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天才之间的书评 (13)

不仅仅是一本英国独立出版社发迹史,还是企业管理手册和人才招揽宝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关于英国著名出版社“费伯-费伯”(下称费伯出版社)的发迹史,以及由该出版社挖掘出来的著名作家(其实简介已经有说明——13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伯乐)从名不见经传到名声大噪的历程,有点像名人的奇闻秘事,仅仅是一饱读者窥探之欲望。 ... (展开)
书如何成书:天才之间的精神合作与较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好说爱书之人都爱出版人和出版社,但前者或多或少会关注后两者。这几天与友人聊起,拥有“出版人”这个名号似乎是一件不错的事,但即时被纠正:出版人不是我认为的那个出版人。出版人其实涵盖出版行业中大大小小的不同分工与角色,你就是在豆瓣做个营销编辑,你也能算一个出... (展开)
只有在盈利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去做那些赔钱的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出版业被称为“夕阳产业”可能得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英国现代派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T.S.艾略特曾在写给出版人杰弗里·费伯的一封信中证实了这点: 假如我是一个外部投资者,但深谙出版业内部情况,我做梦都不会向这行投入一分钱。 尽管如此,艾略特还是辞去了银行的金饭碗... (展开)
编辑这份工作的“光环”,以及它被低估的“商业投资属性”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不知道英国有一家传奇性的独立出版社,几乎决定了整个20世纪现代文学的进程,那就是艾略特和杰弗里·费伯共同打造多年的费伯-费伯出版社。 最近有听说过这个出版社,也是因为诺奖的黑马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是由费伯出版社挖掘的。在石黑一雄的获奖信息漫天...
(展开)

《天才和天才之间》文学天才和天才的捕手们
《天才和天才之间》文学天才和天才的捕手们 如果说哪些人是最靠近那些我们熟悉的文学天才们的,我想这些人一定是这些作家们的编辑,还有他们作品的出版公司了。无怪乎有人将这些文学天才的编辑们称之为“天才捕手”,而我想这些曾经出版过那么多文学天才作品的出版社,也可以称...
(展开)

費伯版(大師班)編輯工作實用手冊
就個人來說,前三分之一的閱讀體驗無疑是最享受的。最初(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費伯-費伯還叫費伯-格懷爾,招牌書刊是《護理手冊》;杰弗里 · 费伯從伍爾夫那里挖來了艾略特,但格懷爾夫人說她不喜歡艾略特的詩;艾略特寫信給朋友說奧登這孩子有點天賦,看起來是想認真做一些...
(展开)

十三个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的伯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费伯出版社,但是你一定听说过 T.S.艾略特,塞缪尔贝克特,石黑一雄等这些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名字。T.S.艾略特的《荒原》,俨然是现代主义诗歌杰出的范本;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开创了荒诞派戏剧的全新天地;而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直至今天依然为人... (展开)
从费伯出版社看出版行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阵这个问题“如果不考虑收入,你的理想职业是什么。”自从深刻认知到自己没有写作才华之后,只好退而求其次去追求与之相关的职业,做个不赚钱的编辑也很好的嘛。我还真的并不是一个空想主义,投了几份简历,然而全都无疾而终orz 如今的出版行业式微,如何在... (展开)
出版届的大佬,也是编辑人的案头书
天才和天才之间 另外,其实费伯远不止是一家普通的文学出版 社这么简单。它自诞生之日起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内,它其实是同时代里唯一的文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主义萌芽之际,费伯 已经在该领域执牛耳;再往后的日子里,它至 少又经历了两次涅槃重生。费伯的故事,...
(展开)

一个人的成功,从“高敏感”开始
文/叶小禾 妻子生孩子,丈夫去陪伴,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杰弗里·费伯在照顾妻子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保姆这个群体。于是,他查阅了人口普查档案,惊奇地发现保姆群体很大,决定专门为她们申办一份报纸。 结果可想而知,很受儿童保育员的欢迎。她们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报纸...
(展开)

《天才与天才之间》:一个人的成功,从“高敏感”开始
文/叶小禾 妻子生孩子,丈夫去陪伴,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杰弗里·费伯在照顾妻子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保姆这个群体。于是,他查阅了人口普查档案,惊奇地发现保姆群体很大,决定专门为她们申办一份报纸。 结果可想而知,很受儿童保育员的欢迎。她们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报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