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此书被错放在图书馆的“医学”区(仿佛某类治疗失眠的医学读物)
终于出了一本和我研究沾边的中译学术著作!wiki了一下发现这个作者还写过另一本夜晚相关的书叫Nuits étroitement surveillées,感觉法国人和德国人在这一块的研究成果还蛮多的,可能跟许多法语和德语作家涉及睡眠/失眠/梦境这个主题有关吧,这本书里写到的就有不少(奈瓦尔、波德莱尔、兰波、穆齐尔、卡夫卡、雅各泰等等)。
卡夫卡那篇不错。 2022.4.4万圣
参差不齐
找了几乎所有引文出处,苑宁老师翻译优胜
太贴近于文本、被文本淹没和同化的批评。
看这些标题啊,《卡夫卡与爱迪生:眠之雪》。我们都是滑雪的人。/眠与梦,首先是什么构成梦、保护梦的边界。/“上帝心生悔恨,创造了睡眠”,波德莱尔。/夜是飘落在不眠人上方的雨,黑色的粉末激起沁人的中国墨香,兰波。/《城堡》有着民间童话的外壳,辩才发自睡意边缘,被雪覆盖。读之若从一张床踉跄行至另一张床。/睡眠是一道薄膜,入睡者随时接收反应。亨利·米肖:我做梦时会说行话,所有夜间做梦人的行话。诗人想要与梦合作。
译者的翻译使文章读起来晦涩不自然,印象深刻的居然是序言部分和后面引用的雅各泰的诗
主题蛮有趣的,至于内容,深度欠缺。像是把波德莱尔,兰波,奈瓦尔等人作品中与睡眠相关的内容简单罗列了出来,区区几页纸的分析远不足以将任一诗人的思想穷尽,所以每一章节读完后觉得很空洞,像是做了个花里胡哨的梦。不过句子非常诗意,当成随笔阅读还是不错的。
每晚睡前读一点,书页翻动间,睡意潜入身体,直至一个激灵从半梦半醒间挣脱,合上书,关好灯,整个过程都是在“ski into sleep”。昏沉的阅读印迹:《城堡》中的睡眠根基与K的睡之欲;“我想有个物质标记,来证明那些给予我慰藉的形象真实出现过,于是在墙上写下:‘昨晚,你来看过我’。”
从这样的文章之中,我们看到了文学评论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视角,而入眠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视角。那么在其他作家的其他作品之中呢?他们关于入眠又有着哪些深层次的内涵讨论呢?就从这一本书,从文学评论家的视角走入文学著作关于入眠真相的讨论吧。
睡前解压
入眠之力给了我们存在的勇气去超越非存在的力量,参与到尘世有意义的片刻与永恒之中,摆脱生命的麻木状态。
“世界发作性睡病日”阅读
最近一次还书没借到《祭牲与成神》,看看同系列的这本吧 没读完,读不完,应该不会再读了
喜欢卡夫卡那篇,《城堡》给我的感觉是梦中的极度困倦,今天又梦到一边开车一边睡觉。
汉语的“醒来”和“睡去”好像就在提示我们睡眠是一种从此岸通往彼岸的方法,这个彼岸不同于“死去”后才能抵达(换言之永远无法抵达)的虚幻的承诺,它是可暂时抵达的真实(但不能定居),正如文学虚构那超越现时与现世的真实,或许也是布朗肖命名为孤独的文学空间的样貌之一,在这里为弃绝、退场、无我留出一个身位,永远停留在眠之国度的希冀就如同一个作家要写出“那本书”,不仅充满诱惑,也绝不可能。
23年春天
如果问勃兰兑斯,他会把柯尔律治的创作特征归结于他个人意志力的薄弱,他那注意力分散总不能集中的毛病怎么说也是个缺陷,而本书作者却把他在《笔记》中不断修改计划以至于成书最终看上去跳跃而无章法的状况视为真正的诗的境界——诗人非凡的分散思维在低质量的睡眠中一直奔跑,他的幻象常常出现在意识过渡的时刻(入睡过程中、半睡半醒时、焦虑亢奋时或懵懂的初醒时刻,且越发频繁地形成于夜深时分),“是一种因众人皆睡而更显清醒的活动。”(41) 卡夫卡一章讲述居有定所的不可能性、对睡眠作为一种权力象征的阐释,以及《城堡》与童话之间的亲缘关系,很有启发。
将书题La Force de dormir译为“入眠之力”,其中“入”字在我读来格外强调过程性:从清醒到睡眠、从有意识到无意识,但两者之间的边界有时又是模糊不明的,这股“力”也就时而轻柔仿佛ski,时而强劲,甚至时而求而不得。尤其喜欢普拉东诺夫一篇。虽然介绍中特意强调“睡眠,而非梦,曾被作为思考的对象吗”,但行文间还是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与“梦”有关的分析。
> 入眠之力
4 有用 干燥的白季节 2022-02-15 15:09:00
此书被错放在图书馆的“医学”区(仿佛某类治疗失眠的医学读物)
1 有用 Osamslova 2022-02-02 00:25:45
终于出了一本和我研究沾边的中译学术著作!wiki了一下发现这个作者还写过另一本夜晚相关的书叫Nuits étroitement surveillées,感觉法国人和德国人在这一块的研究成果还蛮多的,可能跟许多法语和德语作家涉及睡眠/失眠/梦境这个主题有关吧,这本书里写到的就有不少(奈瓦尔、波德莱尔、兰波、穆齐尔、卡夫卡、雅各泰等等)。
1 有用 Sisyphusurper 2022-04-04 14:41:30
卡夫卡那篇不错。 2022.4.4万圣
0 有用 ᡩᡠᡩᡝ 2022-03-20 15:23:57
参差不齐
3 有用 子叛 2022-02-01 21:28:51
找了几乎所有引文出处,苑宁老师翻译优胜
1 有用 苏野 2022-02-28 01:42:08
太贴近于文本、被文本淹没和同化的批评。
0 有用 雪磨坊 2022-01-15 11:12:15
看这些标题啊,《卡夫卡与爱迪生:眠之雪》。我们都是滑雪的人。/眠与梦,首先是什么构成梦、保护梦的边界。/“上帝心生悔恨,创造了睡眠”,波德莱尔。/夜是飘落在不眠人上方的雨,黑色的粉末激起沁人的中国墨香,兰波。/《城堡》有着民间童话的外壳,辩才发自睡意边缘,被雪覆盖。读之若从一张床踉跄行至另一张床。/睡眠是一道薄膜,入睡者随时接收反应。亨利·米肖:我做梦时会说行话,所有夜间做梦人的行话。诗人想要与梦合作。
1 有用 在野月亮 2022-01-04 18:30:01
译者的翻译使文章读起来晦涩不自然,印象深刻的居然是序言部分和后面引用的雅各泰的诗
1 有用 喜喜 2022-01-19 16:55:07
主题蛮有趣的,至于内容,深度欠缺。像是把波德莱尔,兰波,奈瓦尔等人作品中与睡眠相关的内容简单罗列了出来,区区几页纸的分析远不足以将任一诗人的思想穷尽,所以每一章节读完后觉得很空洞,像是做了个花里胡哨的梦。不过句子非常诗意,当成随笔阅读还是不错的。
1 有用 Kaspar Hauser 2022-05-10 22:55:00
每晚睡前读一点,书页翻动间,睡意潜入身体,直至一个激灵从半梦半醒间挣脱,合上书,关好灯,整个过程都是在“ski into sleep”。昏沉的阅读印迹:《城堡》中的睡眠根基与K的睡之欲;“我想有个物质标记,来证明那些给予我慰藉的形象真实出现过,于是在墙上写下:‘昨晚,你来看过我’。”
0 有用 Aaron 2022-11-20 13:42:20 江苏
从这样的文章之中,我们看到了文学评论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视角,而入眠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视角。那么在其他作家的其他作品之中呢?他们关于入眠又有着哪些深层次的内涵讨论呢?就从这一本书,从文学评论家的视角走入文学著作关于入眠真相的讨论吧。
0 有用 未注销 2022-11-28 01:09:18 江苏
睡前解压
0 有用 卧听南窗雨 2022-11-30 22:00:03 福建
入眠之力给了我们存在的勇气去超越非存在的力量,参与到尘世有意义的片刻与永恒之中,摆脱生命的麻木状态。
1 有用 🌸五月雨永远🌸 2022-09-22 20:08:45 上海
“世界发作性睡病日”阅读
0 有用 Moonberry 2024-03-21 23:25:32 广东
最近一次还书没借到《祭牲与成神》,看看同系列的这本吧 没读完,读不完,应该不会再读了
0 有用 诺尔曼链虫 2022-05-04 06:51:40
喜欢卡夫卡那篇,《城堡》给我的感觉是梦中的极度困倦,今天又梦到一边开车一边睡觉。
4 有用 Alain 2022-05-07 17:03:09
汉语的“醒来”和“睡去”好像就在提示我们睡眠是一种从此岸通往彼岸的方法,这个彼岸不同于“死去”后才能抵达(换言之永远无法抵达)的虚幻的承诺,它是可暂时抵达的真实(但不能定居),正如文学虚构那超越现时与现世的真实,或许也是布朗肖命名为孤独的文学空间的样貌之一,在这里为弃绝、退场、无我留出一个身位,永远停留在眠之国度的希冀就如同一个作家要写出“那本书”,不仅充满诱惑,也绝不可能。
0 有用 于无声处 2024-01-09 19:14:18 上海
23年春天
0 有用 薄荷橙子 2023-12-30 15:08:12 北京
如果问勃兰兑斯,他会把柯尔律治的创作特征归结于他个人意志力的薄弱,他那注意力分散总不能集中的毛病怎么说也是个缺陷,而本书作者却把他在《笔记》中不断修改计划以至于成书最终看上去跳跃而无章法的状况视为真正的诗的境界——诗人非凡的分散思维在低质量的睡眠中一直奔跑,他的幻象常常出现在意识过渡的时刻(入睡过程中、半睡半醒时、焦虑亢奋时或懵懂的初醒时刻,且越发频繁地形成于夜深时分),“是一种因众人皆睡而更显清醒的活动。”(41) 卡夫卡一章讲述居有定所的不可能性、对睡眠作为一种权力象征的阐释,以及《城堡》与童话之间的亲缘关系,很有启发。
0 有用 陆地上的晕船病 2024-01-30 14:37:22 北京
将书题La Force de dormir译为“入眠之力”,其中“入”字在我读来格外强调过程性:从清醒到睡眠、从有意识到无意识,但两者之间的边界有时又是模糊不明的,这股“力”也就时而轻柔仿佛ski,时而强劲,甚至时而求而不得。尤其喜欢普拉东诺夫一篇。虽然介绍中特意强调“睡眠,而非梦,曾被作为思考的对象吗”,但行文间还是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与“梦”有关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