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2020年度法治人物、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新法律随笔,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
◇集结罗翔近两年对法治与社会的观察,论法理、聊读书、谈爱情,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
◇盘点近年热点案件,理性而不失温度,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
◇从法律视角破解电车难题,思辨刑罚边界、胎儿权利等法理冲突,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收录罗翔走红后的心路历程,不仅普法,更分享人生经历与感悟,附罗翔青年照。
◎内容简介: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
◎编辑推荐:
◇2020年度法治人物、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新法律随笔,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
◇集结罗翔近两年对法治与社会的观察,论法理、聊读书、谈爱情,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
◇盘点近年热点案件,理性而不失温度,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
◇从法律视角破解电车难题,思辨刑罚边界、胎儿权利等法理冲突,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收录罗翔走红后的心路历程,不仅普法,更分享人生经历与感悟,附罗翔青年照。
◎内容简介: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媒体评价: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人民日报》
法律可能让人觉得很生涩,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罗老师能让你知道法律跟生活是非常贴近的。他自己本身很懂,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讲出来。
——《南方周末》
罗翔老师不仅给你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时不时来一场哲学教育,让你感受到一种被降维打击的快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满满。
——《第一财经》
外皮是喜感的口音,搞笑的例证;内核则是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辨中寻求真理,催人上进,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这恐怕是罗翔之所以能持续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中国新闻周刊》
罗翔老师满足了人们对有力量的通识教育的想像。用荒诞、极端案件逗笑人的同时,夹带出对尊重生命、尊重常识和对理想主义的呼唤。
——《三联生活周刊》
“津津有味”是罗翔弹幕里的高频词。除此之外,人们喜欢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真性情。
——《网易》
作者简介 · · · · · ·
罗翔
湖南耒阳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随笔集《圆圈正义》等。
除学术研究与授课外,罗翔教授长期专注于法律普及与法考教学。
在校任职期间多次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学生欢迎的十大教师称号,2018年入选法大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优秀导师。2020年初,因其刑法课视频中所举的案例幽默风趣,意外爆红网络,一时形成“千军万马追罗翔法考”之势。其上课视频截图所制作的表情包在网络上疯传,被称为“一米九的法律男神”。3月9日,受邀请正式入驻bilibili视频网站,创造极速千万粉传说。
目录 · · · · · ·
法治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从法律角度破解电车难题
我们为什么要诚信?
“孝子”能否逾越法律?
脑死亡、植物人与“死亡”
死刑应当被废除吗?
二、法理的思辨
孩子起诉父母生下自己
可怕的配阴婚民俗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
人肉搜索的罪与罚
三、正义的实现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
二十六年了,正义的惩罚还会降临吗?
踹伤猥亵者,见义勇为的尺度
优势证据与合理怀疑:锤杀案中的证明难题
与智力残障女孩结婚构成强奸罪吗?
韩国N号房事件的N重罪
四、性刑法
性刑法的惩罚边界
当我们谈论恶劣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性侵犯罪中的核心问题,是不同意
代孕应该合法吗?
胎儿有权利吗?
艺术是自由的,但并非无拘无束
五、读经典
在读书中超越有限的今生
狂热的魔咒、理性的自负
审判苏格拉底,读柏拉图《申辩篇》
读《会饮篇》,理解爱的严肃与崇高
找到你的玫瑰花
六、对 话
我的青铜时代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我们画不出完美的圆,但它是存在的
后记 祝各位同学一路平安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的人觉得读书效用很低,浪费金钱和时间,是当代的反智主义;有的人过于崇尚智慧,把知识推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尚智主义。这两种观点在我看来也许都是错误的,反智主义是一种愚蠢的偏见,但是尚智主义何尝不是一种同样愚蠢的偏见。现在,一个人标榜自己爱读书,有时候带有某种夸耀的成分,“每周读五本”“一年读完几百本书”以显示知识的优越感。在我看来,这种“爱读书”带来的优越感和清高,通常都是不学无术的表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在读书中超越有限的今生 -
我一直都认为,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否定性的,也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读书就是为了攀登智慧的阶梯。这其实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读书又让我们真正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在读书中超越有限的今生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法治的细节"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法治的细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5 条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读过的书 做一个有灵魂的明媚女子 (辰夕少女心)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北京地铁书单(豆列) (向北向北)
- kindle 2 (甜賽)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法治的细节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 2022-04-06 00:56:13
罗翔老师真是人间清醒。
4 有用 W 2022-04-06 10:01:24
自省,有限,程序正义
20 有用 喜喜 2022-09-02 10:05:10 澳大利亚
和他之前的那本书其实很像,增加了新的案例而已,看了不到一半,弃,主要是没啥新意。
8 有用 旋转楼梯 2022-04-06 14:37:07
书其实一般,远不如混沌上精彩,但因为哲学的加持,所以仍旧生动
83 有用 江上峰 2021-11-13 20:22:50
给我人生观的冲击是巨大的。 有一个朋友问我,怎么不care网友的指责。 其实,我早就不关心这些东西了。 互联网上的成就或许重要,真正能过好现实生活的人才是了不起的。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谓声誉,是那些愿意和你建立真实的关系之人的评价。抽象的人永远无法代替具体的人,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
0 有用 偏爱u 2023-06-02 11:39:42 江苏
一千个读者心中也会有一千个罗翔。读罗翔老师的文字很容易想到罗翔老师的声音。 中国的法治之路还很漫长,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读这本书能感受到向前的力量。 很欣赏罗翔老师对阅读的观点,对圆圈边界的探讨本质上是哲学思辨,还需要补充一些法律知识,在阅读时保持思考。 希望能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变得尊重,独立,精神自由。
0 有用 老斑鸠鸠鸠 2023-06-02 11:26:08 湖南
“法律不能根据事后的标准来决定事前的行为。”
0 有用 坂田鸢琪 2023-06-02 08:36:22 云南
更深入地认识罗老师和他的学识,也更加喜欢他。希望自己也能像罗老师希望清醒和洒脱。
0 有用 摔杯梅子酒 2023-06-01 23:55:41 湖北
我是法盲、我是辩棍。其实罗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在科普,反而像他所言是“做牛虻”、用“爱智慧”的方法离开抽象、去爱具体的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师的读书思考比客观的刑法案例更动人,我应该感谢罗老师丰富而生动的举例——沈从文老师一篇《月下小景》启蒙了我的爱情观——讲述的古希腊故事就是阿里斯多潘的“圆球理论”,时隔多年我又回到了最初的爱情朴素理解——去爱折中的爱,把爱投放在具体的个体身上,但会在他身上发现... 我是法盲、我是辩棍。其实罗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在科普,反而像他所言是“做牛虻”、用“爱智慧”的方法离开抽象、去爱具体的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师的读书思考比客观的刑法案例更动人,我应该感谢罗老师丰富而生动的举例——沈从文老师一篇《月下小景》启蒙了我的爱情观——讲述的古希腊故事就是阿里斯多潘的“圆球理论”,时隔多年我又回到了最初的爱情朴素理解——去爱折中的爱,把爱投放在具体的个体身上,但会在他身上发现抽象意义的美好,正是这种抽象意义的美好,让我愿意和具体的个体产生驯化关系。当然,法理难题的推定和性刑法的微妙判决开启了我对法律的兴趣,法益与消极道德的讨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洞见。在书籍中逃避世界、营造世界后,希望能真的理解世界、然后超越庸碌琐碎世界,更谦卑、更尊重,与光同尘。 (展开)
0 有用 我来找一只猫 2023-06-01 21:36:38 广东
竟然是一些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