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为了开题一周刷完,终于渐渐能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了…同样是地理批评,如果想看纯理论的话推荐韦斯特法尔的《地理批评》,如果想做文本细读的话推荐这本,真的太太实用➕好用了!
扫过,把特纳等边疆论的学者也收纳进来了。不太喜欢专题类的文学表达,只在文学中谈,在很大意义上缩减了谈论这一对象的价值,太学科性了。但很适合作为一个方向入门(最好是法语专业)。记一些较为有意义的说法:历史的空间化趋势,“地理-历史”的概念,“地方意识,心里地理学(地理对人)。照这样说,我的小论文现在是文学地理学了,后知后觉。
开始于一个月前的高铁上,听着妹妹给我分享的《creep》,歌词、旅行和这本书偶然实现了主题上的耦合,但更有可能我刻意做作为之。 文学研究的魅力在于这一切的完成可以都在脑子里完成,无需诉诸影像,而单纯的没有黑话一大堆的气质几乎贯穿全书。 印象最深刻的是女作家西尔维亚的描述:失去了此处的信任和托付,从而不得不转向他处寻求归宿,虽然那也是想象中的未必真实的归宿。 漂泊、上路,旅行的意义是确定自我的意义,没有生活在别处,很难发现此处的魅力。以后发誓不看黑话一大堆还动不了心的书了,这样能回到人的身心如何安放的研究,才是真的,至少于我而言是真的。
有点启发(三星半吧
前半理论部分很有启发,与语言符号间的类比也是清晰明了。终于厘清了空间测绘、空间批评和空间诗学的差别。可惜后半部分的作品阐释并没能遵照前文归纳的任一思路,依旧是围绕于作家生平的囫囵推论。
实用,好书,绕不开的现象学
无法借鉴
文学地理学的基础类似于现代画流派对风景的再现:“创作这些绘画的艺术家们并不是想再现景观的外部特征,而是想表达其内在的共鸣,世界在它们身上的体现以及它们在世界之中的呈现。艺术家们提取风景中的各种元素和感受进行自由重构,最终达到一种更为敏感的抽象。这种抽象不是从概念或纯粹的建构中来,而是从感觉、从与物质世界接触之后获得的情感中来。”文学地理学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识别地点、定位所指对象,它还必须努力识别空间结构如何重复,如何变化,从而弄清楚上述这些安排所带来的意义”。如果说地理测绘法侧重于发掘地理原型,地理批评则侧重于看待文学对地理空间如何再现,地理诗学则侧重于看待文本形式的空间如何搭建。本书胜在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文学地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代表人物,并初步显示了空间批评的综合性。译本编辑不严谨。
对借由真实地理构造出的主观的、合成的、符号化的、类型化的、被重新书写的但又具有真实感觉的文本中的“地理”的再思考。 前半部分相当具有启发性,或许文学批评层面的空间转向也可以对古典中世纪史有所启发?“地方转向”及所谓“区域方法”其实本身即已存在。 不过本书后半部分的案例更多围绕“有意识的”(这种用词或许不恰当)地理书写进行分析,那么在早期文献中无意识的地理书写,甚至是无意识的对并无实体形态的空间和共同体的构造该如何进行分析呢?
一半弃。真的,不太,喜欢,髮国人……
前部分介绍一些理论,后部分貌似评论合集,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来讲意义不大,毕竟是人家基于法国文学的研究成果。此外,国外的“文学地理学”还是更侧重于对空间形式和诗学的研究。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在纸上的移动,基于这一关系,任何文学都是旅行的文学。(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最触动的那部分,更触动的是我从书上的笔记中发现书的主人似乎也和我有一样的感觉
看不太懂也
Barbey d'Aurevilly那里还行我比较感兴趣
有关翻译问题,不是法语专业不太懂,但是有关理论部分,觉得值得反复阅读,对论文写作是有启发的!
2023第十本
《学科发展史》
大致还是知道了什么是文学地理学,但是感觉书逻辑还是有点混乱,思维比较跳脱。
理论部分还比较有意思。后面的文学批评部分有些是炒冷饭。
上半部分描述近几十年来文学研究中空间转向或地理学转向的源流脉络,介绍所谓“文学地理学”的几种研究理路,下半部分分析儒勒.苏佩维尔、米歇尔.布托、克洛德.西蒙等人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化呈现。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旨趣而言,作者始终反复强调文学作品在地理空间追求上的体验、想象和虚构,从文学作品的空间化表现而言,作者反复描述布托、西蒙等人作品的版式排列、语言技巧、名词罗列、浅表的空间体验等形式追求,未能对这一理论兴起之时所针对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诸理论形成真正的冲击和对话。所谓“文学地理学”还是以噱头为主吧,最多只能是一种视角的强化和转换。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平庸的论文集,缺乏阐释的力度。
> 文学地理学
4 有用 philo-sophiee 2023-12-25 23:39:50 江苏
为了开题一周刷完,终于渐渐能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了…同样是地理批评,如果想看纯理论的话推荐韦斯特法尔的《地理批评》,如果想做文本细读的话推荐这本,真的太太实用➕好用了!
3 有用 俺老张来也 2023-11-17 16:02:55 北京
扫过,把特纳等边疆论的学者也收纳进来了。不太喜欢专题类的文学表达,只在文学中谈,在很大意义上缩减了谈论这一对象的价值,太学科性了。但很适合作为一个方向入门(最好是法语专业)。记一些较为有意义的说法:历史的空间化趋势,“地理-历史”的概念,“地方意识,心里地理学(地理对人)。照这样说,我的小论文现在是文学地理学了,后知后觉。
4 有用 llllllllll 2024-03-24 17:18:11 湖北
开始于一个月前的高铁上,听着妹妹给我分享的《creep》,歌词、旅行和这本书偶然实现了主题上的耦合,但更有可能我刻意做作为之。 文学研究的魅力在于这一切的完成可以都在脑子里完成,无需诉诸影像,而单纯的没有黑话一大堆的气质几乎贯穿全书。 印象最深刻的是女作家西尔维亚的描述:失去了此处的信任和托付,从而不得不转向他处寻求归宿,虽然那也是想象中的未必真实的归宿。 漂泊、上路,旅行的意义是确定自我的意义,没有生活在别处,很难发现此处的魅力。以后发誓不看黑话一大堆还动不了心的书了,这样能回到人的身心如何安放的研究,才是真的,至少于我而言是真的。
1 有用 管理員-缘结神 2022-09-16 14:07:07 广东
有点启发(三星半吧
0 有用 晚峯 2024-03-09 23:52:23 江苏
前半理论部分很有启发,与语言符号间的类比也是清晰明了。终于厘清了空间测绘、空间批评和空间诗学的差别。可惜后半部分的作品阐释并没能遵照前文归纳的任一思路,依旧是围绕于作家生平的囫囵推论。
0 有用 Kimmmba! 2023-12-22 21:33:23 云南
实用,好书,绕不开的现象学
0 有用 雨霖铃 2024-03-08 20:11:06 陕西
无法借鉴
0 有用 雅各索斯 2023-06-18 20:22:34 江苏
文学地理学的基础类似于现代画流派对风景的再现:“创作这些绘画的艺术家们并不是想再现景观的外部特征,而是想表达其内在的共鸣,世界在它们身上的体现以及它们在世界之中的呈现。艺术家们提取风景中的各种元素和感受进行自由重构,最终达到一种更为敏感的抽象。这种抽象不是从概念或纯粹的建构中来,而是从感觉、从与物质世界接触之后获得的情感中来。”文学地理学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识别地点、定位所指对象,它还必须努力识别空间结构如何重复,如何变化,从而弄清楚上述这些安排所带来的意义”。如果说地理测绘法侧重于发掘地理原型,地理批评则侧重于看待文学对地理空间如何再现,地理诗学则侧重于看待文本形式的空间如何搭建。本书胜在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文学地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代表人物,并初步显示了空间批评的综合性。译本编辑不严谨。
0 有用 Gaiseric 2024-08-28 21:09:05 北京
对借由真实地理构造出的主观的、合成的、符号化的、类型化的、被重新书写的但又具有真实感觉的文本中的“地理”的再思考。 前半部分相当具有启发性,或许文学批评层面的空间转向也可以对古典中世纪史有所启发?“地方转向”及所谓“区域方法”其实本身即已存在。 不过本书后半部分的案例更多围绕“有意识的”(这种用词或许不恰当)地理书写进行分析,那么在早期文献中无意识的地理书写,甚至是无意识的对并无实体形态的空间和共同体的构造该如何进行分析呢?
0 有用 梓涵妈妈小馨嫂 2022-08-14 13:31:45
一半弃。真的,不太,喜欢,髮国人……
1 有用 肆 2022-09-06 22:12:42 吉林
前部分介绍一些理论,后部分貌似评论合集,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来讲意义不大,毕竟是人家基于法国文学的研究成果。此外,国外的“文学地理学”还是更侧重于对空间形式和诗学的研究。
0 有用 Yojandkk 2024-10-04 22:50:32 天津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在纸上的移动,基于这一关系,任何文学都是旅行的文学。(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最触动的那部分,更触动的是我从书上的笔记中发现书的主人似乎也和我有一样的感觉
0 有用 momo 2024-04-19 20:16:44 重庆
看不太懂也
0 有用 杏仁太妃糖 2023-02-25 01:31:13 上海
Barbey d'Aurevilly那里还行我比较感兴趣
0 有用 西班牙三棵树 2022-12-24 16:42:55 甘肃
有关翻译问题,不是法语专业不太懂,但是有关理论部分,觉得值得反复阅读,对论文写作是有启发的!
0 有用 Erin居居 2023-06-14 15:32:51 天津
2023第十本
0 有用 林下风 2023-11-15 16:06:15 重庆
《学科发展史》
0 有用 塔塔 2023-04-07 19:51:52 四川
大致还是知道了什么是文学地理学,但是感觉书逻辑还是有点混乱,思维比较跳脱。
0 有用 海生花 2023-01-01 09:40:37 江苏
理论部分还比较有意思。后面的文学批评部分有些是炒冷饭。
0 有用 苏野 2022-12-31 21:23:36 江苏
上半部分描述近几十年来文学研究中空间转向或地理学转向的源流脉络,介绍所谓“文学地理学”的几种研究理路,下半部分分析儒勒.苏佩维尔、米歇尔.布托、克洛德.西蒙等人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化呈现。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旨趣而言,作者始终反复强调文学作品在地理空间追求上的体验、想象和虚构,从文学作品的空间化表现而言,作者反复描述布托、西蒙等人作品的版式排列、语言技巧、名词罗列、浅表的空间体验等形式追求,未能对这一理论兴起之时所针对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诸理论形成真正的冲击和对话。所谓“文学地理学”还是以噱头为主吧,最多只能是一种视角的强化和转换。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平庸的论文集,缺乏阐释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