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革命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Summer 2022-03-25 22:17:14

    不管在什么时期,底层人民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此外,风调雨顺才能国泰民安,真是太对了。

  • 15 恪彥 2022-02-26 17:07:47

    废话连篇,论证松散,不值一读。全书600页一半是注释与参考文献,明显溢价,不值购买。

  • 1 Camille 2022-03-13 13:56:24

    很难接受书中试图暗示宏观的带着后见之明的价格均衡与当时思想界崇尚秩序对称均衡存在某种冥冥之中的关联,这或许是衔接经济史与社会和思想史的一种尝试,但对于我可能是过于失败以至于有点文字游戏了,最后提出那套文化系统内的偶然性与选择的解释感觉差强人意。。。

  • 3 五花王 2022-03-07 21:26:05

    康德拉季耶夫研究出他的周期,被后人弄出“人生发财靠康波”,自己却被慈父突突了。 费舍尔写作《价格革命》一书的时候,二战后的静稳期看起来运行的还不错,但雅尔塔秩序终究是崩了,每一个价格革命的尾声区间,带来的都是战争、饥荒和萧条。 马尔萨斯四骑士会强行抹平“Great Wave”带来的不平等,任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Pax Americana,摇摇欲坠了,呼唤Pax sinaca的人,努力活到2080吧。

  • 6 老英雄 2022-02-05 22:59:52

    物价上涨的规律: 1-缓慢的上涨,这时候社会表面繁荣 2-快速上涨,有些物品暴涨,有些则不是,形成剪刀差 3-制度化通胀,人们开始习惯涨价,并且不认为涨价是生产不足导致的 4-瘟疫饥荒忽然来临,整个社会本就艰难度日,这时候根本没抵抗力,导致灾难被放大。世界开始倾向于暴力,似乎要毁灭一切一样做事 每次悲剧不同,每次都押韵: 1-老爷们压榨过狠毫无公正 2-暴民无底线报复,摧毁一切 货币到底是是因还是果,是仪表盘?是工具?似乎是整体情况的指示器;又似乎驱动着人做事。 我可以认为货币在因果之中都扮演了角色。

  • 2 韧勉 2022-01-30 19:23:53

    本书是费舍尔基于欧洲中心论提出的近八百年四次价格革命浪潮概论,第一次浪潮从12世纪末持续到14世纪初,被称为“中世纪价格革命”。第二次是我们耳熟能详的“16世纪价格革命”。第三次浪潮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仓战争时期达到了顶峰。它可以被称为“18世纪价格革命”。第四次浪潮起始于1896年,并且延续至今,这是一场20世纪的价格革命。历次价格革命都经历了五个阶段:高度繁荣时段的缓慢启动,暴涨和下跌的时期,觉察和体制化的时期,不平衡和不稳定加剧的时期,以及最终的大危机时期。这个高潮之后,接着就是物价的下降、稳定的恢复,以及一段较长的物价相对均衡期。从一次巨浪到另一次,这些动态的社会和文化影响都在变动。速率提升,而变数降低。在人口方面,价格革命的破坏力在一次接一次地下降,而在社会影响方面,却更加所向披靡。

  • 7 小p 2021-12-16 00:14:16

    有关价格的部分写得挺明了的,可惜作者没有展开写得更详细。把价格史和其他历史结合起来这个思路当然也很好,也可以当做理解世界史的另一个“图层”,但是内在机制交代得很含糊,解释力就比较有限。

  • 6 殷顽民 2021-12-13 10:59:57

    厚达180页的文献目录,可见作者用力之勤,个人以为本书的价值不在单单阅读自身,因为作者在论述每个“革命期”和“均衡期”时用来填补数据图表的史实“血肉”大体是世界史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以本书的资料作为工具,有助于深化我们在阅读其他世界史论著时的视野(正文考察的时间段为中世纪盛期至20世纪末),附录一 补充了中世纪及之前的资料)。此外,多篇附录介绍若干经济指标的认定和估算标准,为有志使用计量手段的研究者提供了便捷的方法指引。要说商榷之处,试举其一:每遇动荡期,作者便选择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或悲观或灰暗或颓废的论述及创作,而在均衡期,则证其有乐观、浪漫或朝气蓬勃的诸种创新,未免流于简化,选择性过浓,也低估了个人的能动性

  • 2 匪廢費·老🐰 2021-12-09 22:53:03

    歷史可能是抽象的,但數字總是具體的。透過價格史的角度去重新審視全球史,討論價格波動造成的通脹或是通縮的成因和影響,人口、天氣、瘟飢、貨幣、戰爭、國策,都不如「貧富不均」帶來的衝擊震撼與持久,未來如何,個體怎樣,值得深思。隨文圖表和附錄真是業界良心,堪比學術著作。謝@foliobooks 📚 #讀而益#149

  • 2 虾米 2021-12-26 10:26:43

    作为经济学外行,就不作评价了,倒是做了几页笔记。做到20世纪,觉得陌生又熟悉。作者认为在传统因素的基础上,20世纪新加入的若干因素更让价格积“胀”难返:1、“限底而不封顶”的管制体制,以及早先埋伏在维多利亚均衡期的民主和福利制度,推高了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期待。2、生产和供应受到限制,尤其在垄断领域,比如石油。3、“竞争性通胀”,即商人为免于低价竞争伤及自身,而通过降低产品档次、加大广告投入、更新包装、提高单位售价来提升利润和扩大市场份额。这令人想到当下图书市场,卖方通过大量使用易朽纸张以加快资金周转和利润产出,而各种特装则广受欢迎,连编辑都把样书投入市场赚快钱。作者总结:“竞争性通胀”反映的是“卖方定价策略日趋复杂和个人消费者的盲目不确定性……展现出市场中知识和权力分配的变动”。

  • 4 优雅骑士 2021-12-27 17:10:46

    不同于货币主义、马尔萨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等解释框架,作者将从12世纪开始发生的四场价格革命理解为自生自发的过程,即偶然性和选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人们出于自身利益甚至从中获益的考虑,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与应对。个人对抗经济不稳定状况的防卫措施,会导致经济变得更加不稳定,个人的理性抉择通常会转变为极不理性的集体性结果。在社会高度繁荣的时候,个人趋向于繁衍更多的后代,扩张经济活动规模,结果导致总体需求增长远超供应,价格水平开始上升,并逐渐超出正常的波动范围。由此,人们开始将通胀作为一种长期趋势,政府和个人扩大货币供应,引发了进一步的通胀。随着资本收益的上升以及劳动力收益的下降,财政和收入不平等加剧,社会陷入动荡不安之中,人口下降、经济崩溃、暴力冲突等现象屡见不鲜,最终迎来了全面危机

  • 4 ly的读享生活 2022-01-05 19:10:05

    读过该作者写的《阿尔比恩的种子》,以民俗为切入口,将民俗与行为、心理紧密相连,成为具体的承载符号和传承者,塑造并体现群体认同的文化、规范与自觉意识。 《价格革/命》秉承了风格,材料丰富,类似年鉴学派的量化研究模式。该书从1224年法国沙特尔的集市切入,捕捉贯穿过去八百年的价格变动的脉络。划分为四次漫长的涨价浪潮,间隔以长时段的价格相对均衡,并且描述了价格变动如何深入整个经济体制之中,引发社会冲突和历史动荡。 正文284页,附录、参考书目、文献等与正文平分秋色,可供专/业研究使用。

  • 1 2022-01-15 14:20:40

    从通货膨胀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过了一遍欧洲的历史,视角比较新颖。“人口增长 --> 劳动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的gap扩大 --> 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加剧 --> 战争和革命”这个模型也比较有意思,发人深思。翻译水平不错,对这本旁征博引很多的作品来说很不容易。

  • 0 爱自己吧 2022-05-21 08:50:57

    正如冰姐所说 工具书 看完没什么收获 对单身怀孕女性增多感兴趣 对意大利人冷知识感兴趣 小半本引用 不印出来也可吧

  • 2 holly2007 2022-05-17 17:29:04

    本作破天荒给出大分流新解,令人叫绝!地租雪崩mix黑死病建构出的末世景象,原来是工业革命发力前的回血,正如Jordan标准跳投前的后撤步。现在通胀狂欢下,反而滋生犯罪、毒品、非婚生子、宫斗、内卷等泛道德缺乏综合症。天道循环,在在其中矣!借阅于大众书局之江北虹悦城店。

  • 0 北溟客 2022-05-12 20:52:37

    出版方赠书邀写书评。价格通史专业研究论著大厚本,以中世纪至现代几个关键时期的价格革命为案例,观察价格变动对于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专业性非常强,但同时文笔也很强所以并不难读。当然说是通史,案例其实都选自传统意义上的西方世界也即欧美,作者在中文版序言里也解释了如此研究的原因和对视野更广阔的价格通史写作合作的期待。最后一章对源于美国社科研究“问题主导、理论最大”的模式提出了批评,强调了“看到——观察(叙述)”是与“知道——相信(解释)”同样重要的研究方式,很对胃口也值得天朝学界借鉴思考。末尾的文献综述非常给力。总之是值得入的书。

  • 0 Matt 2022-05-27 00:12:31

    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本「基于问题而非理论」的书。 作者用欧美价格波动为线索,串联了800年的历史,挖掘出许多有价值的历史细节。 这种价格大跨度波动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系统内生驱动的,其他动因只是辅助。 作者发现价格波动与非婚生子比例,犯罪率等等社会数据之间的关联也十分有意思。

  • 0 朗巴勒 2022-11-21 14:53:00 广东

    价格革命真的在革“命”。

  • 1 吴鸭嘴 2022-09-25 20:40:27 上海

    一部流水账,附录比正文长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