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的解剖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新鲜海捕鱿鱼 2023-12-18 17:28:22 四川

    非常好的总结和列举(一般好的分类学),并且把绘画、音乐和恶作剧也纳入考察范围。唯一遗憾是原书出版早因此没有新近的材料,引用看得不过瘾。 “每当我看到一些天真乐观的说法,诸如惠特曼的诗句:‘我脚步轻快、心情舒张地走上宽广的大路,健康、自由,面对整个世界’,我就想到佩特洛尼乌斯会如何用生动活泼的一整章来描写卡莫拉多在失业工人大军中的冒险经历:这些流浪者中颇多身患梅毒而生活堕落者,这些人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而走上了宽广的大路。”

  • 5 Vinland 2022-02-02 00:24:28

    算是一部讽刺文学史,作者从独白 、戏仿和叙事三种形式阐述了讽刺文学的特征,征引的文学作品都很有意思。行文很“文学化”,算是内容和形式比较统一了。插图和目录不错。看的很粗。老感觉最后走向了一种对“讽刺”自身的讽刺。 “赞颂讽刺,这第十位缪斯——她的面容并不像她的姐妹那样静穆和端庄,而是带着挤眉弄眼的皱纹,这个表情既不是德谟克利特的放声大笑,亦非赫拉克利特的一贯悲泣,亦非哭笑不得;她并不致力于建构救治人类流行疾病的永恒工事;但她经常创造自己特有的杰作之一,即这样一幅人像:它有一颗跳动的心,当我们凝视它的双眸时,它似乎痛苦而扭曲地反映了我们自身的灵魂。”

  • 13 西瓜然 2021-11-24 10:46:50

    作者阅读量实在太大了,翻译也好,完全可以当书单用

  • 1 李建勋 2022-03-04 20:40:17

    “讽刺作家拒绝被列入根本对立的两端,`Satura'意味着多样性。”

  • 0 宫城肉包子 2022-02-23 10:47:39

    对于讽刺文学比较详尽的解读,十分佩服作者的阅读量。

  • 0 刺客铁之陀 2021-12-31 10:50:36

    理论分析睿智犀利,译笔舒畅绵柔。跟不上作者的阅读量,仅就我读过的几本讽刺作品来看,作者重在描述。再多点儿有穿透力的分析就好了。

  • 0 TiresiasK 2022-01-16 10:39:28

    在读完文学意义后不免好奇讽刺的数量质量与形式同国别、时代以及其他事件是否有联系,究竟是融于日常生活,还是基于对宏大的戏仿。

  • 8 蓟小豚 2021-10-29 21:53:34

    “文学与思想译丛”第一种,海厄特把小题目做深做透的典范之作——“如果你想理解任何时代,就不仅需要阅读这一时代的英雄作品和哲学书籍,也需要阅读这时的喜剧和讽刺作品。”确实啊,就像苏联笑话比新闻更有利于理解时代吧。

  • 2 复峰 2021-11-25 04:15:31

    实在是妙!海厄特始终在尝试界定讽刺的特性和限度,区分各种偏离和混用。据此勃朗宁的独白诗既有讽刺类,也有庄重的戏剧变体。而译者称“古之怨诗,即今之讽刺文学”,似乎是个武断而并不那么海厄特的结论。 一方面兼顾作者动机与读者反应,一方面如数家珍地注目于诸类作品,并力求给予审美上的判断。譬如拜伦的戏仿诗《审判的幻景》乃是讽刺天才的杰作,《唐璜》则过度偏离(主题)而失去特性成为“失败的作品”。 妙语不断,阿里斯托芬“把酒神巴库斯扔到一个硕大的搅拌碗里,然后和我们开杯痛饮十几杯,把酒涂到我们脸上……把我们带进一个沉醉的、颠倒错乱的想象世界” 除了知识的教益外(比如科普了那么多我没听过的书),该书的题材本身就意味着它将充满乐趣,尤其“恶作剧”一节,大半夜憋笑很难受的。 最后,“为讽刺欢呼!”

  • 1 Echo 2022-01-19 14:58:29

    条分缕析,类似于导读类

  • 0 梦魇马戏团 2022-05-13 16:25:01

    Satura:充满/杂拌。英美文学研究真都是除了感叹读得真多之外就很空虚。

  • 0 节奏带师 2022-05-29 19:07:38

    算收获很大吧。

  • 2 释槐鸟 2022-05-29 21:06:32

    这是一本给成年人看的《皇帝的新衣》。不论故事、史实,还是经过文学技巧修饰后的各种文本,讽刺的对象不再是主要人物,其根蒂却是一个纯粹读者的个人体验。书中讲了很多他人研究的一些边角料引论,可以忽略;主要是从文本层面讲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比如《神曲》《美丽新世界》《格列佛游记》《变形记》,译文的语言看似中正,细看之下还蛮横生趣味的,尤其是对文学文本进行概述的时候。怎奈这本书止步于文本层面,没有将自己引向一种哲学思考的维度,且拿来当作工具书吧。

  • 1 苏野 2022-04-20 15:59:00

    西方古典学视野下讽刺文学的文本之河。

  • 0 黄克思 2022-04-12 12:31:16

    看完了之后只想说真是苦差事。

  • 2 philo-sophiee 2022-12-13 17:46:05 江苏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的讽刺独白(比翁之于贺拉斯、苏柏亚、古希腊四大学派)&林总的有关法国戏剧(巨人传、列那狐、莫里哀、波斯人信札、老实人、犀牛),内容很丰富,值得买回来家中常备。以及感觉下学期还是得选文学批评啊啊啊

  • 0 Q仔 2024-02-17 10:10:34 浙江

    海厄特又一本肆意妄为展示其古典文学修为的作品 如果你很受用这类文本解读 便可乐在其中 不到厌倦之时 当多多益善。为了出色的还原各类语言和文体的翻译 本书也值得五星好评

  • 0 Halychyna 2022-04-27 14:42:55

    可以感受到讽刺作品的张力:要痛,但不能太痛。

  • 0 -Philologie- 2023-12-31 17:26:20 北京

    2023.12.31读毕,是年最后一本书 讽刺的根本特征即嬉笑和认真的结合,讽刺以其是为中等文体。当我们不能私下说,不能在树洞里说,不能小声说——“哪里都不能”,我们至少还能作讽刺。 讽刺当是温热的,即使存在过悲观的讽刺作家。相较于行刑者,讽刺更当是医生,以苦口良药医治人心。 若是海厄特在中国生活十年,恐怕还要在这本书里加上中国的讽刺作品,可能还会讨论还有一点生命力时候的相声。

  • 0 rilke 2022-05-26 18:01:47

    “能思考就像他们能飞一样。”最大的讽刺,最好的讽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