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0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良心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良心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有生于无 2021-06-24 12:31:00
本书试图以良心为本体囊括一切道德规范,构建完善的价值系统,由于传统伦理主张直觉体认,何将良知概念限制在规范伦理学范围之内,从实践角度将之普遍化,落实到实用的层面上。在他看来,孟子的“恻隐之心”是良知的源头,其性善论只是人性可善的表达,人之天性犹如“白板”。向善的一面拓展开去,就会成为仁爱,即人伦之爱。对父母的爱带有强制性质的义务性。良心还有两个重要的品质即诚信和忠恕。诚信主要是体现为对待他人的言行... 本书试图以良心为本体囊括一切道德规范,构建完善的价值系统,由于传统伦理主张直觉体认,何将良知概念限制在规范伦理学范围之内,从实践角度将之普遍化,落实到实用的层面上。在他看来,孟子的“恻隐之心”是良知的源头,其性善论只是人性可善的表达,人之天性犹如“白板”。向善的一面拓展开去,就会成为仁爱,即人伦之爱。对父母的爱带有强制性质的义务性。良心还有两个重要的品质即诚信和忠恕。诚信主要是体现为对待他人的言行之真,但不同于康德的绝对命令,他采取的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诚信,某种情况可以让位于更高层面的价值,如保全他人的生命,但这种相对主义的界限在哪里未作细致说明,这是有损于道德价值纯洁性的。至于忠恕则被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种义务的普遍性能在逻辑上自洽即可,生生解决义务从何而来,而为为即向何而去。 (展开)
3 有用 盛夏 2019-12-04 15:19:55
恻隐之心标识人禽之别,人类痛苦的分类,自爱可能是恻隐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充分条件,理智vs.情感,…… “推爱”问题上,个人的观点可以说是,自爱、亲爱基础上(没有小爱的大爱是可怕的)的恻隐,然而对他人的恻隐比仅指向己身的爱更重要
1 有用 Creative 2009-12-27 17:02:06
之前看过何先生的译作《正义论》,本书只看了开头,喜欢何先生随笔的风格,只是他专业论述的文字略过艰涩。
0 有用 文孟先生 2023-10-18 16:51:25 湖北
经典。
0 有用 Oasis 2021-08-13 20:52:11
主要读了仁爱和恻隐那部分,喜欢关于两性爱的观点。 两性之间内涵到外延的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