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记 短评

热门
  • 27 Gigantomachia 2021-10-23 23:33:00

    从这本书里随便拿出一篇短文在课堂上讲都有可能会导致老师被学生投诉。真实的历史没有什么正能量可言。你所道听途说引以为荣的历史事实可能都是瞎编乱造的。追求真实的历史可能会导致成为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

  • 5 ici 2021-12-11 12:22:28

    先不说考据的细节,拿今天的价值观来判断历史上的作品和人物就太功利主义了

  • 3 两京倦客 2021-10-31 20:24:34

    纠正了以下民科认识:李绅贪官说、一生俯首拜阳明、李鸿章绝命诗、万国博览会金奖、张宗昌打油诗、牛顿晚年转信上帝、小篆书同文、抛石机技术、人参迷信。 可见人文社科领域的民科谣言防不胜防,分析谣言背后的生产机制,往往能找到特定时代的政治逻辑、相关主体的经济诉求、以及社会心理和文化结构。我们成长的世纪初,知识信息通过书刊电视等传统媒介传播,传播不快但纠正很难,会给一代人留下文化记忆;网络时代谬误传播很快,但真知也更容易得到澄清。 也不能说作者夹杂私货,哪个作者不夹杂私货只是手段有高低。公众号文章学术化,媒体写作和学术研究的壁垒在被打破,知识下沉总的来说是件好事。

  • 3 柯爺 2021-12-28 18:34:44

    不曾想,我居然堕落到读这样的边角料。

  • 1 深溪虎 2024-04-25 11:02:08 上海

    有点真材实料,有点装逼过度,有点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有点欲言又止,大家该吃吃该喝喝吧

  • 12 子服氏 2022-03-30 14:35:01

    作为民众的历史科普小品,做成这样已经可以了。 文献梳理过硬,非常专业,很值得推广。

  • 6 顶天线的宝宝 2022-01-26 19:12:00

    挺好玩的一本书,看完才发现我们掌握的很多历史“常识”都是不靠谱的(比如西游记作者实际上很大概率不是吴承恩,曾国藩没有著过《冰鉴》等等)。除了好玩,这本书也是严肃的,作者没有直接抛出一个结论让读者明了,而是列事实、摆依据,让读者明白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以及这个误解出现的历史背景,作者的论证功夫非常值得学习。这其中涉及大量文献、史籍、报纸等资料的收集与消化,工作量可想而知。作者诚实、执着、客观地面对史实的态度让人佩服。 诚如最后一个关于智商测试的段落所讲,“智商测验虽然测不出人的先天智力,但人的后天智力,却是‘可控’的——它主要取决于两点:(1)信息获取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同样,这本书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两种能力。

  • 1 此间的少年 2021-12-07 19:20:15

    考据很仔细,符合逻辑,价值观也很正。省去那些无意义的民族主义吧,实事求是

  • 1 灯影与焰心 2024-02-27 10:55:01 上海

    对当下的本国读者有三大优势:说人话,辨真伪,敢于指向一些看起来会悖逆集体“血脉贲张的快感”的东西。字里行间也清晰可见思考逻辑,读到一半提前4.5星

  • 2 Hawellkey 2021-12-06 22:31:21

    果然短,短到并不能说清楚大多数疑惑。

  • 1 土豆 2024-11-26 22:53:43 北京

    中文环境下,太需要这些打假科普书籍了

  • 1 索朗嘉措 2024-09-15 23:17:01 山西

    常识,逻辑,表达。五星辟谣书。

  • 2 zphiszp 2022-02-20 22:22:46

    有些知识可以了解下,有些非要去纠结它,就有点矫枉过正啦

  • 0 工长日成者 2022-02-10 18:52:05

    有些还不错,有些不感兴趣

  • 3 白鹿散人 2022-03-13 20:11:56

    去伪存真,有趣有料,希望能继续写下去。

  • 0 yosef 2022-03-16 22:37:12

    学究类型,比较专业化

  • 0 波涛中的小船 2022-02-03 16:59:18

    蛮有意思的一本书,从不同的视角看历史。

  • 2 熊仔俠 2022-02-05 11:02:24

    不在乎开宗立派,只在乎考据明证。

  • 0 叫他以实玛利 2022-01-31 23:15:02

    用力点很猛,但整本书就显得很散。适合作为索引来参考。

  • 3 Jacques 2022-01-25 17:31:29

    书中分析了历史谣言诞生和流传的机制,可读性很高,栏目中一些可能导致冒犯的文章好像没敢收录。摘录几句:中文知识界流传着不少与史实存在颇多差距的“历史常识”。这些“伪常识”,或来自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变异,或始于好事者的刻意编造,或基于对不可靠史料的轻信,或引自猎奇类作品,或缘于缺乏史料依据的“我愿意相信”。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