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 in a Band》的原文摘录

  • 我过去是,现在也仍然是那个把一切都放在心底,在音乐里释放全部的女孩。要不是这样,我可能会成为一个反社会的人。 (查看原文)
    tiva 3赞 2021-07-04 22:09:25
    —— 引自第165页
  • 和作家或者画家不一样,乐手一旦登上舞台便无法逃避他人,甚至无法逃避自己。 ……。不久前,我正好学到“maskenfreiheit”这么一个词,意思是“面具所赋予的自由”。 (查看原文)
    南野文 2赞 2019-05-26 20:04:08
    —— 引自第17页
  • 我转得那么快,眼前的一切都模糊起来。这时你会忘记自己的身体,觉得自己完全被音乐攫住,就是这样的时刻,让巡演中所有的苦干、疲劳和厌烦都成为值得的。 (查看原文)
    Zoe 2赞 2019-11-27 23:31:14
    —— 引自第285页
  • 歌词---“她终于发现她是一个……他这样告诉她……”---是在表达这样一个观念,所谓的女人是由电影和广告缔造出来的。 (查看原文)
    南野文 1赞 2019-05-30 21:51:57
    —— 引自第167页
  • 不管是好女人、坏女人还是丑陋的女人,都曾经历过同样的痛苦:她们对一切事物都缺乏控制,只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把女性的身体作为实现权力的工具,卡伦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查看原文)
    南野文 1赞 2019-06-09 21:23:33
    —— 引自第223页
  • 有意思的是,我到现在还是经常想起柯特。虽然他有脆弱、冷漠的一面,但也总是那么容易被他人的善意打动。他选择柯妮,把自己同周围其他人隔绝开来,这是他性格中自毁的成分,与此同时,名声也把他和自己的同类隔绝开来。 我也一直记得,他是那么瘦小,像个老人那样脆弱疲惫,脸上却是一双茶碟那么大的眼睛,总在闪闪发亮,是那样天真、那样孩子气,如同散发着光晕的星辰。一登上舞台,他就变得无所畏惧,仿佛成了一个更可怕的人。有那么一瞬间,无畏与自毁交织在一起,他对这样的感觉再熟悉不过。他在演出时一头冲向架子鼓,仿佛在跳一场私下与死神交易好的舞蹈,大多数去看“涅槃”现场的人都是头一次见到这样激烈的自我伤害。 (查看原文)
    Zoe 1赞 2019-10-17 12:21:33
    —— 引自第256页
  • 我也喜欢唱《我爱你金蓝色》( I Love YouGolden Blue),每次唱起时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它唱的是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应当在世界上出现,觉得自己只会给深爱的人带来毁灭的命运,逃避一切亲密关系,完全不知所措。它总是让我忍不住想起生命中那些孩子气的男人们,他们的确如此。 (查看原文)
    Zoe 1赞 2019-10-17 12:21:33
    —— 引自第257页
  • 一天,我想着音乐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它曾经在什么地方,又是如何发展与进化的。六十年代如此受人深爱。它实现了一种理想,个体可以在一场音乐运动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这比其他任何时代都要鲜明。它和五十年代那种在性觉醒中找到的身份认同又不一样,六十年代所找到的是一种群体性的觉醒,让十几岁的少女们在一起歇斯底里地失声痛哭、推来搡去、闪闪发亮,泪水和欲望像模糊的传染病一样蔓延。六十年代末,轻松惬意、整天嗑药的嬉皮风潮中开始混进了一丝对金钱的欲望,音乐与整个运动也随之分崩离析。 (查看原文)
    Zoe 1赞 2019-10-17 12:21:33
    —— 引自第331页
  • 明星是什么?明星地位意味着成人期的暂缓到来吗?它是超越善恶的吗?明星是一个需要你去信仰的人吗一一他天不怕地不怕,生来喜欢冒险,行走在边缘也不怕失足堕落? (查看原文)
    Zoe 1赞 2019-10-17 12:21:33
    —— 引自第333页
  • 观众们花钱来看演出,他们也是花钱来看艺术家推毁自身的生命一一虚无缥缈的自由变成了一种真正的自由。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八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很相似。如今它们都成了前互联网时代的一部分。如今,对前互联网时代生活的怀旧非常普遍。那个时代是什么样?在无边无际的无知状态中漫游,寻觅些许信息的片段吗?我们现在做一场演出和那个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吗?不,还是一样的东西,依然是对超越的渴求,抑或只是一种短暂的逃离,逃离生命在厌烦、痛苦与孤独之间晃动的钟摆,就像在海边待一天,就像到山里去旅行。或许演出的全部本质其实就是如此。一个永不结束的吻一当我们花钱去看一场演出时,我们想要的就只是这个。 九十年代真的存在过吗?如今的主流美国音乐就像八十年代一样保守。实验音乐已经成为一种类型。深夜里电视上播放的音乐合集广告把八九十年代的音乐混合起来的方式让我感到不安。“音速青年”曾经艰辛而又自然而然地在毒品与贪婪的重重障碍之中杀出一条道路,冲过那些身穿华服的身体与胁肩谄笑的人群。然后,随着千禧年的临近,音乐突然全部变成悔悟和赎罪,帮助那些毫无头脑、颓废堕落的人爬上成功的顶峰。 335 (查看原文)
    Zoe 1赞 2019-10-17 12:21:33
    —— 引自第335页
  • 或许有人觉得,一个多年来因理性低调而受到尊敬,被视为榜样和偶像的女人本应更加隐忍高贵,面对伤害亦不出恶声。然而宁愿打破几十年的神话,宁愿丧失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不愿有一分钟生活在谎言之中;诚实坦率地承认和面对自己的悲伤、愤怒与憎恨,不肯丝毫假装成自所不是的样子 —正如很多摇滚音乐人所标榜的,真诚是摇滚乐最大的美德之一,我想不出比这更摇滚的事情了。 (查看原文)
    珍珠饴🐰 1赞 2020-11-05 13:53:00
  • 那些厌倦了媒体给所有场景和类型都冠以短视、廉价名字的人,给这种现象命名为“无浪潮”,它包括了电影视艺术和地下音乐等各种东西。但这也令它难以被定义。基本上,它就是反各种“浪潮”,所以严格来说,无浪潮甚至根本不能算作一种运动,甚至根本就不应该有名字。它也是一种对音乐中的“新浪潮”的直接回应,比如那些更商业化、更旋律化、更能随之起舞的朋克乐、“金发女”、“警察”( Police)、“传声头”( Talking Heads)很多人都觉得他们是一种蹩脚的背叛。无浪潮场景中的很多人都是训练有素的艺术家,来到组约以后爱上了音乐,把它当做一个分支项目来做。比如“理论女孩”的格伦・布兰卡,他是搞戏剧的,吉他理论家和作曲家里斯·卡萨姆 Rhys Chatham)曾经跟拉・蒙特・杨和菲利普·格拉斯 学过音乐。尽管“音速青年”和这一场景有关联,但把我们称为“无浪潮”是不正确的。我们的音乐并不是无浪潮,我们在它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东西。 (查看原文)
    珍珠饴🐰 1赞 2020-11-05 13:53:00
  • 女艺术家也在兴风作浪。女权主义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 Barbara Kruger)有设计师背景,她把图像和文字安放在不同层次,内容围绕着商业社会灌输给每个人的关于权力、性、消费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观念。她把黑白杂志照片和鲜明的红底白字结合起来一一“你的身体是战场”或“我买故我在” 芭芭拉仿佛在俯视观者,这可能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但却让我非常着迷。她的艺术都是关于破除陈词滥调。珍妮・·霍尔泽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她一开始以海报的形式进行创作,后来演变为用LED灯在巨大的建筑或公告牌上显示出指令一般的字样,比如“你是我的”,或仅仅是“我的皮肤”。还有路易丝・劳勒( Louise Lawler),她从艺术界正在发生的现象中取材一一商业化趙势、受欢迎的艺术家如今有了客户的轮候名单、“美”变成了供需市场上的物品一一她为各种艺术品拍照,拍它在博物馆和富有的收藏者家中是被如何展示的,还有画廊和博物馆中那些慢吞地踱过雕塑和装置艺术的观众。 (查看原文)
    珍珠饴🐰 1赞 2020-11-05 13:53:00
  • 我也感觉到了自己作为歌手的局限。乐队刚一开始的时候,我唱歌的方式是带有节奏感的吟通,有时会爆发一下,因为我们用到了许多不同的吉他调音法。听老的节奏布鲁斯唱片时,你会发现那些女歌手唱得都很凶狠粗暴。但是一般来说,女人是不能粗暴的。就像“艺术”与“技术”之间那条著名的分界线:艺术、疯狂、突破界限,这是男人的勾当:而技术、控制与精巧则是女人的工作。从文化上而言我们不允许女人那么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因为那样很可怕。对于这样的女人,我们不是回避她们就是把她们视为疯子。用力过猛、过于强硬的女歌手在往难以持久。她们是昙花一现,是天边划过的闪电或流星一就像詹尼斯乔普林( Janis Joplin),就像比莉·荷勒黛。但是要做一个突破界限的女歌手,意味着你得呈现自己不那么性感的一面。到最后,女人应当是维持这个世界的力量,而不是毁灭的力量。所以“比基尼杀手”的凯 瑟琳・汉娜( Kathleen Hanna)オ那么伟大。“女孩力量” girl power)这个词和凯瑟琳在九十年代发起的暴女运动 ( Riot Grrl)密不可分。“女孩力量”后来被“辣妹”借用 (查看原文)
    珍珠饴🐰 1赞 2020-11-05 13:53:00
  • 所谓的女人是由电影和广告缔造出来的。我当时在读伟大的女性主义作者导演茱莉亚・克里斯特瓦( Julia Kristeva)关于“男人的 光”的随笔以他论总是被动的女主 是主动的男主角”观念的书籍。 在比较个人化的层面上,《震颤地狱》反映了我在身份认同方面的斗争・以我对自身的怒。女孩子在长大成人期间都有取悦他人,以及把自身权力让渡给他人的经 ,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明我的意思所有人也都应该明白,有时候男人会通过攻击性和操纵性的方式来对这个世界行使权力,他们用“赋权”( empower)这个词来形容女 性的时候,其实是在维护自身的权力与控制权。离开洛杉矶多年之后,我那个疯哥哥的话还会时时在我耳边低声回响,我要告诉你所有朋友了。回忆过去,甚至是思考当下,我还是不明白,我真的被“赋权”了吗?如果你不得不掩饰自己极度敏感的天性。你还是一个真正的“强大的女人”吗?有时候,另一个声音会回响在我的脑海,低声言说着这些念头。这个声音告诉我,只有当我既容许自己脆弱,同时又推动自己离开熟悉的舒适区的时候,演出才会真正精彩。我把这种感觉比喻为一个激烈而又无比真实的梦境:仿佛从悬崖上一跃而下,但并不会摔死。 尽管我想不起来麦当娜从何时起不再是音乐场景的一部分,但我还记得她当年大踏步地进人流行文化世界时的样子。她尽量利用自己的性感,自觉地包装自己,改变自,以便取悦观众 (查看原文)
    珍珠饴🐰 1赞 2020-11-05 13:53:00
  • 开始弹贝斯之前,我只不过是一个爱幻想的女孩。置身能量顶点之下是什么样的感觉?在我身上有两个男人,他们的吉他互相交叉,如同因自恋和男人情谊而瑟瑟发抖的雷电之狐。多么恶心,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平凡的渴望吗?有多少老祖母都曾经渴望把脸贴到埃尔维斯的胯骨上,又有多少男孩希望被史蒂夫・阿尔比尼2的吉他抽打呢? 站在舞台中央,我是“音速青年”的贝斯手,音乐在我四面八方响起。作为女人,至高的境界就是看着所有人都在看着你。掌控舞台,不要打破表演的咒语,这就是麦当娜那种艺人光彩照人的秘密。简单的流行音乐结构维持她表面的形象,而她真正的自我则保持着神秘 她真的那样性感吗?巨大的不和谐音、不清晰的旋律创造出乐队自身的模糊性:我们真的这样暴力吗?正是这种语境,让我可以保持匿名的感觉。由于多种原因,比如迷恋弹吉他的男孩、比如希望尽可能保持平凡,做一个女贝斯手是 最理想的,因为“音速青年”音乐的漩涡让我忘记自己是女孩。我喜欢置身一个软弱的位置,然后让它强大起来。 后来,我开始偶尔给Spin杂志写摇滚评论,那时候它比《滚石》更嬉皮,更面向校园,更另类。当然,这是经过我们公关人员安排的,虽说杂志的出版人和董事长的儿子小勃・古西奥尼( Bob Guccione Jr。)不喜欢“音速青年”。除了报道我们乐队的文章,我写东西也是一种间接的推广方式。 九十年代初,地下女权主义朋克摇滚运动“暴女运动”仍然在抵制媒体,这是很有道理的。“比基尼杀手”和其他女子乐队不想被公司化的白人男性世界笼络和利用,最终变成自己无法控制的商品。后来,柯妮拉芙扮演起了媒体一直在寻觅的角色,一个激情四溢、充满黑暗的朋克公主,拒绝按规则行事。没有人质疑过她那狼蛛式洛杉矶魅力背后的混乱一一反社会人格与自恋一一因为这就是摇滚乐,这是精彩的乐!《娃娃零件》( Doll Parts)多棒的歌词!我在凯勒的阴影之下艰难地度过了童... (查看原文)
    珍珠饴🐰 1赞 2020-11-05 13:53:00
  • 和大多数新妈妈一样,我也发现,不管你希望养育孩子的体验有多么公平,多么应当享,也不管男人觉得父母应该多么平等,一切确实是不平等的。根本就做不到大多数养育孩子的职责都要落到母亲肩头。有些事情,比如洗衣服自己去做要比一点点教別人容易多了。还有此事情是生理上的。可可儿期的时候,她一哭我马上就能感觉到,这是身体的本能,因为这时我也开始涨奶了。瑟斯顿就不会有同样迫切的感觉,当然所有男人都是一样你想让哭声停止,不仅仅是为了安抚婴儿,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好受。这并不妨碍男人成为好爸爸,但的确会让女人觉得孤独,要知道两人本来说好平均分配劳动的。这种变数也影响到我们关系的其他方面 (查看原文)
    珍珠饴🐰 1赞 2020-11-05 13:53:00
  • 当时我正在读一本名叫《母女革命》( Mother Daughter Revolution)的书,是关于七十年代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它写了当时的女权主义强调逃出家庭,没能处理好母女关系。我没能读完这本书一一一个新妈妈哪儿有时间和精力阅读?一但我记得这本书里说毎个女人都会有取悦他人、让自己变得完美的压力,然后又把这种压力投射到女儿身上。这观点真是不能再好了。没有女人能够摆脱她不得不做的事情,没有人能扮演好所有的角色一一母亲、好搭档、情人,以及工作场合中的竞争对手。《麻烦小女孩》写的是渴望能被别人按照真实面目来对待,渴望能把自己不是“好女孩”但却真实坦率的一面表达出来 (查看原文)
    珍珠饴🐰 1赞 2020-11-05 13:53:00
  • 在《怀疑的阴影》里,我试图写出一种与陌生人四目相接后产生的内心联系。你在那双眼睛里发现各种各样的东西,感觉那道视线凝视着你,然后又移开了,有时候你能在目光中找到性爱的意味。这首歌想象如果你真的遵从这种感觉采取行动会怎样,之后发展成低俗电影式的黑色小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无法阻止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 (查看原文)
    vousmefatiguez 1赞 2021-02-08 00:16:39
    —— 引自章节:None
  • 休息室和厕所也是。所有巡演女乐手都有一段关于巡演各站后台更衣室和脏厕所的精神创伤史。CBGB就是一个早期的好例子。那儿的厕所没有门,也没有马桶。水槽是破的,墙上和镜子上到处都是涂鸦。大多数摇滚俱乐部的后台都没有专门给乐手用的厕所。想换衣服或小便就得穿过整个热烘烘、满是臭汗味的俱乐部,尽量让衣服和脚别沾到地面。一般厕所里只有一两个马桶,经常都要排队等,而且马桶还常常被厕纸堵住,水箱常常不能冲水。音乐节上的厕所是另外一种糟法,就是一排恶心的移动坐便器。如今我真是再也受不了那些灯光昏暗、丑陋恶心的休息室和破破烂烂的厕所,所以我才明白自己是真的老了ー一到了一定年龄,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对这些东西说不。 (查看原文)
    tiva 1赞 2021-07-06 09:24:47
    —— 引自第301页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