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先生到中国的书评 (13)

三个同名的苏格兰商人,居然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钥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转载自欧洲价值公号,作者:叶克飞 原贴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uvCRXC-ZRGYKui5rzCniw “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财库,广州的乔治·史密斯帮助他的客户将私人资产从印度汇往英国。在此过程中,他还帮助维持了公司在中国的茶叶贸易,确保该公司在广州有足够的白银... (展开)
我读︱《史密斯先生去中国》:18世纪英国商人海外创业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转载自澎湃私家历史,作者:魏怡多 原贴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900311 18世纪对于英国来说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世纪,也是英帝国构建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百年的时间里,英国积极谋求海外扩张,从欧洲一隅跃居世界中心,虽然中间经... (展开)
在欧洲人到达中国的早期,三位史密斯先生见证了中英贸易的现实
个人命运在时代的大潮中会有什么表现呢?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还是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但无论如何,个人都会染上时代深深的烙印。对于个人命运的追溯同样是对于一个时代的回顾。 15世纪末,随着达伽马发现了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线,东方的财富之路就开始了。大量的欧洲冒险者踏上了...
(展开)

三位史密斯,一扇新窗户
前两年看过《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 这是一部关于现代世界起源的历史好书 。一般我们都将英国视为现代文明的发源地,而这部书更具体的强调了苏格兰的历史作用。 张维迎有一次去苏格兰,结果发现这里只有800多万人,200年前才100多万人,但可以数出几十位为人类做出了...
(展开)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关系“一瞥”
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之后,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英国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虽然在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之前,中英之间就已经存在有贸易关系,但总的态势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所以马戛尔尼使团的重要任务就是,与中国建立外...
(展开)

个体故事如何融入全球脉络? ——韩洁西《史密斯先生到中国》与全球微观史研究取向的启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 / 陈贤波(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茜(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 “短促的生活,只是出于偶然才有机会留在书本或文献中”,福柯(Michel Foucault)早年名作《无名者的生活》以此强调,研究者应努力开掘历史记载中的“卑微者”“无名者”以及“那些毫... (展开)
史密斯先生到中国:一份全球微观史的书写模范
作者借由三个同名苏格兰散商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18世纪英国-印度-中国间金融体系的铺展和危机,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微观全球史书写范本。 作者展现的高超技巧是:即使相关材料有缺失,仍能数次“旁敲侧击”式地对历史时空的场景加以还原(最妙的当属以广州的乔治·史密斯之子女名...
(展开)

百年前的史密斯先生们,来中国做生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不是因为茶,史密斯先生或许就不会去中国了。” 关于发生在晚清中国的鸦片战争及其后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读者们必不会陌生。相关的历史研究成果已颇多。一般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挽回贸易逆差,英国人对中国茶叶与瓷器等商品的需求近乎狂热,但中国人对洋货的兴趣... (展开)
微观史撬动大历史的杰作
以下是对《史密斯先生到中国》的深度点评,结合其研究方法、内容创新与学术价值: 📚 一、研究方法:微观全球史的典范 以小见大的叙事革新 本书以三位同名苏格兰散商“乔治·史密斯”(马德拉斯、广州、孟买)为线索,通过他们的商业活动重构18世纪英帝国在亚洲的金融网络。...
(展开)

冷眼向洋:自信与强硬
《史密斯先生到中国:三个苏格兰人与不列颠全球帝国的崛起》一书,透过三个同名为“乔治·史密斯”的苏格兰商人极其代表的“散商”群体,展示了大英帝国在全球扩张的内部运作与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虽说最终引发了英帝国对中国武力威胁的野心,但我却看到了乾隆在位期间的那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