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笔记(120)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以逆为名 (万里归来颜愈少)

    “推动历史的是人民群众”,这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在本书中,我毋宁说却是将重点置于文明的中坚承担者,文人贵族/知识人的身上,去追踪历史的展开。这一立场或许会招来非议,以为是在与上面的口号反其道而行之。然而,如果只是一味地把“民众”“人民”之类的词汇抽象出来夸夸其谈,“推动历史的人民群众”的具体形象反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见。要真正接近过去时代的“民众”,唯一的办法就是时常关注:民众的意志在...

    2022-04-10 11:01:30   10人喜欢

  • 韧勉 (虚壹而静)

    事实上写下这篇《桃花源记》的陶渊明本人,很可能身上就流着“五溪蛮”的血。为什么呢?因为陶渊明祖父辈的同族陶侃,是为奠定东晋王朝基业立下过大功的名将, 而陶侃原本出身于鄱阳(今江西省东北部)非常贫贱的家庭,最初担任渔场的小吏一可以说也就是渔人。不但如此,他即使在已经发迹成为掌控长江中游的军团长以后,还被汉人温峤称为“溪狗”,也就是五溪蛮的下等人(《世说新语·容止篇》)。 东晋名将陶侃是五溪蛮,中国...   (1回应)

    2022-09-14 11:18:00   6人喜欢

  • 昆仑山上一棵草

    与镰仓时代东国相近的江南情形 以司马睿、王导等为核心从北方亡命而来的贵族群体,尽管手中几乎没有兵力,却巧妙地利用江南豪族的战力,强化了晋朝的权威,最终成功将江南豪族群体分而治之,君临其上。这一过程已见于上一节的叙述。之所以能够如此,是由于江南豪族一方对于华北的先进文化,以及对作为其象征的晋朝传统权威存在自卑心理,而王导等人抓住他们的这种自卑心理,最大限度地施展了政治手腕。江南豪族内部的分歧,归根...

    2023-01-25 22:18:19   4人喜欢

  • 贝拉诺

    让5世纪后半夜浸透血迹的这些皇室惨剧,就算放在整个中国史上也是有些异常的。权力人物或多或少都会心怀忧惧,担心权力被夺走,猜忌可能夺权之人。然而,猜忌原本就是与权力的不安定成比例的。在宋齐军事政权中,手握强力军团的几乎都是皇族。和其他皇族比起来,皇帝也只不过相对握有较大的武力罢了。即使是兄弟之亲,一旦有机可乘,他们就会率领地方军团扑来。身处都城之中的皇族往往也与之相互勾结。在多个武力集团地方割据的...

    2023-01-10 00:00:57   3人喜欢

  • 昆仑山上一棵草

    建议、推进这些政策的汉族知识人,就是在五胡十六国时代以来的动乱中及异族统治下,尽管处境艰难,却仍竭尽所能维持华北农村社会秩序的那些名门望族。他们深知,如果肆意扩大自己拥有的土地,使周边农民无产化并纳人自己隶属之下的话,会降低农业生产力,招来农民的怨恨而失去名望,而这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对农村共同体的指导力量。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会推进三长制和均田法,就是为了借助北魏的统治力量,建立华北农村社会的安...

    2023-01-25 21:25:47   2人喜欢

  • 一丸 (宇宙病人)

    近期阅读川胜义雄的《魏晋南北朝》读书笔记 被誉为华丽的黑暗时代的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冲突,文明灿烂之拂晓,思潮肆意碰撞的澎湃时代。之前我对这段时期的历史是缺失、碎片化、不完全的形态,甚至比不上更古早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信息完整。被我有意识地置弃,而最近倏然为之所吸引,于是才拥有了这本特装版的《魏晋南北朝》。 译者是林晓光,他在开篇的序言非常详实又行云流水地概括了全篇内容和引入思考。我之前对...

    2022-12-05 13:58:18   1人喜欢

  • 阿尔的太阳 (自言自语&疯言疯语)

    原因之三,则在于面对紧急事态,应当站在领导位置进行指挥的官僚、贵族之流,柔弱无能得令人吃惊。梁代的贵族子弟和高级官僚已经完全女性化了,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着高齿屐,出城则乘车舆,在家则需扶持,这些都是很寻常的事情。而骑马之类的举动,则是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的。首都建康的市长(建康令),听到马的嘶叫声,看见马扬蹄腾跃,就吓得浑身颤抖 “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

    2022-06-13 21:58:00   2人喜欢

  • 寒鲲

    304年,匈奴族刘氏的汉国成立;同一年,氏族李氏也在今四川省建立了成国,两者互相映照,成为宣告各异族在中国内地建国,亦即所谓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幕的重大事件。这是迁入中国内地的异族独立运动的开端,然而已不是那些塞外异族国家的翻版重现。就像匈奴族的刘氏以复兴汉帝国为标榜一样,他们既然在中原建国,就必然肩负着建设包括胡族、汉族两个世界在内的普遍性国家的命运。然而这条道路并不轻松。那之后的华北,为此展开了漫...

    2022-07-09 00:20:40   1人喜欢

  • 寒鲲

    与这种豪族的领主化倾向相反,接受了与共同体秩序契合的儒家意识形态的豪族阶层知识人,其存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自我矛盾。因为如今知识人的思潮已经高度倾向于否定“经营产业”,主张“分施余财”、肯定亲近民众的“清”的生活,因此他们为了成为“名士”,就不能不否定自己作为豪族的经济基础。然而,知识人型的豪族通过这种自我否定的行为,反而往往会获得乡论的支持,确立起“民望”声价,这反倒提高了其对于乡村社会的指导力。

    2022-07-08 21:40:01   1人喜欢

  • 寒鲲

    像这样的国际关系形式,是由中国皇帝授予册书,封建王、公等,因此西嶋定生称之为“册封体制”。这种形式对朝贡各国而言虽然颇为卑屈,但对处于建国阶段的各国,以及处于文明自觉期的各落后民族来说,却是不得不接受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的东亚,指引人类走向文明的星辰只有一颗,那就是华夏文明。因为尽管中国皇帝已经分裂为南北,不复如昔日汉帝国般拥有绝对权威,但对东亚来说,那仍是世界文明的象征,是文明的唯一体现者。

    2022-07-08 15:53:33   1人喜欢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1 12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