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Gods 短评

热门
  • 47 达伦终结者 2023-11-27 23:10:18 美国

    田野是在四中和人大附是吧(x

  • 48 António 2023-12-23 22:50:45 河南

    并不深入的研究,我感觉这书得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洋人的猎奇心。浮光掠影观察了二十八个京爷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升学过程,能做出多牛的研究呢?但本书仍是有价值的,作者归纳总结了二十一世纪精英阶层如何通过教育维持阶级地位和实现财富权势的延续。阅读时我感到代入感极强,很多内容会让我不适或者想笑。结论其实还是那句老话,“富人早已赢在起跑线上”,家庭出身已经注定了今生的一些事情。那些有钱人的子女很多也是努力的应试优胜者,但其自私与傲慢对自身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研究中国教育的社会学著作这几年出的太多了,没什么新意,我更关心这些精英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和作用,希望以后能看到这样的作品。

  • 26 别辩经我害怕 2023-12-01 16:23:46 上海

    大部分质性的教育社会学研究真的都是狗屎,最后结论往往是滑稽的分类学和颅相学的现代再版

  • 37 王食欲 2023-12-28 17:39:15 北京

    看完了。里面描写的少女时期的我,傻了吧唧的很可爱哈哈。

  • 12 食肉动物 2024-03-17 12:40:34 北京

    一个宾州大学博士,花七八年写出了这么一本“感觉给个有点脑子的高中生来写也可以白描出来”的书……书中“精英小孩”,除了“最后大多数都考上了常春藤名校”之外,没看出来他们到底和“普通小孩”有什么差别,至少从书中我没看出来。四类分法,把复杂的学生往想当然的类型里套,看起来,一群拥有中国最顶尖教育资源的学生,还不如一群县城学生深刻自由… 更给人一种“世界是草台班子”的感觉了

  • 10 维克托港 2024-04-12 16:57:00 中国香港

    全书只有最后一章和附录在讲一点理论,其他都只是浅浅的观察记录。作者大可以去思考是什么样的中国和世界结构共同生产了这样的菁英复制,例如她自己提到的户籍制、美国教育的改变,菁英生产又对这些结构产生什么影响,但这些都只是略过,花了很多时间关注在家庭和学校内部。感觉就是看了一部电视剧。

  • 15 夜照亮了夜 2024-01-16 11:30:21 北京

    作者浪费了7年的素材,是一点深层的东西都没挖出来呀

  • 7 Cooltree 2024-03-21 22:42:21 上海

    指望这批所谓top精英改变世界是可笑的,指望他们改变中国是无望的,这项研究会让我们的竞争对手大松一口气,用人口红利砸下的经济奇迹拐点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已经是进行时。

  • 6 养鸡场客卿 2024-06-13 03:17:50 北京

    谈不上什么社会学著作,只能算非虚构。按道理书里的田野应该就在附近(鹿大附?),年代也符合,但是描述的却和我的所见所闻差距甚大。尤其在高中生卷标化分数上,把天龙人逆向描述成苦苦内卷标化的做题家。卷标化模式早被淘汰了。实际上这帮人非常八仙过海,有能量的家长会搞沙龙,请一圈英美教授来北京切磋琢磨,不是什么稀罕事(这种模式的丐版就是小红书推荐信中介请的那批教授,中介都能够搞过来浦安迪)。天龙人自己也有丰沛的战天斗地的能动性,不局限于书里描述的小格局吃拿卡要(e.g. 半夜找文书老师改文章),而是蔓延到公共政治领域,并不缺少开辟social movement成为弄潮儿的小领袖。总之是把哈耶普斯麻看的大了,把北京看的小了。

  • 20 Ephememory 2023-10-15 23:48:01 中国台湾

    非常反对用四象限切七年材料的做法,既刻板又把视野狭窄化。btw我也不知道是作者自始至终都没深入进去,还是我确实想象不出来天龙人的完蛋生活。想到正面连接关于女电竞选手的报道了。

  • 51 Muraveinik 2023-07-30 23:15:58 日本

    不太懂是因为北京爷的生活属实是轻松到枯燥,还是因为作者的文风太规矩了,除了感觉她的GRE写作应该可以拿高分以外,这本书真的很肤浅很无聊。

  • 49 侯粉 2022-12-24 21:53:16 澳大利亚

    采访了28个人就有脸写一本书,什么破玩意儿。

  • 4 CrytonSH 2024-02-08 02:44:53 浙江

    寫的狗屎啊,枉我通宵讀了

  • 4 momo 2024-04-11 20:51:08 北京

    台译本代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非常基础的民族志方法,在立场上站在了美国(顺带上湾湾)的中国威胁论,在设想上极力往全球精英的阶级复制靠拢。整体上不太像能够代表宾大的水平,当休闲读物倒是有趣。

  • 4 上上签 2024-02-12 16:56:53 上海

    感觉作者并没看懂现实情况

  • 8 nearly 2023-11-04 16:49:44 云南

    因缘际会,在小苗圃里田野观察了28个(全球)大考试模型里,掐尖的“神级”“碳基考试GPT”——区别于苗圃里的霸级、渣级和弱级。一到六章描述who、what、how;结语章节引发对why的思考。 学生、同学、教师、家长们……who what how,各色行状,相信社会对此是耳熟能详的,只不过“神”们有资源发射一颗新星、有条件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有高手指点运行轨道……来自地球的土著,立志要去拱太阳系的白菜了。 随后,初入职场,告别题海题型,考察效率效果,从各面向展开,思考why:挤入窄门、赢家输家、向上流动、文凭主义、成就观、筛选机器……似乎就与迈克·桑德尔《精英的傲慢》(THE TYRANNY OF MERIT: Can We Find the Common Good?)通上款曲了。

  • 4 Illiey 2024-02-17 21:43:37 广东

    像一本样本不足、参照物没有和分析深度不够的纪实日记。 学神和学霸的区别在于懂教育和规划的父母、家庭财力及社交网络;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在于学校和师资;学渣和学弱的区别在于智商。 “努力”的组成要素是启蒙的及时性、目标的明确性和资源的可达性,它从来都不是一个特征,它是一系列物质的结果。 不平等是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属性,向上流动的难度远高于阶级复制,富裕阶层的纸醉金迷玩物丧志更多是工人阶级睡眠不足后的仇富想象。

  • 2 clark_zhang 2024-01-28 19:52:23 北京

    看起来客观的陈述,但是以幸存者偏差的嫌疑,也许叫《丑陋的教育》更合适,没有深层次的分析解读,而仅从现象得到结论看起来不够充分。不过可以从另外的视角读一读,当成补充。

  • 2 2024-02-20 09:18:08 安徽

    精英所谓的配得感不就精致利己么,P大遍地都是。和个体没啥关系,不融入就活该被压榨。但是,社会学的解释现在都这么轻易了么?这不活该成剩余学科么

  • 2 Joey 2024-03-24 19:54:14 广东

    台湾版。过于浅薄,过于将四种“等级制度”固定化,非常刻板。又将许多“日常”奇观化,非常外宾,社会学研究要发现平常的不平常之处,但本书中却缺乏深入的分析,而是常常作为“奇观”呈现,观感很差。质性研究重视“个案”的意义而不强求这种个案们的代表性,她很会利用这个特点。她的优点是出色的学术生产,很会提出概念,也很会讲故事,因而大概很对白人口味。 核心论点:中国精英家庭的精英孩子们,学习成绩决定了四类校内地位(大约是两类-高和低),校内地位让他们有不同的与他人(同学老师家长)互动的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会延续到本科和职业生涯早期。 具体而言,可以质疑的论据论证太多了,四个等级的解释力,和家长老师公司的互动模式论据全都成问题,最后一章讲精英家长善于帮助孩子还是比较立得住,虽然也有很多离谱论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