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普通人如何对抗资本和权力的绞杀?琥珀2022年第一本新书、重磅纪实作品《压裂的底层》即将问世!这本书来自《纽约客》顶级撰稿人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她长达七年深入污泥和废水,谱写了一首鸡蛋对抗高墙的纪实悲歌。这本书出版后便获得所有新闻人都想得到的至高荣誉——普利策奖,并在出版不到三年时间入选《GQ》21世纪50本最佳文学新闻类书籍,迅速成为非虚构领域的经典之作。翻开这本书,就如同翻开另一面的美国。
美国天然气压裂法在一个小镇造成环境污染和居民对抗巨头的诉讼和生活变化过程。典型的美国味道,维护自己的权利,抗争到底,不一定会赢,但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仅这一点上还不知道中国要走过多么漫长的道路,才能迎来曙光。
最终,仍然,以普通人的妥协而告终……并不是他们的意志不够坚定,而是他们手中的筹码和强大的资本比起来真的太少太少了。
个人感觉写的一般 逻辑一般 故事就是一个美国小镇几个被化工大厂的污染致病然后和大厂加环保部门及政府battle的故事 In summary 故事加笔法 都太一般了
中学有一道作文题是这样的——一颗鸡蛋的威力很小,但如果从30楼砸下来却能把人砸死。当时我写的是母亲,在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母亲所拥有的特质。
压裂一语双关。
你想从这本书里读出什么?刺激的情节,精彩的叙述,愤怒的吼声,还是感动的泪水?醒醒,这本书只是在告诉你这个时代下人生的一种现实,以此告诉你何为人性。
冷静不煽情,直叙了被资本和政府一起抛弃了的穷困人民。
压裂法为国家带来了廉价的能源和复苏的经济,但同时也带走了周边清新的空气、纯净的地下水和居民的健康。有得就有失,我们总是沉醉于单方面稳中有进、欣欣向荣的喜讯当中,对那些在政治和资本背后默默承受着代价的群体却缺乏同样的关注。能够倾听到每一个群体发出的声音,我想这才是新闻能够带给我们的真正价值。
承蒙近些年出版业(特别是上海译文)所赐,美国悲惨生活系列和日本悲惨生活系列非虚构作品是一本接着一本,在读《压裂的底层》之前,看评论以为这大约是“美国悲惨生活系列”+1,应该是那个熟悉的路子:一个失业与贫穷蔓延的小镇,一群贫穷但热爱生活的人们,经过与命运的不停抗争,在多方努力下,又过上了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但是真看起来。却发现远比这个路子艰巨太多,被打成原子化的个人,很难在外力的帮助下对抗能源公司,原本常见的“拯救天使”一个个折翼,整个故事蒙着一层无力和灰暗的影子,偶尔的亮光,却没有办法把人拯救出来。或许很多问题也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吧。扣一星的原因也比较简单:这本书的翻译肯定可以做得更好。
虽然作者行文始终冷静客观,甚至看不出任何感情,但是全书看下来才能真切感受到她对这些人的理解和同情,是压抑在深层的字面下的。普通民众在伪装成国家的资本面前命如蝼蚁,只有痛苦挣扎,当任何阻挡资本获利的个人被撕得粉碎时,所谓的“美国梦”真相袒露无疑。
不够精彩
對於一本獲獎的書來說,即使是很小的錯誤,也是不可原諒的。無論是無知還是智力上的不誠實。 在這個環境科學案例研究中,作者沒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論據或敘述,而是採取廉價的、令人瞠目結舌的感性做法。 還有相當數量的重復。當涉及複雜的科學數據時,這既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為了充分瞭解賓夕法尼亞州農村的社會政治、環境和法律界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更多的東西需要被吸收。 其次,一些與醫療診斷、條件和藥物有關的不準確之處。這迫使我質疑作者所提供的主題的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她越過了大部分的界限,將她的旗幟插在一個特定的陣營中——這讓她的整個立場不再具有任何中立性。 環境是值得保護的,壓裂技術造成的毒害是如此普遍和可怕。它們都值得我們去關注。正因為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它們不應該是在一出剝削性情節劇中對科學的糟糕理解。
只给中译本打了2分,实际原书值5分,那3分是给中译本扣的,比如这句:“她请鲍勃·法戈,这名她聘请的水文学家,二月初再来做一遍检测。”这不是机翻是啥?机翻也请通读修改一下啊。
应该说是写的很好,确实是“沉浸式”的感觉。不过生长于资源型城镇使我对文中所描述的种种太过熟悉,而且知道注定没有好结果,甚至比这惨烈的大有人在——是的,除了离开,别无他法。
会非常理解“道德上复杂”的一本书。书名起真好
“我的狗不会说话,”阿什莉说,她正和妈妈一起坐在地板上,腿上放着一盘意大利面,“我的马也说不了话。我是唯一一个能讲述它们遭遇的人。”
我们都要向斯泰茜·黑尼学习,哪怕再渺小,也要发声!如果恰巧作为有能力的“倾听者”,我希望你不要一面答应会帮助她的,一面消失不见。那样的世界是多么可怕啊?
污染的水源,有毒的空气,为了使其他人有电可用,他们为“资源诅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权力和资本把这叫做“进步”。“一想到阿什莉将成为等待雨水的新一代,斯泰茜就感到悲从中来。”
“她听新闻报道说,天然气产业能使这一地区的工业重获生机,这让她想到父亲和那一辈人的失业。”然而从来没有生机属于边缘底层人民,只有癌症、毒品与污染……读这本书也让我想起自己或他人,“哈皮佬”们的故乡。扣两星吹毛求疵:翻译不够完美,有些生造词,甚至还有“高大上”……呃呃;另作者的态度偏自由派,总是强调“不是环保主义者”“想法不算激进”,窝火。
> 压裂的底层
21 有用 新经典 2022-01-11 15:31:15
普通人如何对抗资本和权力的绞杀?琥珀2022年第一本新书、重磅纪实作品《压裂的底层》即将问世!这本书来自《纽约客》顶级撰稿人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她长达七年深入污泥和废水,谱写了一首鸡蛋对抗高墙的纪实悲歌。这本书出版后便获得所有新闻人都想得到的至高荣誉——普利策奖,并在出版不到三年时间入选《GQ》21世纪50本最佳文学新闻类书籍,迅速成为非虚构领域的经典之作。翻开这本书,就如同翻开另一面的美国。
5 有用 夕颜 2022-04-05 20:02:03
美国天然气压裂法在一个小镇造成环境污染和居民对抗巨头的诉讼和生活变化过程。典型的美国味道,维护自己的权利,抗争到底,不一定会赢,但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仅这一点上还不知道中国要走过多么漫长的道路,才能迎来曙光。
3 有用 CoraGuo 2022-04-04 07:53:58
最终,仍然,以普通人的妥协而告终……并不是他们的意志不够坚定,而是他们手中的筹码和强大的资本比起来真的太少太少了。
4 有用 teddyac 2022-03-30 18:25:46
个人感觉写的一般 逻辑一般 故事就是一个美国小镇几个被化工大厂的污染致病然后和大厂加环保部门及政府battle的故事 In summary 故事加笔法 都太一般了
3 有用 CChaos 2022-04-03 22:14:23
中学有一道作文题是这样的——一颗鸡蛋的威力很小,但如果从30楼砸下来却能把人砸死。当时我写的是母亲,在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母亲所拥有的特质。
2 有用 anne 2022-04-02 10:42:14
压裂一语双关。
0 有用 Ashen 2022-04-02 10:12:08
你想从这本书里读出什么?刺激的情节,精彩的叙述,愤怒的吼声,还是感动的泪水?醒醒,这本书只是在告诉你这个时代下人生的一种现实,以此告诉你何为人性。
2 有用 冰冰小生 2022-04-02 21:48:53
冷静不煽情,直叙了被资本和政府一起抛弃了的穷困人民。
1 有用 连过11人 2022-04-05 17:11:51
压裂法为国家带来了廉价的能源和复苏的经济,但同时也带走了周边清新的空气、纯净的地下水和居民的健康。有得就有失,我们总是沉醉于单方面稳中有进、欣欣向荣的喜讯当中,对那些在政治和资本背后默默承受着代价的群体却缺乏同样的关注。能够倾听到每一个群体发出的声音,我想这才是新闻能够带给我们的真正价值。
1 有用 消费主义小可爱 2022-03-26 18:21:17
承蒙近些年出版业(特别是上海译文)所赐,美国悲惨生活系列和日本悲惨生活系列非虚构作品是一本接着一本,在读《压裂的底层》之前,看评论以为这大约是“美国悲惨生活系列”+1,应该是那个熟悉的路子:一个失业与贫穷蔓延的小镇,一群贫穷但热爱生活的人们,经过与命运的不停抗争,在多方努力下,又过上了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但是真看起来。却发现远比这个路子艰巨太多,被打成原子化的个人,很难在外力的帮助下对抗能源公司,原本常见的“拯救天使”一个个折翼,整个故事蒙着一层无力和灰暗的影子,偶尔的亮光,却没有办法把人拯救出来。或许很多问题也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吧。扣一星的原因也比较简单:这本书的翻译肯定可以做得更好。
2 有用 看不到我! 2022-02-24 09:08:45
虽然作者行文始终冷静客观,甚至看不出任何感情,但是全书看下来才能真切感受到她对这些人的理解和同情,是压抑在深层的字面下的。普通民众在伪装成国家的资本面前命如蝼蚁,只有痛苦挣扎,当任何阻挡资本获利的个人被撕得粉碎时,所谓的“美国梦”真相袒露无疑。
0 有用 Stella 2022-03-20 11:28:59
不够精彩
4 有用 ChristopherTin 2022-03-10 18:29:51
對於一本獲獎的書來說,即使是很小的錯誤,也是不可原諒的。無論是無知還是智力上的不誠實。 在這個環境科學案例研究中,作者沒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論據或敘述,而是採取廉價的、令人瞠目結舌的感性做法。 還有相當數量的重復。當涉及複雜的科學數據時,這既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為了充分瞭解賓夕法尼亞州農村的社會政治、環境和法律界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更多的東西需要被吸收。 其次,一些與醫療診斷、條件和藥物有關的不準確之處。這迫使我質疑作者所提供的主題的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她越過了大部分的界限,將她的旗幟插在一個特定的陣營中——這讓她的整個立場不再具有任何中立性。 環境是值得保護的,壓裂技術造成的毒害是如此普遍和可怕。它們都值得我們去關注。正因為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它們不應該是在一出剝削性情節劇中對科學的糟糕理解。
3 有用 zanie 2022-03-18 22:27:35
只给中译本打了2分,实际原书值5分,那3分是给中译本扣的,比如这句:“她请鲍勃·法戈,这名她聘请的水文学家,二月初再来做一遍检测。”这不是机翻是啥?机翻也请通读修改一下啊。
0 有用 朵朵小时候 2022-03-10 00:10:26
应该说是写的很好,确实是“沉浸式”的感觉。不过生长于资源型城镇使我对文中所描述的种种太过熟悉,而且知道注定没有好结果,甚至比这惨烈的大有人在——是的,除了离开,别无他法。
0 有用 jiu 2022-03-09 23:56:35
会非常理解“道德上复杂”的一本书。书名起真好
1 有用 罂粟 2022-03-10 09:43:42
“我的狗不会说话,”阿什莉说,她正和妈妈一起坐在地板上,腿上放着一盘意大利面,“我的马也说不了话。我是唯一一个能讲述它们遭遇的人。”
0 有用 Rainbow🌻 2022-03-12 00:30:23
我们都要向斯泰茜·黑尼学习,哪怕再渺小,也要发声!如果恰巧作为有能力的“倾听者”,我希望你不要一面答应会帮助她的,一面消失不见。那样的世界是多么可怕啊?
2 有用 半半 2022-02-12 17:46:11
污染的水源,有毒的空气,为了使其他人有电可用,他们为“资源诅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权力和资本把这叫做“进步”。“一想到阿什莉将成为等待雨水的新一代,斯泰茜就感到悲从中来。”
0 有用 10吨煤 2022-02-12 21:31:06
“她听新闻报道说,天然气产业能使这一地区的工业重获生机,这让她想到父亲和那一辈人的失业。”然而从来没有生机属于边缘底层人民,只有癌症、毒品与污染……读这本书也让我想起自己或他人,“哈皮佬”们的故乡。扣两星吹毛求疵:翻译不够完美,有些生造词,甚至还有“高大上”……呃呃;另作者的态度偏自由派,总是强调“不是环保主义者”“想法不算激进”,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