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话 短评

热门
  • 3 齐物秋水 2023-07-11 21:28:45 北京

    这本书有些怪,上部写得绘影绘色,抖抖的,下部似是穿了中山装,板板的。我愿意将上部放到李劼人《死水微澜》那个四川风俗图序列里观之,虽不及李劼人的繁复绮丽,但其清通简劲颇有可观。

  • 5 如歌 2022-03-23 22:13:08

    一本不火的好书。 写作这回事,只存在以小见大。不管是多么“伟大”的作家,都是一人经验和眼界所作。而李伏伽老师的这本书,是以小见大最好的例子。上半卷他讲了自己家乡马边城的风土人情,袍哥,土匪,乡绅和当地的百姓都跃然纸上,生动饱满,非常有趣。下半卷讲了在革命的25年,他的漂泊动荡的生活。 看似都在讲自己,但是这四十年,是中国巨变的四十年,是四川巨变的四十年。作者很好的通过自己的经历,写出了这风雨飘摇的中国艰辛的四十年之路。 看这本书一度想起《觉醒年代》,推荐大家阅读。

  • 4 某羊 2022-03-15 20:41:14

    与其说是回忆录,我更愿意把这本书视作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毕竟李伏伽先生生动而富有地域气息的文字实在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并不是说本书仅具有文学性——其中展现的大量近代四川(尤其是西南边区)的历史社会风貌同样足够吸引人,值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慢慢撷取和品味。 不过不知为何,前半部分的在马边童年回忆灵动而精彩,后半部分却成了“命题作文”一般且充满时代感的“文史资料”文章,读起来总是觉得有些遗憾。 ps.其中有不少四川方言语句,强烈建议出版社出川普有声书23333

  • 0 春空千鹤 2022-11-03 02:50:51 山西

    (实体,10.23~11.20,约7.5小时)

  • 0 相信米莱 2022-12-01 17:00:11 福建

    情真意切,文笔隽永。李先生是大家!

  • 3 抄史料的人 2022-04-09 21:46:36

    有意思的还是在下部。王汎森提到五四后的青年们在精神上陷入迷茫,生活苦闷,而马列主义、社会科学等则正好给他们指明了出路。但李伏伽在迷惘中则是从哲学、历史和社会科学中寻找方向,也未走上以革命救国的道路,在成都参与斗争也不过是“跟在潮头后面跑罢了”,对“救国”的理解和现实关怀也有自己的方式。其经历正是革命洪流时代中,小知识人在革命之外选择的一个案例。

  • 0 阿九啊 2022-04-25 21:22:35

    感觉好久都没有阅读得这么酣畅淋漓了,特别是前半部分“边城”,极其引人入胜。在我以前的了解中,李先生仅作为廖平的女婿而存在,而其自身实在是充满了传奇与励志色彩。书中将当时四川地区的复杂性更加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原来滔天罪恶的边区也有温暖,炮火连天的岁月也有真情,黑雾弥漫的日子也有希望。无论大时代怎么变化,小人物总要坚守,总会有一方明月。

  • 0 乡愁 2022-11-01 22:35:24 江苏

    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半为作者小时候在川南边城马边的成长记事,下半则从离乡求学开始,一直写到解放前,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年轻人的彷徨奋斗史。纵观全书,文字平实,故事多苦涩,这苦涩和多难飘摇的时代有关,也和作者自己的家庭成长背景有关。书结束得比较突兀,看起来很像是回忆录写了一半,然后就戛然而止。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他当马中校长那部分的故事。

  • 0 张朔之 2022-10-30 18:21:56 上海

    一本自传体小说,以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从微观层面展现出时代烙印。全书分为上卷《边城》和下卷《风雨泥途廿五年》,个人更喜欢上卷。 “1950年5月末,我们到达乐山,我才结束我前半生的噩梦。”全书最后一句让人有戛然而止之感,但似乎又大有深意,这本书看得人心情很沉重。

  • 0 列张 2022-11-02 03:50:52 浙江

    好读易读,原汁原味,没用洋花椒骗我这外行人。

  • 0 跳伞塔 2022-11-03 23:55:36 河北

    我特别喜欢上部的《边城》,里面所写的人和事,是我在其他书籍上读不到的一段历史,一个川南小镇在清末民初的风物人情。里面语言也非常生动真的像宣传语说的一样——保留“川味”语言特色,阅读的过程中恨自己没有语言天赋,学不会四川话,抓不住原文真正的韵味,真想找位四川人来帮我朗读。 很期待壹卷图书工作室能够顺利推出李老先生回忆录的下半部,十分期待。

  • 0 李斜陽 2022-10-14 20:48:14 山东

    以作者自传的纪传体的文本承载了近现代川地人民的历史记忆。简单易懂,语言风格平淡朴素,瘦劲而不枯槁,文辞不加矫饰,叙事的风范让人想起沈从文《湘行散记》等一脉文风,在怀乡的同时逃乡。结合沙汀《淘金记》,李劼人《死水微澜》等现代文学史上经典的描写川地风俗的小说来对读的话,或许还能体会出一些民俗地理文化的意蕴来。

  • 0 伲凹 2022-11-02 19:47:38 安徽

    整本书更喜欢前半部分作者叙述的清末民初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趣事也更具世俗风情,二十余篇小文,皆可单独抽出来品读,加之极具地方特色的言语刻画,角色更显丰满,之前读过《袍哥》在这亦是对作者的大伯(哥老会五爷)印象极深,此外还有海娃,祖母……回忆下的人物群像,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丰富的描画亦是在记录着中国农村过去的历史记忆,那动荡年代的个人沉浮与家族兴衰的珍贵的记忆,令人着迷。

  • 0 碧月清风 2022-10-23 21:56:53 辽宁

    一部充满川味的自传性质的回忆录。作者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而富有传奇,读罢不禁感叹人生的命运在偶然中充满必然,贵人只是推了你一把,路还是自己一步一步走下来的。作者的经历无法复制,却对我们颇多启迪,比如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旧话》饱含情感,却又不动声色,有的人物着墨不多,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祖母。《旧话》是个人的微观史,也是大时代的缩影。

  • 0 大牛 2023-12-29 16:07:41 湖南

    上半部比下半部好读。

  • 0 馮不安 2024-01-02 02:04:03 广东

    是四川的四十年啊

  • 0 恩en 2024-02-11 23:52:18 安徽

    上半部真的很引人入胜

  • 0 沙鸥 2023-06-13 15:41:55 上海

    23.06.10 本周通勤读物。前半部娓娓道来,蜀地边陲小城、袍哥、任侠的大伯、接受新思潮却英年早逝的父亲、被虐待的寄养生涯、相依为命的孤儿寡母、抽鸦片的士绅、来来往往的军阀、神出鬼没的土匪、徒步七百里求学,一次次离开又停下,透过一个20世纪“小镇青年”的眼中看到当时五彩斑斓、混乱不堪的中国,文字平实颇有山野气息。青年半生都在漂泊,在生活,在寻找一个答案,其实答案就在每个人自己身上,这本书写了一个逝去的时代,一群被遗忘的人,他们的结局虽然“幻灭”,却曾为了理想主义燃烧,相较之下,我们的故事实在是太过乏善可陈。

  • 0 日森 2023-09-29 22:50:46 四川

    一百年前四川边地小城的真实写照,像小说,但却是真正的历史。土匪、袍哥、军队……文风平实掩不住笔底波澜,诸多感慨不一而足。

  • 0 小飞机 2023-08-23 17:21:17 贵州

    生于乱世的人呀,可怜。命不由己。前半段童年的生活虽然苦却也让人读得有滋有味。后来,为世事所累,文章也没了滋味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