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陶渊明的隐居是坚强的过艰难的生活,在陶渊明的眼中,人生不是罪孽,而是一份快乐。“乐”只是人生的表层,“宽”是“乐”的前提,“宽”的意象是温厚而深情,而要做到于一切宽厚,则必得做到无我,即所谓的“我与万物唯一”,屈原无宽,阮籍无宽,在屈原的诗中,他是一个绝对的孤独者,写尽抛弃,自身不具温情,无法“无我”,视世界为浑浊,那么他必死,不是世界杀死了他,而是自己,他们皆不会有“乐”,因为他们无“宽”。
现在很少有人能将学术文章写得如随笔般潇洒浑融的了。
年谱和作品系年对照很方便!!
朱熹喜欢陶渊明
老辈的扎实,阐释上还有很大空间
毕业论文要写陶渊明,看了袁行霈先生的书,感觉对自己的写作思路很有指导性,谢谢。
陶谢对比这一章要好好研读。
经典作品。
材料
为课堂展示翻阅,主题为陶渊明的自然思想与陶诗的自然美,自己写来费力,仍是学力不够,所以研究了一个礼拜,仍是没彻底搞清楚。
从无到有 但仅有而已
很好读,不愧是大家,行文流畅自然。
讨论的陶公哲学思想、崇尚自然、晋宋之际、闲情、陶公诗源考辩颇有启发。陶公自成风流,得千古文人景仰和诗。
年谱考异未读,以后有机会补齐。读来舒适畅快,文笔平简,论述平易。
1.涉及史实的考证很精彩。略举一例:对于陶渊明入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中的考据,挺有道理;从政治视角入手,挺别致。其中涉及推测的内容,有点大胆;一反沈约、萧统等时论,似乎稍显过头。 2.行文流畅洒脱,缺点在于论述稍嫌浅淡。例如从思想的角度,注意到陶氏“自然”观念与郭象注《庄子》的关系,似乎可以再挖掘。 3.本书很喜欢一种论述方法:定出某些关键字词,检索其在陶集中的出现次数、对应内容,并以此分类探讨。立足于文本分析,可取;但有可能因此量化检索之法,而缺漏其他隐藏内容,各有利弊吧。
三星半吧。看得出袁老真的很喜欢渊明,也在努力靠近。有些地方还是很赞叹的,但总体感觉浅了点。问题呢,确实也是比较多的…P16:“笔者发现,‘真’不仅作为哲学范畴不见于《论语》和《孟子》,而且作为一个一般的词也不见于这两部儒家经典。‘真’是老、庄哲学中独有的概念。”《日知录·卷十八·破题用庄子》早已论述:“五经无‘真’字,始见于老庄之书。”P54:“魏晋玄学家大多迷信神仙企求长生,据说何晏是第一个服寒食散‘获神效’的人。嵇康相信服食养生;阮籍也说‘独有延年术,可以慰吾心。’”那“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又怎么解释呢?至于考证的,就不去说了…【我也说不清楚👋
其实我没有读完但还是先标1哈,五星求A,月底补读qwq
艺术眼光。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与魏晋风流、与晋宋风云,以及《闲情赋》四篇最好看。年谱汇考见真功夫。
能做出文质彬彬的研究,不愧为大家。
> 陶渊明研究
9 有用 睡懒觉的cc 2009-11-28 21:15:21
陶渊明的隐居是坚强的过艰难的生活,在陶渊明的眼中,人生不是罪孽,而是一份快乐。“乐”只是人生的表层,“宽”是“乐”的前提,“宽”的意象是温厚而深情,而要做到于一切宽厚,则必得做到无我,即所谓的“我与万物唯一”,屈原无宽,阮籍无宽,在屈原的诗中,他是一个绝对的孤独者,写尽抛弃,自身不具温情,无法“无我”,视世界为浑浊,那么他必死,不是世界杀死了他,而是自己,他们皆不会有“乐”,因为他们无“宽”。
4 有用 骑驴撵神牛 2013-01-04 19:50:11
现在很少有人能将学术文章写得如随笔般潇洒浑融的了。
1 有用 melon poe 2012-04-13 14:36:33
年谱和作品系年对照很方便!!
0 有用 滈池 2013-05-18 22:56:16
朱熹喜欢陶渊明
1 有用 羊 2017-12-21 14:14:08
老辈的扎实,阐释上还有很大空间
0 有用 貓太 2011-03-28 18:13:19
毕业论文要写陶渊明,看了袁行霈先生的书,感觉对自己的写作思路很有指导性,谢谢。
1 有用 李白的金樽 2021-12-09 20:00:30
陶谢对比这一章要好好研读。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2-10-17 14:34:57 湖北
经典作品。
0 有用 加我QQ 2023-03-02 21:43:57 美国
材料
1 有用 Melody-a 2022-06-06 16:28:51
为课堂展示翻阅,主题为陶渊明的自然思想与陶诗的自然美,自己写来费力,仍是学力不够,所以研究了一个礼拜,仍是没彻底搞清楚。
0 有用 Ophelia 2022-05-21 15:36:21
从无到有 但仅有而已
1 有用 齡官 2022-05-05 23:42:35
很好读,不愧是大家,行文流畅自然。
0 有用 嗜书の恺风 2025-03-22 17:22:38 广东
讨论的陶公哲学思想、崇尚自然、晋宋之际、闲情、陶公诗源考辩颇有启发。陶公自成风流,得千古文人景仰和诗。
1 有用 momo 2022-07-29 10:03:54
年谱考异未读,以后有机会补齐。读来舒适畅快,文笔平简,论述平易。
2 有用 寻津 2020-01-30 21:51:55
1.涉及史实的考证很精彩。略举一例:对于陶渊明入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中的考据,挺有道理;从政治视角入手,挺别致。其中涉及推测的内容,有点大胆;一反沈约、萧统等时论,似乎稍显过头。 2.行文流畅洒脱,缺点在于论述稍嫌浅淡。例如从思想的角度,注意到陶氏“自然”观念与郭象注《庄子》的关系,似乎可以再挖掘。 3.本书很喜欢一种论述方法:定出某些关键字词,检索其在陶集中的出现次数、对应内容,并以此分类探讨。立足于文本分析,可取;但有可能因此量化检索之法,而缺漏其他隐藏内容,各有利弊吧。
0 有用 非文 2019-03-05 17:47:39
三星半吧。看得出袁老真的很喜欢渊明,也在努力靠近。有些地方还是很赞叹的,但总体感觉浅了点。问题呢,确实也是比较多的…P16:“笔者发现,‘真’不仅作为哲学范畴不见于《论语》和《孟子》,而且作为一个一般的词也不见于这两部儒家经典。‘真’是老、庄哲学中独有的概念。”《日知录·卷十八·破题用庄子》早已论述:“五经无‘真’字,始见于老庄之书。”P54:“魏晋玄学家大多迷信神仙企求长生,据说何晏是第一个服寒食散‘获神效’的人。嵇康相信服食养生;阮籍也说‘独有延年术,可以慰吾心。’”那“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又怎么解释呢?至于考证的,就不去说了…【我也说不清楚👋
2 有用 许雁横 2019-06-17 18:15:20
其实我没有读完但还是先标1哈,五星求A,月底补读qwq
0 有用 蝸涎舎 2020-06-17 20:08:31
艺术眼光。
1 有用 Bamboo Insight 2017-03-06 20:42:07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与魏晋风流、与晋宋风云,以及《闲情赋》四篇最好看。年谱汇考见真功夫。
2 有用 難山 2015-05-04 08:18:15
能做出文质彬彬的研究,不愧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