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放鹅记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方塘 2022-04-05 07:54:22

    大大方方的翻抄、一本正经的胡编,语言有自己的调性,还可以。开本小,字体也不大,每个故事的标题页以与正文同样的小字把标题排在最左上角,全页几乎留白,这个排版有意思,会画画的倒是可以按故事内容描上几笔,毕竟都是关于艺术家、关于书法和绘画的故事。书封有一句推荐词,说是此书在世说新语与山月记之间,是有那么点味道,不过话说回来,中岛敦的山月记那么有名了吗,可以和世说新语相首尾吗?

  • 2 CrazyCleo 2022-03-24 23:00:48

    看个乐呵还行,不知几分编排几分考据?文笔可以更精致一些,过于大白话撩。

  • 2 欢乐分裂 2022-02-18 16:11:44

    3.5;“那些过往,还是会随着人的离开而烟消云散。”所以,就着南柯一梦,就着羽化登仙,就着前尘往事,写下这些书画大师的奇闻轶事,不必细究真假,无谓志怪笔记或主观推演,风流意趣之外的余音;末几篇关于王、郄、谢、桓几大家族的侧写,是历史边角的温凉。封套设计成半透明朦胧状,与文本内容的确契合。

  • 1 Chole_Ma 2022-02-28 22:05:01

    很有创意的一本书。这世界就缺乏这样会讲故事的人。

  • 1 龍川白 2022-01-24 12:00:21

    装帧设计和纸质堪称业界典范了,手感像婴儿屁股,没想到阅读体验倒是粗糙的野史。叶行一像喝多了话就很多的亲戚,叭叭不停讲故事,是真是假不重要了,他又是从哪里听来的故事也不重要,有趣最重要。

  • 1 陈斯文 2022-01-24 20:33:25

    书做得很好,文字没有想象中好。撇开谈书画的内容,这种怪谈笔记体,有三本顶尖作品:本少爷《江湖异闻录》、舒飞廉《绿林记》、燕垒生《奇谭怪事录》。《绿林记》有修订新版《阮途记》,本少爷名气可能最小,但功力实在惊人,不知后来怎么不写了。

  • 3 三途畔的荷飴 2022-01-25 23:40:45

    虽然其他地方都很不错,但书中一处将对无辜者杀人谋财的行径称为情理之中,因此一言,我无法给出高分。

  • 2 江南无所谓 2022-01-28 13:11:21

    佳处甚佳,无趣处甚无趣。

  • 1 Attractor 2022-03-19 18:16:33

    极端极端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

  • 4 海伯利安 2021-12-30 22:36:02

    开始读之前知道是假的,读的过程老怀疑是不是真的。

  • 12 mumudancing 2022-03-14 10:38:57

    好可爱的文章啊,好久没看到这样幽默有灵气的作者了(想必生活中也是个有趣的人!)接下来我要去看更可爱的唐传奇和笔记小说了,感谢!

  • 22 malingcat 2022-01-05 14:35:19

    笔记体,就是中国文学的自由主义。记得某年博士入学考试,师弟出来后面有得色,说大题考了《酉阳杂俎》,能以此书考学生,是每一个落拓的夫子的幸福!叶行一也是个老豆瓣了,常被风行水上编派,明贬暗褒,大家心领神会。本书的好看不是风老师那种好看,风老师一旦御风而行根本刹不住,个人色彩过于浓郁。叶老师的好看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因为古人已死,敞开了编,可是又总能拉回来,平安降落,不会谬以千里——几十里总有的。利用笔记,向笔记里夹带私货,古人手法,叶老师玩得高明。又,纸上造物的版式设计真是一绝,封面“真像”朝里,都值得细品。最后,叶老师刻砖的画,我是买过的,祝发达!

  • 10 桃花石上书生 2022-01-04 16:07:59

    非遗继承人叶行一书写古人,就像写现代人、身边人,鲜活生动。尤其是写古代画家和书法家们,读者会觉得叶行一天天与他们同吃同睡,可亲近了(然后背后说他们坏话)。

  • 4 blueshadow 2022-01-16 23:05:30

    装帧很有意思

  • 1 冒菜王 2022-04-12 00:00:51

    3.5 不太好形容的一种“妙”,洒脱放浪,又有六七分的余韵,以书画串起整条线又多一分雅致,有些故事倒也不必在意它是真是假,有趣就好。

  • 0 Banana 2022-04-06 08:30:08

    认识了很多书画家

  • 0 闲来撸猫曼回家 2022-03-23 20:28:40

    赶房人 叶行一 的新书,好奇之,挺有意思

  • 0 水水 2022-04-01 12:54:10

    又新又古,在山在月…

  • 4 梁一梦 2022-03-28 16:47:30

    大部分拉拉杂杂,点到即止,写到哪里算哪里,写不下去就停笔,这样子挺可爱,也有了笔记文体一脉而来的简洁和余韵。之后渐入佳境,多了点企图心。书编得有点奇怪,排版没有章法应该是有意为之,但最后七篇从「世说新语」生发出去的王献之的故事,其实是名为「忏悔录」总文的七个章节,却当做独立的故事来编排,说是故意的话那就太有个性了,我只能当做粗率。「抄经生」与「抄经生的民间选手」,后者是前者的后记或附言,也当做独立故事并举。感觉就是不分大小、主次、逻辑,一股脑上。可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