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庆祝中国考古学百年作品,全书三卷分开目录页码装订,苏先生为人严谨,书信全谈学术,几无八卦。阅读本书起初是为了解新中国半世纪的考古学史,认真阅读发现与苏秉琦讨论最多的还是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学生如杨式挺、陈晶、郭大顺、张忠培与易漫白等几位,虽未见书信往来,但见言语交往应与杨鸿勋先生关系甚笃。除考古挖掘知识以外,从书信中可看出先生对工作周遭的生活、规则都有独到的观察,比如50年与郑振铎讨论琉璃阁的盗墓危害,与杨式挺谈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与其他学者探讨探方的挖法与要点等等,还曾谈及80年代学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若干探讨,总之内容丰富,让人读来受益匪浅。社科文献社在整理时将书信所言知识点都用直线和波浪线标记清晰,非常利于读者精进!
> 苏秉琦往来书信集(全3册)
1 有用 韧勉 2024-01-08 15:55:00 北京
庆祝中国考古学百年作品,全书三卷分开目录页码装订,苏先生为人严谨,书信全谈学术,几无八卦。阅读本书起初是为了解新中国半世纪的考古学史,认真阅读发现与苏秉琦讨论最多的还是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学生如杨式挺、陈晶、郭大顺、张忠培与易漫白等几位,虽未见书信往来,但见言语交往应与杨鸿勋先生关系甚笃。除考古挖掘知识以外,从书信中可看出先生对工作周遭的生活、规则都有独到的观察,比如50年与郑振铎讨论琉璃阁的盗墓危害,与杨式挺谈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与其他学者探讨探方的挖法与要点等等,还曾谈及80年代学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若干探讨,总之内容丰富,让人读来受益匪浅。社科文献社在整理时将书信所言知识点都用直线和波浪线标记清晰,非常利于读者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