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 短评

热门
  • 4 固力果 2022-07-05 02:07:07

    阿伦特在纯真的爱与理性中书写概念,人为着开端启新而生,把世界荒漠重建为爱与归属的家园 ,这种希望感太迷人了(海德格尔扣分啊

  • 46 白田珍寶金 2022-02-22 20:01:03

    宣布阿伦特是我继伍尔夫之后最爱的女人

  • 12 7700 2021-12-13 20:36:42

    读实践者和思想家的传记不同之处在于:读完前者你可以立马掌握一堆吹牛侃大山的素材,而读完后者你可能会想花10倍乃至更多的时间去“重回经典”。

  • 3 Bigbigtingting 2022-05-23 06:36:01

    倒不是作者写得多好,是阿伦特真的特别特别值得读!!

  • 2 东林遗孤 2023-05-28 22:00:11 北京

    阿伦特和海德格尔的分野本质上是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之争,我支持前者,但我同样反对阿伦特用共和主义反对自由主义。为详解《人的境况》看这本书,还不错,但太康德了。

  • 28 江边鸟 2022-02-04 19:29:28

    “尽管人终有一死,却不是为死而生,而是为着开端启新而生的。”这个系列读到最后才发现这本是我最爱的,爱死了阿伦特!

  • 2 啥姆雷特6号 2024-10-26 19:47:55 湖南

    中国学者最爱写的既不像导论也不像研究专著的假通俗学术读物,又不简明清晰又没学术贡献。看了后记才反应过来,哦难怪,原来是博士论文顺手改的。有关劳动、工作、行动那章写得最清楚,其他地方都很车轱辘话,特别是和其他哲学家的比较研究,语焉不详。感觉一般大众看了会崩溃这什么玩意儿然后把书扔一边吧。

  • 1 Z.C 2023-11-25 15:23:45 湖南

    与其说是一本传记,不如说是一本引用大量文献堆砌起来的阿伦特作品导读,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理解阿伦特的思想…但阿伦特这种不被归类who care的态度真的很有魅力啊,展现了什么叫“无所凭依地思考”(PS:比波伏娃格局更大

  • 3 Vinland 2021-12-13 14:54:51

    蛮不错的导读,对阿伦特的生平和主要著作都有很精到的介绍。作者是阿伦特作品的主要译者,文笔也还流畅。 人的复多性、公共空间、积极的行动这几个概念贯穿阿伦特的始终,可惜《the mind of life》没写完,还是挺遗憾的。 我还是很讨厌海德格尔!

  • 14 澄因 2021-11-11 12:27:07

    看过王寅丽教授的几本阿伦特经典译作,特别精彩,自然写的阿伦特评传也是在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精深研究基础上的上乘之作!

  • 11 一张 2022-01-25 14:32:02

    译者写的导读,复习《人的境况》。

  • 1 罗上之 2023-07-07 20:39:09 山东

    “相比于私人领域的公共面孔 公共领域的私人面孔 更智慧,更美好”

  • 0 蜷缩的芭蕉 2021-11-28 22:25:46

    通过阿伦特著作对其思想做了很详细的介绍,扎实的著作导读。

  • 1 SJL豆瓣酱 2022-01-14 22:29:57

    看完电影《汉娜阿伦特》之后读了这本汉娜阿伦特的思想传记。非常扎实的思想史,脉络清晰可见,阿伦特一生的思想贡献大约有三,正好对应本书副标题的爱、思考与行动。爱对应她早期对基督伦理的“爱”思考和晚期对内在心智生命的思考,这部分看不懂。思考,指的是借由艾希曼审判对“平庸之恶”的反思,行动指的是她对一系列政治哲学的反思和新述。新年第一本,太难懂了。

  • 1 巴特 2022-01-11 00:06:31

    非常扎实的导读,也是对汉娜·阿伦特的持平研究。推荐!

  • 0 在明远湖读哈特 2022-05-19 02:40:59

    中文作者里不可多得的佳作。

  • 1 🌕🌖🌗✨ 2022-05-21 20:39:41

    知道如何照料、保存和赞美世界的态度需要不断滋养自己的心灵,而其中一条途径便是在古往今来的人、事和思想里选择自己的精神家族的亲人和朋友。2022.5.20我单方面认阿伦特为姐姐。 在世界如在家中,她无所依凭的思考赋予了她独特的人格生命。 这本书真的能引我去阅读她原典的求知心,还有很想看她和她博导雅斯贝尔斯之间的书简往复。我想此刻我真正着迷的不是她“爱世界”的哲学而是她投入其中的交往式的哲学。 在没有普遍的道德规范可以依赖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对一个特殊事件做出道德判断说这是对的、这是错的? 靠扩大的思考,以人类集体的理性来衡量自己审美判断力的判断。(想击掌)这是阿伦特的想法,可是刚动笔就心脏病发作离世了。

  • 0 言不及我心 2022-11-17 22:41:52 上海

    2022-11-1(76)读得比较碎片,标记日后再读

  • 0 李晨辰 2022-11-22 20:28:39 上海

    像是写作者的论文,而非传记。但是梳理的很清楚,有助于了解作者的思想和理论。 在第二页,作家出生日期那里出错,导致我一度看不下去这本书。最后面有一处,英文字母,也出了错。为这些疏漏减一星。

  • 0 咸芭盐 2022-11-29 07:36:34 云南

    无所依凭地思考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