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陆港理论与实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系统性。目前国内有关国际陆港的著作主要有以下三本,分别是长安大学董千里教授所著的《物流集成场:国际陆港理论与实践》,大连海事大学孙家庆教授等人编著的《集装箱内陆港理论与实务》和国内“陆港理论”创造者席平研究员和刘金鑫、吴建烈、张宇圣所著的《陆港经济》。与这些学者的成果相比,该书较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国际陆港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包括国外有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 二是创新性。书中的很多研究成果是本人多年研究的结果,既有原创性研究,也有参照其他陆港理论学者研究成果的再研究,特别是系统研究陆港代码,形成与海港、空港代码不同的编码体系,是陆港理论界的较大创新成果并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三是实践性。该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将与现代物流、港口理论有关的学术成果进行整理,进而形成对陆港理论的启示与带动,最后落脚于实践应用。实践案例部分重点结合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介绍,也有代表性国际陆港在建设国家物流枢纽过程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这些实践案例不仅是陆港理论的延伸,同时具有很强的应用推广意义,值得国内其他陆港项目参考借鉴。
0 有用 博雅 2022-09-01 10:00:57 湖南
写得太专业,不是面对我这类要拿来“现学现用”的需求,还不如看几篇公众号文章。
1 有用 不亦说乎 2022-07-22 14:19:54
写这些书的人应该学学人家《置身事内》,怎么样写通俗易懂,而不是写成论文。
0 有用 G补元计划 2022-09-19 10:17:34 贵州
实践部分有点混淆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