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真的不喜欢,也不太读得进去这本书。草草翻完,最初尚能使人感到新奇的文字,不到三页就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感到无比厌烦。整本书都是用似乎挺漂亮的语句讲述似乎很绮丽的想象,但基底是空虚的。读之前看推荐词都提到“人类学”“文献学”云云,可是这本书里根本感受不到“人”的气息,仿佛梦呓的行文叙述着毫无基石的关于某族群的空想,绕来绕去皆是空谈附会。如果这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那只能说对我而言太过超前了。
神话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的部分都是碎片化的,同心圆结构的连环释义也非释义而是再造,但是如果真的依照文中所言,则最后的残篇也不过是一层虚像,从而抽离了圆心,令全文成了一种关于读写的复合隐喻,从而形成一个空虚的闭环,meta得有点言之无物。
奇异的智性旅行,又充分调动了汉语的语言和历史记忆,尤其是神话、巫术、野史的记忆。当然,虚构的力量无时不刻渗透在行文之中。
不得已翻了一遍,愿再也不用看狂掉书袋的实验文本。
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内核,文字矫揉造作
仿佛AI写作,绮丽而无意义。假如能克制往里面倾倒一吨异性性爱的冲动就好了(……)
我看不懂⋯⋯像在读精神病。这么说好像在骂自己……
那些读书过多之人,有一个问题,自己写的书中映照着他人的书,就像带着一座便携的图书馆。当写作成为书房生涯的副产品,依然如人生一般波谲云诡,甚至比真实人生更加波澜壮阔。“伪托”本是常见手法,在故弄玄虚方面,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埃科、帕慕克和写了《哈扎尔辞典》的帕维尔,都是个中好手。本书的真正特别之处有二,一是“国际化”,以土耳其为背景之一,把本雅明也编了进去,有纵横四海的气魄。二是语言,作者深谙中外史诗的语言神髓,发明了一种伪史诗体,铿锵有力,意象奇崛。假若不同叙述者的语言风格更有特色一些,就更好了。
恶心死了 读到23页果断弃书 买男作家的书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看了那么一点 阳具崇拜就出现了好几次 只有男的才这么在乎那根东西在人类史上的意义 什么东西啊 屁都不是
中国的“新锐”作家,在故弄玄虚、投机取巧上总是最有才的。
shi字怎么写的来着?这本书好像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可还是没法让人记住,因为它空洞没味儿,shi味儿也没有……
这本书写于2013年。那段时光我将终身难忘,而且对我来说,它的名字就叫《山魈考残编》。这八年以来,这部小说有数次几乎就要出版,却都未能最终印行,直到今天才终于问世。我本来有很多话想说,原本应当写篇前言,但任何增补都会破坏小说原本的形式和结构,所以只好作罢。感谢后浪文学,还有这些年以来那极少数始终记挂它的读者。
虽有其他名家的影子,但更明显是博尔赫斯番外,以寻常(小说)途径进入这个拥有特殊织造肌理的文本,几乎是一种浪费,它拥有博尔赫斯所有最爱的元素——镜子,影子,圆形,梦,盲人,语言学,构词法,假托文献,“一即全部,所有人是同一人”的宇宙秩序,终其一生书写百科式大书的执念,追溯远祖的幻影,甚至是出现于注释和序言的本尊(想想他有多么热爱「序言」这一体裁),让读者误认是踏入一个模拟的实验片段。 多次提醒作者与读者于文本层面的决斗(如此隐晦而频繁地出现,成为考据之外最大的野心)——“你”作为全人类的代称,正如《山魈考》在章节和字数上的对称,或鬾阴人作为人种学趋于零和无限;一切都暗合“时间是同一的,包罗万有的世界之圆”,不止是溯回或预言,是重构或消解,更是微缩的时间/生命简史。
悬浮。
我以为我看书足够耐心,但这本是让我一次感到如坐针毡,别炫技了卖弄词藻,看的真难受看了一半完全放弃!
写作风格很能透出两个字那就是「自恋」。
难看是我仅剩的语言
虽然没看过博尔赫斯,但这已经是我读过第二本模仿博尔赫斯的了
一本让人惊叹的虚构长篇小说。围绕着一部散轶的典籍《山魈考》和一个没落的部族鬾阴人,今人和读者一起展开了追寻之旅。
3.5星。很难不拿《哈扎尔辞典》和博尔赫斯来做比较。作者的才华很耀眼,这本书文本形式丰富,语言优美,修辞成熟,想象力奇谲。优点非常多。但我读着还是有不少小瑕疵。比如文本虽然丰富,但它们的口吻雷同,缺乏层次和变化,有点遗憾,感觉这是可以避免的;意象和语句的指向有时落得太虚了,太装饰性了,有种自我陷溺之感;整个故事雕琢太强,没有浑然天成的美妙感。期待作者以后的新作品。
> 山魈考残编
24 有用 薏米 2022-02-11 15:07:02
真的不喜欢,也不太读得进去这本书。草草翻完,最初尚能使人感到新奇的文字,不到三页就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感到无比厌烦。整本书都是用似乎挺漂亮的语句讲述似乎很绮丽的想象,但基底是空虚的。读之前看推荐词都提到“人类学”“文献学”云云,可是这本书里根本感受不到“人”的气息,仿佛梦呓的行文叙述着毫无基石的关于某族群的空想,绕来绕去皆是空谈附会。如果这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那只能说对我而言太过超前了。
14 有用 杨枫.js 2021-11-24 02:19:49
神话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的部分都是碎片化的,同心圆结构的连环释义也非释义而是再造,但是如果真的依照文中所言,则最后的残篇也不过是一层虚像,从而抽离了圆心,令全文成了一种关于读写的复合隐喻,从而形成一个空虚的闭环,meta得有点言之无物。
23 有用 胡桑 2021-11-22 16:31:38
奇异的智性旅行,又充分调动了汉语的语言和历史记忆,尤其是神话、巫术、野史的记忆。当然,虚构的力量无时不刻渗透在行文之中。
13 有用 臺北夜沒有車 2022-02-17 16:22:14
不得已翻了一遍,愿再也不用看狂掉书袋的实验文本。
12 有用 Almásy 2022-01-31 00:07:27
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内核,文字矫揉造作
5 有用 欷 2022-12-14 15:35:29 浙江
仿佛AI写作,绮丽而无意义。假如能克制往里面倾倒一吨异性性爱的冲动就好了(……)
21 有用 lacrimose 2022-04-06 00:27:26
我看不懂⋯⋯像在读精神病。这么说好像在骂自己……
52 有用 malingcat 2022-01-17 20:49:02
那些读书过多之人,有一个问题,自己写的书中映照着他人的书,就像带着一座便携的图书馆。当写作成为书房生涯的副产品,依然如人生一般波谲云诡,甚至比真实人生更加波澜壮阔。“伪托”本是常见手法,在故弄玄虚方面,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埃科、帕慕克和写了《哈扎尔辞典》的帕维尔,都是个中好手。本书的真正特别之处有二,一是“国际化”,以土耳其为背景之一,把本雅明也编了进去,有纵横四海的气魄。二是语言,作者深谙中外史诗的语言神髓,发明了一种伪史诗体,铿锵有力,意象奇崛。假若不同叙述者的语言风格更有特色一些,就更好了。
4 有用 小岛Hilda 2024-02-22 21:50:02 山东
恶心死了 读到23页果断弃书 买男作家的书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看了那么一点 阳具崇拜就出现了好几次 只有男的才这么在乎那根东西在人类史上的意义 什么东西啊 屁都不是
4 有用 F Khazar. 2023-11-08 21:22:22 北京
中国的“新锐”作家,在故弄玄虚、投机取巧上总是最有才的。
3 有用 和风一斗 2022-05-23 14:21:04
shi字怎么写的来着?这本书好像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可还是没法让人记住,因为它空洞没味儿,shi味儿也没有……
9 有用 黎幺 2022-01-06 18:44:14
这本书写于2013年。那段时光我将终身难忘,而且对我来说,它的名字就叫《山魈考残编》。这八年以来,这部小说有数次几乎就要出版,却都未能最终印行,直到今天才终于问世。我本来有很多话想说,原本应当写篇前言,但任何增补都会破坏小说原本的形式和结构,所以只好作罢。感谢后浪文学,还有这些年以来那极少数始终记挂它的读者。
29 有用 欢乐分裂 2022-02-05 15:04:53
虽有其他名家的影子,但更明显是博尔赫斯番外,以寻常(小说)途径进入这个拥有特殊织造肌理的文本,几乎是一种浪费,它拥有博尔赫斯所有最爱的元素——镜子,影子,圆形,梦,盲人,语言学,构词法,假托文献,“一即全部,所有人是同一人”的宇宙秩序,终其一生书写百科式大书的执念,追溯远祖的幻影,甚至是出现于注释和序言的本尊(想想他有多么热爱「序言」这一体裁),让读者误认是踏入一个模拟的实验片段。 多次提醒作者与读者于文本层面的决斗(如此隐晦而频繁地出现,成为考据之外最大的野心)——“你”作为全人类的代称,正如《山魈考》在章节和字数上的对称,或鬾阴人作为人种学趋于零和无限;一切都暗合“时间是同一的,包罗万有的世界之圆”,不止是溯回或预言,是重构或消解,更是微缩的时间/生命简史。
1 有用 果珩 2023-10-01 22:53:34 上海
悬浮。
1 有用 无味探戈 2024-08-29 23:05:33 陕西
我以为我看书足够耐心,但这本是让我一次感到如坐针毡,别炫技了卖弄词藻,看的真难受看了一半完全放弃!
1 有用 融春风 2023-11-16 09:37:06 江苏
写作风格很能透出两个字那就是「自恋」。
4 有用 春原百濑momo酱 2022-01-29 17:36:23
难看是我仅剩的语言
1 有用 坎离 2022-04-03 19:21:20
虽然没看过博尔赫斯,但这已经是我读过第二本模仿博尔赫斯的了
31 有用 后浪 2021-12-04 13:34:04
一本让人惊叹的虚构长篇小说。围绕着一部散轶的典籍《山魈考》和一个没落的部族鬾阴人,今人和读者一起展开了追寻之旅。
15 有用 粟冰箱 2022-09-16 00:21:16 四川
3.5星。很难不拿《哈扎尔辞典》和博尔赫斯来做比较。作者的才华很耀眼,这本书文本形式丰富,语言优美,修辞成熟,想象力奇谲。优点非常多。但我读着还是有不少小瑕疵。比如文本虽然丰富,但它们的口吻雷同,缺乏层次和变化,有点遗憾,感觉这是可以避免的;意象和语句的指向有时落得太虚了,太装饰性了,有种自我陷溺之感;整个故事雕琢太强,没有浑然天成的美妙感。期待作者以后的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