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啊,我读了什么,读了个寂寞
在科学、宗教、文化、社会和文学中寻找自我。
我们可以从这本书当中了解到老麦对于科学、文学、宗教等课题的解释,也可以明白他对待文学的态度。很多内容可以与他的小说创作相结合,更好理解其作品的内在理念。 不得不说老麦的阅读量惊人,且涉及领域颇广,将文学与宗教、自我、科学结合比对,可以很好解释现代主义文学的很多核心。 当然这本书也可以作为一本简短的英国文学史,尤其是期中对于伍尔夫、格林、福楼拜、厄普代克等作家理念的解读颇为有趣,自然而然也丰富了我的书单。 最后,译名扣分。
达尔文开头引手势不错,后面有点散了,虽旁征博引
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们的星球只是大到不可思议的宇宙中的一个小点;我们人类的存在只占了地球历史极小的一部分;人类是灵长类动物;思想是生理过程运行的一个器官的活动;有一些探明真相的方法会迫使我们做出违反常识的结论,有时是对常识的彻底颠覆,规模有大有小;宝贵而广泛持有的信念,在经受实证检验时,往往会被残忍地证伪;我们无法创造能量,或是无损耗地使用能量。”
麦克尤恩#9 如涓涓流淌忽而汇聚 主题的彰显和角度对切入无不流畅清晰 收放自如
独创性和传承性的张力蛮有趣的。
我们需要一种情节,一种叙述,来支撑我们在事物流动中的无关紧要。
作者围绕着文学、科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阐述其精辟独特而富含哲理的观点文字生动有趣、蕴含哲思,游走于感性与理性之间,读之令人心折。
是关于文学与科学的美妙变奏曲,其实一直蛮喜欢这种有趣的世界,想来大抵都是诠释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我心里科学和文学都是熠熠闪光的星星,以及更重要的是保持那份属于精神自由的好奇心,此生足矣!
忽略书名。
思路很广,但这本书的题目选的太具有误导性了,没有看到想看到的内容。
4.19 麦克尤恩的文风和他的小说一样,尤爱堆砌材料。科学观和昆德拉类似,在对科学的解读上不是作为象征,又深入了一层,“文学在作者与读者之间这种不言而喻的约定渠道中繁荣,提供了一幅心理地图,南北分指具体和一般。在最佳状态下,文学是普适的,恰好可以在最为地方性和具体化的点上精确地阐明人性。 科学的伟大对我们多数人来说更难领会。我们能列出一串据说很伟大的科学家名单,但很少有人有过那种能阐明成就特质的亲密接触”。
把英文读了读,喜欢,哪怕是学学英文呢,跟麦克尤恩学再合适不过了。可是中译是认真的吗?感觉是DeepL翻的……
昨晚又崩溃了,今天读到最后一章,简直像是在和我直接对话,非常应景。 有没有一种精神实体像自我一样,如此自相矛盾?绝对地不证自明,却又恼人地难以捉摸。早上醒来,我们一脚踏进它,或是它一脚踏进我们,就像踏进一双舒服的旧鞋子。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醒来的时候,鞋子已经在脚上了。也有人穿着很不舒服的鞋子醒来。还有少数不幸、病态的人,醒来光着脚,发现自己身处熟悉得可怕的刑讯室。即使在睡梦中,我们也不会完全摆脱自我。因为在我们的梦里,它是目击者或参与者,两者通常同时兼有。 弥漫在这一层思维下面的幽灵般的事实,就是你当下的意图——准时抵达工作地点,到了之后必须干完的活。就像之前许多次那样,一个任性的声音、另一个自我告诉你,是时候抛开一切了。趁年轻尽情浪吧!但你不能,带你去上班的那个自我说。你有职责。
麦克尤恩的五篇讲演稿合辑。虽然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抢夺优先权的段落最有阅读上的趣味,但对近期战争和过往地域争端都可以从人性上加以解释的“天启”段落才更触动我。虽然细思还是觉得有些阴谋论的影子,但阴谋论本身不也是人心所生嘛。(评分:8.0,日期:20220410)
看完了中文部分,英文原版慢慢消化吧。虽然题目叫《科学》但是里面啥都有……
作为一本书而言未免有点过于单薄而散乱。书名很具有误导性。
对啊,你在谈论什么
关于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优先权焦虑“的危机时刻的描写,精彩程度不亚于小说。几篇演讲主题的共同之处在于呈现文学和科学的共性,即作为透视镜都能从中发现、描述、塑造人性。
> 当我们谈论科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0 有用 星玫 2022-04-03 18:21:49
啊,我读了什么,读了个寂寞
0 有用 Danni 2022-03-28 19:49:57
在科学、宗教、文化、社会和文学中寻找自我。
1 有用 翼犀稀 2022-03-23 00:15:36
我们可以从这本书当中了解到老麦对于科学、文学、宗教等课题的解释,也可以明白他对待文学的态度。很多内容可以与他的小说创作相结合,更好理解其作品的内在理念。 不得不说老麦的阅读量惊人,且涉及领域颇广,将文学与宗教、自我、科学结合比对,可以很好解释现代主义文学的很多核心。 当然这本书也可以作为一本简短的英国文学史,尤其是期中对于伍尔夫、格林、福楼拜、厄普代克等作家理念的解读颇为有趣,自然而然也丰富了我的书单。 最后,译名扣分。
0 有用 恶鸟 2022-03-23 14:43:34
达尔文开头引手势不错,后面有点散了,虽旁征博引
0 有用 东林皆石 2022-03-19 22:04:45
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们的星球只是大到不可思议的宇宙中的一个小点;我们人类的存在只占了地球历史极小的一部分;人类是灵长类动物;思想是生理过程运行的一个器官的活动;有一些探明真相的方法会迫使我们做出违反常识的结论,有时是对常识的彻底颠覆,规模有大有小;宝贵而广泛持有的信念,在经受实证检验时,往往会被残忍地证伪;我们无法创造能量,或是无损耗地使用能量。”
0 有用 不存在者 2022-03-17 23:55:21
麦克尤恩#9 如涓涓流淌忽而汇聚 主题的彰显和角度对切入无不流畅清晰 收放自如
1 有用 HeavenDuke 2022-03-14 18:43:09
独创性和传承性的张力蛮有趣的。
0 有用 独对青山 2022-03-14 18:12:17
我们需要一种情节,一种叙述,来支撑我们在事物流动中的无关紧要。
0 有用 十年九夏 2022-03-14 21:57:22
作者围绕着文学、科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阐述其精辟独特而富含哲理的观点文字生动有趣、蕴含哲思,游走于感性与理性之间,读之令人心折。
0 有用 Fomo 2022-04-13 13:02:02
是关于文学与科学的美妙变奏曲,其实一直蛮喜欢这种有趣的世界,想来大抵都是诠释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我心里科学和文学都是熠熠闪光的星星,以及更重要的是保持那份属于精神自由的好奇心,此生足矣!
0 有用 Lelandycrain 2022-04-13 23:12:42
忽略书名。
0 有用 晰 2022-04-14 17:30:14
思路很广,但这本书的题目选的太具有误导性了,没有看到想看到的内容。
0 有用 王不知道 2022-04-29 00:35:20
4.19 麦克尤恩的文风和他的小说一样,尤爱堆砌材料。科学观和昆德拉类似,在对科学的解读上不是作为象征,又深入了一层,“文学在作者与读者之间这种不言而喻的约定渠道中繁荣,提供了一幅心理地图,南北分指具体和一般。在最佳状态下,文学是普适的,恰好可以在最为地方性和具体化的点上精确地阐明人性。 科学的伟大对我们多数人来说更难领会。我们能列出一串据说很伟大的科学家名单,但很少有人有过那种能阐明成就特质的亲密接触”。
1 有用 Megaptera🔗 2022-04-17 16:04:20
把英文读了读,喜欢,哪怕是学学英文呢,跟麦克尤恩学再合适不过了。可是中译是认真的吗?感觉是DeepL翻的……
0 有用 illusion626 2022-04-12 14:14:36
昨晚又崩溃了,今天读到最后一章,简直像是在和我直接对话,非常应景。 有没有一种精神实体像自我一样,如此自相矛盾?绝对地不证自明,却又恼人地难以捉摸。早上醒来,我们一脚踏进它,或是它一脚踏进我们,就像踏进一双舒服的旧鞋子。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醒来的时候,鞋子已经在脚上了。也有人穿着很不舒服的鞋子醒来。还有少数不幸、病态的人,醒来光着脚,发现自己身处熟悉得可怕的刑讯室。即使在睡梦中,我们也不会完全摆脱自我。因为在我们的梦里,它是目击者或参与者,两者通常同时兼有。 弥漫在这一层思维下面的幽灵般的事实,就是你当下的意图——准时抵达工作地点,到了之后必须干完的活。就像之前许多次那样,一个任性的声音、另一个自我告诉你,是时候抛开一切了。趁年轻尽情浪吧!但你不能,带你去上班的那个自我说。你有职责。
0 有用 𝓉𝓊𝓌ℯ𝓇𝒾 2022-04-10 23:46:28
麦克尤恩的五篇讲演稿合辑。虽然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抢夺优先权的段落最有阅读上的趣味,但对近期战争和过往地域争端都可以从人性上加以解释的“天启”段落才更触动我。虽然细思还是觉得有些阴谋论的影子,但阴谋论本身不也是人心所生嘛。(评分:8.0,日期:20220410)
0 有用 林鸽 2022-05-09 02:53:20
看完了中文部分,英文原版慢慢消化吧。虽然题目叫《科学》但是里面啥都有……
0 有用 ⚡️ 2022-05-10 20:27:47
作为一本书而言未免有点过于单薄而散乱。书名很具有误导性。
0 有用 Dharmabum 2022-06-06 04:48:43
对啊,你在谈论什么
0 有用 becharing 2022-06-08 21:01:16
关于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优先权焦虑“的危机时刻的描写,精彩程度不亚于小说。几篇演讲主题的共同之处在于呈现文学和科学的共性,即作为透视镜都能从中发现、描述、塑造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