势,社会化物种可能会返回到较低的社会状态,甚至会退回到孤独生活条件中去。……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8 16:39:38
    —— 引自第25页
  • ……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看,基因控制着胚胎发育这一事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基因对其自身的生存是负有责任的……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8 19:25:50
    —— 引自第49页
  • ……基因本身是没有自觉意识和目的性的,但是,象在远古时代一样,它们各自凭借长寿、生殖力和精确复制的能力,仍在不可避免地进行着盲目的相互竞争。选择过程无情地淘汰着那些不合格者。……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8 19:37:38
    —— 引自第50页
  • ……人类的大脑已经从基因的主宰中解放了出来,虽然它不可能最终彻底摆脱基因影响。……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8 19:40:43
    —— 引自第57页
  • ……任何基因的优势都是逐渐取得的,自然选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事件。……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8 20:19:16
    —— 引自第59页
  • ……基因必须利己,不利己就不能存在:因此基因是自私的,它不能不是自私的。正因为这样,个体以及个体之上的各个组织层次的行为都表现出自私性。一言以蔽之,在社会生物学的理论中,由于基因的这种自私性,决定了生物从本质上讲是自私的。例如,各种植物总是尽量去争夺阳光、水份和其他营养物质,以保证自己的存活;各种动物则竭尽全力去寻找或捕获食物,设法避免自己被抓住或被吃掉;避免患病和各种意外的灾祸;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以各种方法保护自己;寻求异性并设法与之交配。……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8 20:23:30
    —— 引自第63页
  • ……在学习规则和情绪担保基础之上的人类利他行为的内在结构是严格的和普遍的。这种普遍化有下列形式,群体内成员越是贫乏,越要把群体的自恋作为一种补偿;群体越丸个人因与群体一致而得到自恋满足就越弱,因而群体联结的聚合力就越小。而在群体之内,个体更愿结成更小的群体;另外,如果已经存在着某种亚群体,作为较大国家的部分的地区就要搞独立。……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9 15:50:28
    —— 引自第146页
  • ……幸而大部分都是有条件的利他主义。如果利他主义都是无条件的话,那人类的历史就全是裙带关系,种族主义。…… (查看原文)
    哭泣的牧羊人 2012-11-19 16:26:23
    —— 引自第147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