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时的学宦生涯 短评

热门
  • 11 天一阁守藏史 2021-12-26 18:57:25

    若有唐史学者能利用《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写出一部《白居易的学宦生涯》,我觉得就功德无量了🐶

  • 8 虾米 2022-02-08 10:46:33

    可与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对读。余著聚焦名臣大儒在孝、光、宁时代政争中的角色,而本书则侧重政争对中下层官僚和道学追随者“毛细管”式的渗透,更见复杂幽微。“网”是这本书的关键词,写作策略上,由代表性一人(孙)而至其师友并最终连缀为整个官僚系统的生态之网;“网”也是实质意义上的,孙利用同乡之网、太学之网、四明陆学之网,以一介寒门布衣,绕过“循资”这种道阻且长的上升渠道,凭个人政绩和贵人帮衬“跳龙门”成功,却最终折戟于“庆元党禁”,可谓成败皆在此“网”。不过作者也强调了“网”的弹性,揭示道学众人各自因应学术探索和政局变动而“转益”和“转易”,既是个性也是家庭背景和政治地位迥异使然,内中充满调整和妥协。若无视这点而作标签化处理和单一道德批判,则很难理解大时代背景下个体的选择及其心境由来。

  • 1 Mr. 2024-11-03 16:26:47 湖北

    这是“奋斗志”还是“历史研究”呢,作为“奋斗志”没有主人公的深刻思考,贯穿的是摆出来的事件无论是宦海沉浮还是讲学研究都以“书信”形式整理叙述;作为“历史研究”没有对政局、民情和地况哪怕最肤浅的数据支持,还是以“贫”和“富”这种宽泛的词来代替政绩追寻,让人在最起码的社会性上没有认知。通篇在“受教育”和“积攒人脉”上用力过度,虽然拿到今天的社会有一些浅显道理,然而作为历史学者这种态度的宣扬非正道,在今天的社会中如果缺乏最基础的人文主义教育和“善意待人”理念的教育的话,“社会达尔文主义”就会抬头,而这可不是大多数人愿意看到的!

  • 1 檏一 2021-12-25 21:18:11

    已购,之前读的台版。

  • 6 朱颐钊 2022-03-14 14:31:36

    作为一个人物研究,不仅形成了闭环,而且是很不错的。尤其对于宋代人,能够还原其network也是犹为不易。问题呢,就在于确如作者所说,研究对象一直处在政界与学界的边缘。一滴水纵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芒,但也终究只能反映一滴水那么大的阳光。

  • 2 韧勉 2022-02-04 18:45:04

    本书为宋人笔记与史料互证的南宋基层官员传记性质研究之典范,黄宽重指出以往学界探讨学术流派发展,多较侧重领袖人物的言行、互动及其影响,少从追随者角度,理解其师从乃至转益原因。这在研究南宋道学发展,尤为明显。此现象当系研究资料不足所致,但对掌握整体学术样貌而言,却是窒碍关键。为弥补此不足与偏失,本章关注大儒思想学说发展与竞合期间,道学追随者如何与为何选择特定师从典范,如何开展学术追求,乃至当师从对象转变后,对师徒关系与学派发展的影响。探讨孙应时及其陆九渊心学学友的思学成长与师从变化,研究说明,在世变之中,环境变化与人际关系深刻影响士人官僚的仕途与命运,同时揭示集团意识并未如想象中那样组织化且强固,对重新梳理南宋中期政局极有帮助。

  • 3 江海寄余生 2021-12-21 19:18:58

    本书文集书信材料的利用非常充分,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而黄宽重先生以孙应时及其学友这一道学追随者而又相对处于中下层官员为例,来展示南宋中期政局变动的影响,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此外,其对南宋太学这一机构对道学家们转益多师的解释也很有启发。但略有缺憾的事,囿于材料的原因,论述孙应时本人受庆元党禁及史弥远专权所造成的仕宦和身后影响,却显得有点单薄,过于依靠推测和常理,即便这些时变对孙应时影响应该是客观作用。

  • 4 陆钓雪de飘飘 2022-01-15 15:31:59

    从遂安县令到出任丘崈幕僚期间,是孙应时开展宦途的重要阶段,也是他具体实践道学理念,却真切体认到学宦难兼的时刻。为突破乡里人脉的囿限,孙应时必须以自身的才能开拓仕进坦途;从太学入仕,乃至在黄岩、史浩家,都让他结交有志一同的学友同僚,及朱熹、楼玥、史浩、丘崈等名宦硕儒,对他致力学术与仕途的发展都有裨益,使他能在几经波折之后,出任独当一面的遂安县令。孙应时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因此勤于政务,以实际行动宣扬道学理念,和师友共同标举并勇于捍卫道学价值,表现他谋兼顾学宦的强烈企图心。然而,县政庶务繁杂,使他疲于应付,为了支撑家计,只能选择以追求仕进为主要目标。此时孙应时除了执守道学理念外,实际上已放弃学业上的精进。通过孙应时,可以窥见士人若出身寒门,在家族乃至社会资源不足时,面对官场的激烈竞争,只得职涯

  • 0 薠蘅 2022-01-04 11:22:02

    笔力精深,以点窥面。

  • 0 拉文克劳督点检 2022-11-16 12:17:52 河北

    关于中下层官僚的人物研究,其表述对于研究小人物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 1 文孟先生 2022-11-23 16:29:19 湖北

    经典作品。

  • 1 王哪走 2022-11-16 21:17:45 江苏

    满分巨著。P279: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硕儒宰执如朱熹、留正、周必大、叶适、楼钥等,多拥有难以撼动的学术地位或家世背景……虽被迫离开权力核心,返乡闲居,但受政治斗争的冲击较为和缓。相较之下,中低层士人官员所受冲击显得更为强烈。 P322:字里行间所显现的亲疏之分,以及这种亲疏关系随着时序推移的转变。这些面相成仙了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也就是根本的人性,并不是从数据库所得到的数据、数量所能展现的。同样的,书信所传达的真实情感在一般史籍或个人传记也难以窥见,这正是这类史料的价值所在。

  • 0 ficus 2022-11-05 16:18:42 上海

    意思不大

  • 0 逐影 2022-12-13 02:03:39 上海

    又一次被你宋士人的人际网络吓死

  • 0 大中祥符九年 2024-01-06 23:37:07 福建

    黄先生治南宋史实在是一把好手,缺的一颗星单纯是就选题的力度说的。读的是孙应时,脑中却满是邵伯温。梁师曾教我:“王安石通过科举改革……这就影响到全国举子的阅读对象。这显然是邵伯温这个层次的士人无法做到的。”当然,“这个层次”的士人研究有其价值,但“一滴水反映的阳光,终究只一滴水那么大”:孙应时及其研究的意义恐怕不超出那个时代的一个注脚很多。 于我而言,使情况更严峻的是,《周必大的历史世界》《孙应时的学宦生涯》(当然还有《朱熹的历史世界》)等书外,似不再需要一个“邵伯温的知识世界”了;正如作者以孙应时的研究较周必大、朱熹不同(页320),但李超《南宋宁宗朝前期政治研究》的新见在他的叙述中也只“韓侂冑…手段虽不严酷”(页9)一句罢了。当然,我还是该做啥做啥,恰梁师所谓“牛刀小试,重头戏不在于此”。

  • 0 松虛居士 2023-09-21 22:21:07 北京

    對史料的佔有令人驚歎

  • 0 letdouman 2022-08-22 23:28:43 广东

    三星半

  • 1 曼联哈哈哈 2022-07-23 15:31:43

    二刷,还是很有启发性,希望能借此视角研究中晚明理学与政治的问题。“通过书信观察时代环境、理解人际关系,往往能得到比正史、传记性资料更为细腻的讯息,是掌握政治变迁与社会脉动、学术思想及人际关系的珍贵素材”;“选人改官当然需要实务考绩,但更需要努力经营人脉,才有可能实现”;“政治现实对部分道学中人不免形成压力,唯恐葬送前程,遂有回避师门或妥协权势的现象”;“为因应环境改变,缔结多元人脉是维系或开拓政治利益的重要策略,因此个人固难有永久坚持的原则,群体间也未必存在始终一致的对立”;“庆元党禁期间道学群体的遭遇与应变,也呈现不同层级的士人官员面对政治冲击的承受力和应变力”;“看待士人面对政局动荡不同的因应之道,基于个人立场而选择随境而安,我们应从更多元的角度去理解这样的现象,而非单一的道德批判”。

  • 1 mohicaniano 2022-05-03 11:36:04

    没法跟那本讲杜凤治比,可能是资料实在有限的关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