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后果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鄭巨源 2022-11-15 17:12:01 浙江

    书名翻译所用的“后果”带有负面含义,实际作者并没有强调现代性的缺陷,不如翻成《现代性的影响》

  • 5 月印万川 2022-06-02 15:24:17

    318非社会学专业不易读懂,需要二刷

  • 12 冷麦子 2022-05-20 15:48:25

    更多像是吉登斯探讨后现代性的论文,其中某些观点更多是作者的一种美好幻想表述。但不失为让我从此爱上社会学的开门钥匙。

  • 4 乙左左 2022-05-21 09:50:54

    分析现代性四个制度性维度背后的机制来源:时空间离、脱嵌机制和反思性。观点明确,对抽象体系的信任则用来解释现代性制度的本质,从货币体系、专业知识体系、儿童本体性安全等方面入手。后现代性的乌托邦构想显得理想化,不过这已也在作者的思考范围,比如他说“乐观地认为权力集中的代理人将积极参与有可能削弱其自身地位的运动,也是极为短视的。”并补充道“权力并不总是被用于获取局部收益,也不总是被用作压迫的工具,现实主义的要素仍然占据着核心位置。”

  • 3 银子 2022-11-11 23:04:55 安徽

    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的人们对于社会的反思,在当下的危机中得到印证,而且似乎这种“后果”必然性的论述赋予了人们新的“手段”应对“从今往后末日即将到来”覆盖之下的很多事情/没想到在这里,不仅给我的很多疑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解答,还给我不久前说的玩笑话找到了理论支持:现代人的快乐,往往都是建立在一些“理所当然”之上(´-_ゝ-`)/“正是风险最大的时候,命运就最容易重出江湖。”

  • 4 phxfed 2022-09-21 06:06:41 广东

    不是一种好的行文习惯,观点本身不难理解,但吉登斯用刻意且繁复的写作方式层层堆叠将简单的观点包装成了晦涩的形式。用《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话来说,确实有深意蕴藏其间,部分观点也很有启发性,但如果将整本书转译成只相当于一半篇幅的直白文字,其结果不会让人特别印象深刻。实际上从教科书《社会学》和工具书《社会学基本概念》看来,吉登斯完全拥有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学的能力,只能说这本书是在刻意迎合社会学领域的一般论文写作方式。

  • 0 Untitled 2022-09-27 18:30:04 安徽

    不断地切分和囊括,试图结构化地呈现现代性的全面图景。理论化的触手常常伸向意外的地方。

  • 0 momo 2022-10-27 20:04:33 新疆

    一本不到两百页的小书,我看了差不多七个小时,对我这种看惯小说的人来说,这种书虽然不无聊,甚至可以说很有意思,但看起来也真得很艰难 吉登斯设想了一个好的后现代性的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另一种可能,虽然书名看起来很悲观,但是总体还是愿意相信有一个好点的未来嘛 关于信任的分析非常喜欢,但是感觉对于信任缺失造成的风险以及该怎么办,分析得不够多,让我看得意犹未尽,除非是由于我看了太久忘记了……对于抽象体系的不信任似乎让人陷入怪圈,真假难辨,但又不是全由于自己的多疑,可是又不可能得知真相,唉

  • 0 春秋 2022-10-23 23:44:25 广东

    虽然不是看的非常懂,但收获很大。吉登斯提醒我们关注现代性的动力机制,以及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现代社会重塑了社会生产与个人生活,同时也带来了所谓的后现代性,虽然在吉登斯看来,后现代性更像是对现代性各项制度的脱离或超越并衍生的一系列内在转变。最有启发的内容是关于信任、风险和脱嵌的讨论,至于最后偏向社会发展的部分就有些太中道了。站在如今的时代,即使是一般通过的日子人也能深刻感受到时代正在变动。

  • 4 石湃溪 2022-12-08 12:52:48 广西

    微信讀書上對照了一下老版,翻譯改進了不少。講得蠻清楚,必備理論書一種。

  • 2 彩彩糖不爱吃糖 2022-12-10 00:00:48 湖北

    看的还是有点困难,差不多看到一半的时候才进入进去,略微了解了一点有关现代性的知识,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几个特征: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制度性反思。

  • 0 BadGirlJean 2022-12-12 23:15:29 四川

    脱嵌,时空间离和安德森对民族主义起源中作为动因的时空观的分析很多一致,现代民族的诞生是现代性的显著特点。与雅斯贝斯“轴心时代”和艾森斯塔特“多元现代性”对读,可以将现代性的源头回溯到古希腊:轴心时代的时空观之变是一种与传统的断裂,人们开始初步形成历史意识,开始在与他者的比照中认识自身。——现代性从他者的发现开始,又以他者的消失为终结。--或没有终结:后现代也只是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在后来被斯科特拉什阐发为自反性现代性。

  • 0 谷子 2022-12-18 17:07:37 北京

    制度性地考察了现代性的三大动力机制(时空分离、脱嵌机制和制度性反思性),认真读过后态度是复杂的。如何理解前现代和现代的区别,如何理解现代以后的时间和空间,如何理解时空分离后人本体性安全感(信任)的消失——在这些问题上,吉登斯用相当专业、清晰的论述为我此前居无定所的种种想法找到了组织,与《小说理论》对读尤其好,于我启益颇深。而犹疑之处也在于这里:术语的专业性、抽象性增加了理解的困难程度,很多地方需要在以后的应用中逐渐领悟。

  • 1 溺在水瓶里的牛 2022-12-16 13:05:00 江苏

    现代性动力机制的三种主要来源是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脱嵌机制的发展和对知识的反思性征用,资本、工业、监督和武装力量构成现代社会的四个纬度,全球化特性是现代性的显著特性,信任关系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更加多样的形式和环境。

  • 0 岐下周原 2024-02-17 08:39:46 浙江

    七张配图很清晰的说明了现代性的架构,很薄的小册子但理论性的内容太丰富,阅读起来并不是那么顺畅,但是知识获取本就如此,不能一蹴而就,每一章节都值得反复阅读。

  • 0 Damage 2024-02-22 16:47:59 湖北

    现代的本质含义 时间空间的分离 脱离地域的嵌套(象征符号和专家系统) 反思性 内容虽然不多 但是直击问题本质 就是很多地方文字太晦涩 可能读原文好一些

  • 0 雾中风景 2024-03-15 14:29:52 上海

    吉登斯认为,当前的社会处于现代性的激进化阶段,而不是呼声高涨的后现代性阶段。它将这个阶段比喻为「主宰之车」,也就是一个马力巨大的失控引擎,虽有望被驾驭却始终在试图突破控制,并可能自毁。它的行程飘忽不定,矛盾与张力同在,风险与收获共存。 时空间离和脱嵌机制,以及对知识的自反性征用,构成了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前两者意味着当人行动的时间与地点脱开,人就能跨越广阔的距离,重新组织社会关系。对于这一点,如今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想必深有体会。 而后者,则跟抽象体系(象征符号和专家系统)有关。我们作为非专业的普通人,是通过与专业知识的衔接,维持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生活的运转。我们了解知识,并通过对知识的实践,改造和生产出新的知识,如此不断循环下去。因此知识中也蕴含不确定性和谬误,以及对已知知识的盘问和反思。

  • 0 捡松球 2024-03-18 19:05:24 北京

    现代性(而不是后现代性),全球性。自反性。信任和本体性安全。风险及其反应。

  • 0 OOOrange 2024-03-22 07:55:11 上海

    “铺天盖地而来的专业化信息,就像同事、朋友和密友之间互相传递的回收知识一样,常常都是零碎不全且前后不一的。”

  • 4 愚人船 2022-04-21 00:20:03

    刚入老版 犹豫退货 蹲一个翻译测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