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原作名: Der Überläufer
译者: 赵登荣
出版年: 2021-11-1
页数: 320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名奖作品·互文
ISBN: 9787521330571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名奖作品·互文”系列,名家名作,全新装帧。
★西格弗里德·伦茨,与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齐名的德国当代杰出作家。曾获多项著名文学奖的肯定。2014年德国文坛更设立了两年一度的“西格弗里德·伦茨国际奖”。
★莫言、余华推崇备至的作家。
★《投敌者》为西格弗里德·伦茨生前仅有的未发表的长篇小说,直到作家逝世之后才问世,迟到了65年。2016年甫一出版,便成为德语文坛的重大事件并登上销量榜首。
————————————————————————
内容简介:
这是二战中的最后一个夏天,从东部前线一直传来坏消息。来自马祖里地区吕克的士兵瓦尔特·普罗斯卡不得不滞留在一支驻扎于森林堡垒里,负责警卫铁路线的小分队里。灼人的烈日、蚊虫的叮咬、游击队的持续进攻,还有被大部队抛弃的打击,持续折磨着他们。指挥小分队的下士的命令也变得愈...
编辑推荐:
★“名奖作品·互文”系列,名家名作,全新装帧。
★西格弗里德·伦茨,与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齐名的德国当代杰出作家。曾获多项著名文学奖的肯定。2014年德国文坛更设立了两年一度的“西格弗里德·伦茨国际奖”。
★莫言、余华推崇备至的作家。
★《投敌者》为西格弗里德·伦茨生前仅有的未发表的长篇小说,直到作家逝世之后才问世,迟到了65年。2016年甫一出版,便成为德语文坛的重大事件并登上销量榜首。
————————————————————————
内容简介:
这是二战中的最后一个夏天,从东部前线一直传来坏消息。来自马祖里地区吕克的士兵瓦尔特·普罗斯卡不得不滞留在一支驻扎于森林堡垒里,负责警卫铁路线的小分队里。灼人的烈日、蚊虫的叮咬、游击队的持续进攻,还有被大部队抛弃的打击,持续折磨着他们。指挥小分队的下士的命令也变得愈发愚蠢而毫无人性。士兵们只能自我封闭、自我救赎:有的与一只大梭子鱼做绝望的斗争,有的渴求死亡,有的疯狂错乱。普罗斯卡越来越多地拷问自己:究竟什么更重要,职责抑或良心?谁是真正的敌人?他该如何行动,而不成为罪人?还有汪达,这个他无法忘怀的波兰姑娘,她在哪里?
————————————————————————
媒体评论:
一部关于一场毫无理性的战争、关于义务与良心的冲突、关于行动与罪责的矛盾的长篇小说。
——《斯图加特报》
《投敌者》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是伦茨所有著作乃至德国战后文学中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福尔克·韦德曼《明镜》周刊
这部小说是对那个时代动人心魄的见证,是对战争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并且,正如每部优秀的战争小说那样,是对人性绝望的辩护。
——德克· 沃尔特斯《拿骚新报》
西格弗里德·伦茨对战争的描写是极其细致的,甚至是过于尖锐的,但是它正如一份尸检报告一样客观并且直接。
——鲁特·本德尔《莱比锡人民报》
投敌者的创作者
· · · · · ·
-
西格弗里德·伦茨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
德国文学界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荣获过多项重要的奖项,其中就包括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市的歌德奖,德国书业和平奖以及2009年列奥·科佩列夫和平与人权奖。因伦茨对德语文坛的巨大贡献,2014年德国文坛更设立了两年一度的“西格弗里德·伦茨国际奖”。1951年起伦茨大量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品文以及舞台剧本陆续在德国出版,其成名作《德语课》更是战后德国乃至全球广为流传的小说之一。
译者简介:
赵登荣
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副主任。主要译著有《失物招领处》、《荒原狼》(合译)、《保护网下》(合译)、《悲剧的诞生》、《卡夫卡谈话录》、《致亲爱的母亲》、《海涅全集》(卷九)等;主编《杜登德汉大词典》、小说集《不安宁的夜晚》等;合编《基希报告文学选》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小面包想道:“我射偏了,谢天谢地。换作父亲,也会打我。他跟瓦尔特有某些相似的地方。正义不是住在拳头里,而是在头脑里。正义感不取决于个别人的精神。精神是永恒不朽的。一一因此,对一个过了一辈子精神生活的人而言,死又意味着什么呢。最多也就什么都不是。不管怎样,这是从这个世界的世俗愁苦中解 人应该更多地思考道德的东西,还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道德的东西不是到处有用。有用的东西不总是符合道德。例如:国家理论。恶毒,虚伪,残酷,这些东西在毫无顾忌地应用着。对 Der Uberlaufer 177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7页 -
此,正是这样行事的某些国家总有现成的令人惊诧的答案等着你所谓袖口一抖,解释就有”。他们这样回答:如果所有人都是天使,国家就能放弃使用这些手段。阴险的嘲弄。暴君的辩术。能把热情关进理智的牢笼吗?到底什么是法律?有序的、有控制的残暴。一一我为什么坐在这里?我为什么来到这里,而没有任何反抗?为什么这样?因为不然的话,他们就打死我了?面对国家的义务是一种干瘪的热情。铁罐头里的狂热,可保存,可寄送,能无限存放。只要轻轻地击打两下,无足轻重地击打,就漏了。一个国家应该像自然那样有道德、讲道义。在这里只能有道德的臣仆,或者良心的臣仆。谦卑该成为宪法宗旨;第一条:慈悲。风当议员,还有土地。一一到底谁躺在路堤上?我看见他倒下。我现在知道了我以后要朝谁开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投敌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两次“投敌”,两种抗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性光辉的闪现,无一不存在于矛盾之中。 《投敌者》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普罗斯卡在东方战线的战争经历。在战争中,个体生命被毫无意义地碾压,相熟的战友无声无息地死去,时日如同被打出的子弹一样,也被白白浪费。伦茨再现了残酷而琐碎的战争场景,战争... (展开)
两次投敌却让人同情,渺小的生命背不动太多的罪

一封信:一个没有被原谅的罪人

“一本必须坐着读的书”——《投敌者》阅读分享会对谈记录(嘉宾:赵登荣、张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8月25日10:00,“迟到65年的大师‘新’作——西格弗里德•伦茨《投敌者》新书发布暨阅读分享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投敌者》译者、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赵登荣和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辉。两位嘉宾都对德国文学与文化研究颇... (展开)
一个背叛者的救赎之路

平庸也是罪:一个叛徒的困境与自我修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by 王白石云 若干年前,当凯特·温斯莱特凭借在《朗读者》里细腻传神的表演摘得奥斯卡小金人时,她倾情演绎的汉娜也在不少影迷的内心掀起了难以言表的观影困惑。 当法官一次次以数条陨落的生命来质问这名纳粹战犯的良心时,她只是一遍遍义正词严地强调:“我是听命行事,难道这... (展开)
没留下任何印象的战争故事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7.8分 247人读过
-
Hoffmann und Campe (201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互文·全部图书豆列 (互文)
- 2020--2025年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 (鲸岛)
- 国内出版的德语文学(2018——) (宝王白奖评委)
- 2022购书目录 (思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投敌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补特伽罗 2023-05-22 00:23:48 上海
伦茨怎么舍得这本书一直拖到死后才出版?26岁的他也太强了。忏悔不能的变节者,精神错乱的夏天,分崩离析的纳粹小队,负隅顽抗的森林堡垒……几乎每一个场面都有电影的质感。洒狗血般的罗曼蒂克下一秒就被战场上的硫磺气味击碎,和大梭子鱼搏斗陷入疯狂的士兵戏仿《老人与海》很绝。
0 有用 Magnolia 2025-07-02 05:04:41 上海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