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全部51册日记即将由社科院图书馆整理,浙古出版,因此本书近于「试读版」。虽然素不喜杨家人自矜门第那味儿,但也得承认,大陆这些学术名家之后,杨家无论学养还是在整理遗产上投入的心思,算得上乘。陈援庵「法高邮何如法韶山」之论固令人赧颜,不过遇夫内心适以帝乡耆旧自视,此翁心事,总于日记中借他人言而发之,读之哑然
杨先生是一个纯粹的学人,孜孜矻矻,湛深学术,成就卓著,自致隆高。为人天真和易,坦率肫挚,不失其赤子之心。逝世于风雨欲来的1956年,是学术界的大不幸,对其个人而言,却可能是一种幸运。二十三年双十一前夜阅讫于长沙望岳楼寓次,是日大降温也。
日记风格似鲁迅,简洁文字留诚信。 可读不高记读书,匆匆一阅酷暑尽。 ——纸质版读毕,干涩之内容,读书纪事! 大爱日记杨树达,记录人生放奇葩。 红尘烟水读写客,民国学人度年华。 ——当当云阅读,了解那段往事风起云烟! 已沽中华书局纸质版,今日试读之! ——Jun.9th,21:56,2023at FLG!
赶在停快递前买了一册。没想象的好看,几篇出版预热文已把华彩段落摘引得差不多了。不过整理注释很到位,尤其对人名索引的凡例说明,堪称典范。
《积微居回忆录》整理后记:“对古今人物,固有景仰,亦有微言。无论是否完全恰如其分,但皆为肺腑之言。”
遇夫先生有些辣评很有意思。其中所录陈寅恪来函一段,我个人以为可以深入解读。注释挺好,紧紧围绕杨氏一族,而非泛泛介绍。偶存破句,无伤大雅!
本书所收日记系遗落在长沙杨树达家中未被中国书店购买的手稿版《积微居日记》中的第46和50册,第46册记1948年1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之事,可见时人沟通不便,亦或是慕大师之名,杨树达家中每年逾三百余天都有贵客迎来送往之记录,这一年先生多读金文述跋文章,查郭沫若《金文大系》学其通假,用于校读甲骨、金文之书。第50册记1952年11月21日至1954年5月18日之事,此时先生读金文之余,又撰写《汉书窥管》,交往活动渐少,预备课业渐多。全书为交往人名做了索引,可以一窥先生交往实录。
主要是学习遇夫先生的读书方法,日记记录了先生每天的读书进程和写作进程。先生掌握金文通假字也是靠抄各金文书。掌握小学、精通古书,在文史领域真的为所欲为。
常借人言,似謙實矜。好名與焦慮纏繞頗深,對黃季剛之評價可堪玩味。
匆匆阅毕。可见前辈治学之法、性情、掌故等。摘抄俟诸他日。
杨每日所记虽然不长,但是很有规律。多记录访友、读书、写作诸事,时不时说说自己写文章的进程,和新的看法。他老人家在去世前不久还自己编了个日记的简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
日记精彩处多为对时人之评论,期间与鼎堂颇有争论。此外,该书第15页注释5云:“周叔厦,即周枬(1908-2004),江苏溧阳人。”周叔厦的名字似应该是周枏,而不是周枬,即《罗马法原论》之作者。
其中专门学应该做专门资料辑录:版本、古文字、训诂等
老先生似乎对时事不甚敏感,每每颂圣
休闲读物,天天治学的日记。
读罢觉得学人日记颇为有趣,杨树达先生纯学人做派,其实不少论学人的评价不经让人莞尔,其中陈寅恪札已在他处见到,而论郭沫若语可谓一语中的,另陈援庵所语法高邮不如法韶山也是妙言,噫,学人即使读史再多,仍旧不免天真做派,其中丢失的日记或许有更多劲爆内容,可惜丢失了。
花半天翻了一遍,瓜确实没有想象的多,不过还是挺有意思。整理工作非常细致,加了不少注释,而且因为整理者就是杨遇夫后人,所以有点来自家人的回忆。真心希望足本日记的整理本也能加一些注。不过偶有破句,如p36“陈侯因、(次肉)黄、帝(走亘)(齐桓公)、文(晋文公)、大保(召公)”,当作“陈侯因(次肉)、黄帝、(走亘)(齐桓公)、文(晋文公)、大保(召公)”。 可以看到遇夫先生著述的过程与思路,看完此帙感觉应该看看之前一直没有系统看的《积微居小学金石述林》《积微居甲文说》《积微居金文说》。 陈援庵致书谓遇夫“高邮岂足法,法高邮不如法韶山”,实在让人绷不住。。。
吃瓜兄赠。记事颇简略,自信自爱值得学习,文科狗当自强
有趣。和积微翁回忆录有记事详略,措辞之区别。校读一遍。
印刷精良,整理者为杨树达先生曾孙,草草阅过,不过吉光片羽,聊备一观,于金文研究者似乎价值要稍微高一些。然其价值亦不能太高估。
> 杨树达日记(一九四八—一九五四)
3 有用 殷顽民 2022-09-10 13:47:52 湖北
全部51册日记即将由社科院图书馆整理,浙古出版,因此本书近于「试读版」。虽然素不喜杨家人自矜门第那味儿,但也得承认,大陆这些学术名家之后,杨家无论学养还是在整理遗产上投入的心思,算得上乘。陈援庵「法高邮何如法韶山」之论固令人赧颜,不过遇夫内心适以帝乡耆旧自视,此翁心事,总于日记中借他人言而发之,读之哑然
2 有用 筱堂 2023-11-10 20:30:23 湖南
杨先生是一个纯粹的学人,孜孜矻矻,湛深学术,成就卓著,自致隆高。为人天真和易,坦率肫挚,不失其赤子之心。逝世于风雨欲来的1956年,是学术界的大不幸,对其个人而言,却可能是一种幸运。二十三年双十一前夜阅讫于长沙望岳楼寓次,是日大降温也。
2 有用 司马公常 2023-07-13 12:19:46 山东
日记风格似鲁迅,简洁文字留诚信。 可读不高记读书,匆匆一阅酷暑尽。 ——纸质版读毕,干涩之内容,读书纪事! 大爱日记杨树达,记录人生放奇葩。 红尘烟水读写客,民国学人度年华。 ——当当云阅读,了解那段往事风起云烟! 已沽中华书局纸质版,今日试读之! ——Jun.9th,21:56,2023at FLG!
3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22-01-22 19:50:51
赶在停快递前买了一册。没想象的好看,几篇出版预热文已把华彩段落摘引得差不多了。不过整理注释很到位,尤其对人名索引的凡例说明,堪称典范。
2 有用 七月食瓜 2021-11-20 14:33:39
《积微居回忆录》整理后记:“对古今人物,固有景仰,亦有微言。无论是否完全恰如其分,但皆为肺腑之言。”
5 有用 小米 2021-12-14 16:19:25
遇夫先生有些辣评很有意思。其中所录陈寅恪来函一段,我个人以为可以深入解读。注释挺好,紧紧围绕杨氏一族,而非泛泛介绍。偶存破句,无伤大雅!
4 有用 韧勉 2021-12-16 14:09:00
本书所收日记系遗落在长沙杨树达家中未被中国书店购买的手稿版《积微居日记》中的第46和50册,第46册记1948年1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之事,可见时人沟通不便,亦或是慕大师之名,杨树达家中每年逾三百余天都有贵客迎来送往之记录,这一年先生多读金文述跋文章,查郭沫若《金文大系》学其通假,用于校读甲骨、金文之书。第50册记1952年11月21日至1954年5月18日之事,此时先生读金文之余,又撰写《汉书窥管》,交往活动渐少,预备课业渐多。全书为交往人名做了索引,可以一窥先生交往实录。
0 有用 放逐科比 2022-10-08 21:56:58 湖北
主要是学习遇夫先生的读书方法,日记记录了先生每天的读书进程和写作进程。先生掌握金文通假字也是靠抄各金文书。掌握小学、精通古书,在文史领域真的为所欲为。
0 有用 仙林野人 2022-10-25 17:27:40 江苏
常借人言,似謙實矜。好名與焦慮纏繞頗深,對黃季剛之評價可堪玩味。
0 有用 吴楚子 2023-06-15 00:47:58 广东
匆匆阅毕。可见前辈治学之法、性情、掌故等。摘抄俟诸他日。
0 有用 初哉首基 2022-06-19 17:42:34
杨每日所记虽然不长,但是很有规律。多记录访友、读书、写作诸事,时不时说说自己写文章的进程,和新的看法。他老人家在去世前不久还自己编了个日记的简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
0 有用 毛颖 2023-02-06 16:44:23 四川
日记精彩处多为对时人之评论,期间与鼎堂颇有争论。此外,该书第15页注释5云:“周叔厦,即周枬(1908-2004),江苏溧阳人。”周叔厦的名字似应该是周枏,而不是周枬,即《罗马法原论》之作者。
0 有用 一头文猪 2023-03-08 16:38:16 四川
其中专门学应该做专门资料辑录:版本、古文字、训诂等
1 有用 默鸣 2024-12-18 21:46:50 云南
老先生似乎对时事不甚敏感,每每颂圣
0 有用 浮云能避日 2024-12-29 23:38:55 上海
休闲读物,天天治学的日记。
0 有用 江州穆瑾 2023-01-23 20:27:07 重庆
读罢觉得学人日记颇为有趣,杨树达先生纯学人做派,其实不少论学人的评价不经让人莞尔,其中陈寅恪札已在他处见到,而论郭沫若语可谓一语中的,另陈援庵所语法高邮不如法韶山也是妙言,噫,学人即使读史再多,仍旧不免天真做派,其中丢失的日记或许有更多劲爆内容,可惜丢失了。
0 有用 沙鸥馆客 2022-07-02 19:10:46
花半天翻了一遍,瓜确实没有想象的多,不过还是挺有意思。整理工作非常细致,加了不少注释,而且因为整理者就是杨遇夫后人,所以有点来自家人的回忆。真心希望足本日记的整理本也能加一些注。不过偶有破句,如p36“陈侯因、(次肉)黄、帝(走亘)(齐桓公)、文(晋文公)、大保(召公)”,当作“陈侯因(次肉)、黄帝、(走亘)(齐桓公)、文(晋文公)、大保(召公)”。 可以看到遇夫先生著述的过程与思路,看完此帙感觉应该看看之前一直没有系统看的《积微居小学金石述林》《积微居甲文说》《积微居金文说》。 陈援庵致书谓遇夫“高邮岂足法,法高邮不如法韶山”,实在让人绷不住。。。
0 有用 聲聞 2022-01-23 10:33:45
吃瓜兄赠。记事颇简略,自信自爱值得学习,文科狗当自强
1 有用 漆园吏玫 2021-12-12 10:17:18
有趣。和积微翁回忆录有记事详略,措辞之区别。校读一遍。
0 有用 楚材 2023-11-24 21:50:11 广东
印刷精良,整理者为杨树达先生曾孙,草草阅过,不过吉光片羽,聊备一观,于金文研究者似乎价值要稍微高一些。然其价值亦不能太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