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方法的新准则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柏拉图下港口 2022-05-09 11:02:27

    为未来的政经研究修路搭桥,吉登斯的方法作为现象学-阐释学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综合,确实适合吾等学人好好把握。本书的发现有:“社会是由社会成员主动地、技能性地构成的,但也要利用各种资源,也依赖于各种条件;此外,社会成员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资源和条件,或者只有模糊的认识。可以区分出互动生成过程的三个方面:意义、道德和权力关系的建构。这三个方面的生成方式也可以视为结构再生产的形态:在此,结构二重性概念是核心,因为结构既是互动产生的条件,也是互动产生的结果。所有的组织或‘集体’都是由互动系统‘组成的’,而且也可以通过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作为一个系统,他们的存在依赖于它们再生产过程中的结构化模式。支配模式的再生产体现了互动中‘发挥作用的’意义和道德的不对称性,因此与利益分化紧密相关”。

  • 0 云水暮 2023-03-17 19:46:23 上海

    此前没完整读完就开始写论文了,读起来总感觉差了点什么,后来才知道涂尔干有一本《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按照涂尔干的学术取向应该是结构主义的思路。阐释路径应该与之有所不同,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对话,今天想拿来重读一下,发现前几天已经把这本书寄回去了。总之,虽然对方法论而言应该时时反思,但对于方法论的著作最好还是能在对方法建立更深入的认识之后再去与之对话。

  • 0 sputnikren 2022-10-24 22:38:22 吉林

    读一本书能掌握理念的内容太难了,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和他的其他作品帮助理解。个人觉得,这本书就是在进行了一些思想的梳理,在认识论上进行了不同社会学(科学哲学)的阐释。总之就是实证主义的各种问题,阐释和现象学才是知识构建的必由之路!

  • 0 momo 2022-12-07 09:12:33 广东

    吉登斯本身的水平不必多说,各个大家的思想条分缕析,信手拈来,不破不立。翻译是这本书特别值得称赞的点,社科书籍里难得的语法严谨且贴合中文文风。

  • 0 拳击面包超人 2022-06-04 21:32:57

    结构化理论的“前”框架:结构二重性、双重阐释(这部分思想史梳理有点意思,但篇幅所限稍稍粗暴)诸类。一个小困惑是吉登斯谈到描述生活形态的方法会被“调和”(伽达默尔)/转化为社会科学的话语,这是直面加芬克尔问题——如何不回避行动者的阐释与观察者的阐释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关键,但只感觉都在绕着走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