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脱胎自石泉教授受业于陈寅恪先生时撰写的硕士论文,完成于1948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历史风雨尘埃冲刷掩埋后得以问世,初版于1997年。此次再版,面貌一新。旨在使这部经典之作臻于完善。
作者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治情势演变的考察,阐明甲午战争实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以求与远东国际局势的演变相表里。本书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作者简介 · · · · · ·
石泉(1918—2005),原名刘适,安徽贵池人,出生于北京。1938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1944年考入成都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陈寅恪教授,并兼任研究助理。1954年后,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教授,历史地理所所长。开创荆楚历史地理与楚国历史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古代荆楚地理新探》《古云梦泽研究》《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等,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
目录 · · · · · ·
序 / 刘桂生
自序
内容提要
引言
第1章 甲午以前政局概观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
第二节 满清统治者对汉人新兴势力之猜防
第三节 宫廷矛盾与朝臣党争
第2章 自发端至宣战
第一节 李鸿章之观点与措施
第二节 主战派士大夫之观点
第三节 中枢态度之演变
第四节 北洋内情
第3章 战争初期:一意作战时期
第一节 主战派之政治攻势
第二节 中枢之争议
第三节 前敌人事摩擦之影响军事
第4章 和战并进时期
第一节 中枢人事之重要更动与主战派之作为
第二节 和议之酝酿及其成熟
第三节 李鸿章与淮军之失势
第四节 军事上之难题与新式陆军之创始
第五节 宫廷问题与政局之关系
第5章 和议之成与主战派之挣扎
第一节 议和时期
第二节 和约之批准与互换
第三节 和后余波
第6章 战后政局新形势
第一节 北洋局面
第二节 中枢政况
第三节 新兴势力之崛起
结论
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自序
内容提要
引言
第1章 甲午以前政局概观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
第二节 满清统治者对汉人新兴势力之猜防
第三节 宫廷矛盾与朝臣党争
第2章 自发端至宣战
第一节 李鸿章之观点与措施
第二节 主战派士大夫之观点
第三节 中枢态度之演变
第四节 北洋内情
第3章 战争初期:一意作战时期
第一节 主战派之政治攻势
第二节 中枢之争议
第三节 前敌人事摩擦之影响军事
第4章 和战并进时期
第一节 中枢人事之重要更动与主战派之作为
第二节 和议之酝酿及其成熟
第三节 李鸿章与淮军之失势
第四节 军事上之难题与新式陆军之创始
第五节 宫廷问题与政局之关系
第5章 和议之成与主战派之挣扎
第一节 议和时期
第二节 和约之批准与互换
第三节 和后余波
第6章 战后政局新形势
第一节 北洋局面
第二节 中枢政况
第三节 新兴势力之崛起
结论
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当代学术(共33册),
这套丛书还有
《酒之爵与人之爵》《古代宗教与伦理》《刺桐城》《天朝的崩溃》《竹内好的悖论》
等
。
喜欢读"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的人也喜欢 · · · · · ·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鲁西奇:石泉先生与《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鲁西奇:石泉先生与《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石泉先生一生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中国近代史领域,二是中国历史地理特别是荆楚历史地理领域。 先生在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探索,集中体现在《甲午》一文中,所以《文集》据原貌收录了此文之全部。先生...
(展开)


清廷“惊坐起”——《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读书记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篇纯读书记录) 第一章 甲午以前政局概观 1.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 并不是李鸿章不想开启明治维新式的大变革,主要是国内守旧势力强大。守旧势力多来自科举出身士大夫,将对外失败归咎于大臣无能——清议势力的由来(正像明末士大夫拒绝与清谈判)。洋务派也不是不想... (展开)
1948年陈寅恪先生指导的硕论
石泉之作深受其师陈寅恪之影响,重在还原历史中之纷繁头绪,尤善于体察人事关系、分别党派,如区分帝党后党、主战派主和派,此确为研究中国史最重要之方法,但其视野亦为此所蒙蔽,不能见此战争之世界格局也。引用史料较为完整丰赡(惜多为日记、奏折,其他材料较少),故而对...
(展开)
> 更多书评 15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新书架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拟填坑备忘 (瑶溪隐)
- 文化漫笔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5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荣天才 2023-05-20 21:08:31 广东
这本书大略描述了甲午战争前后的晚清政局,甲午之前三十年的主要政治势力湘军、淮军、清流派、满清贵族等,战后湘军淮军式微,清流被维新派分化,惟满清贵族仍牢牢把握权利,新式陆军一跃而起,孙文为首的革命势力崭露头角,遂成辛亥之局。本书中关于方伯谦的描述貌似武断,方临阵逃跑无疑,无需粉饰(扣一颗星正源于此)
0 有用 夜色温柔 2023-05-09 21:59:07 福建
清朝这时候想要走出困境,最大的阻碍就是自己了。单纯买洋枪洋船,用洋人,是一点用也没有,只有彻底的改革,彻底的从根本制度改才有一线生机
5 有用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2023-03-28 14:01:32 北京
陈寅恪指导学位论文中唯一一部中国近代史论著,可与陈寅恪《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参阅并读;经典之作新装再版,曾历经半个世纪历史风雨尘埃冲刷掩埋……
0 有用 曾靖皓 2023-05-20 18:32:45 四川
相比其他学者,先生是真的把洋务失败,导致甲午失败的一连串政治原因给说清楚了,如果放在当下,在文献支持下,估计会是一本无可撼动的皇皇巨著。回过头来,尽管姜鸣这样的技术流派开出了新领域,但政治史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失败的症结在此。
9 有用 小朋友 2023-02-20 23:05:32 江西
绝版多年,终于再版了!!!
0 有用 老行 2023-06-02 09:55:43 北京
民国时的硕士论文是照着现在的博士论文去写的
0 有用 John 2023-05-23 00:06:35 广东
标杆。
0 有用 荣天才 2023-05-20 21:08:31 广东
这本书大略描述了甲午战争前后的晚清政局,甲午之前三十年的主要政治势力湘军、淮军、清流派、满清贵族等,战后湘军淮军式微,清流被维新派分化,惟满清贵族仍牢牢把握权利,新式陆军一跃而起,孙文为首的革命势力崭露头角,遂成辛亥之局。本书中关于方伯谦的描述貌似武断,方临阵逃跑无疑,无需粉饰(扣一颗星正源于此)
0 有用 曾靖皓 2023-05-20 18:32:45 四川
相比其他学者,先生是真的把洋务失败,导致甲午失败的一连串政治原因给说清楚了,如果放在当下,在文献支持下,估计会是一本无可撼动的皇皇巨著。回过头来,尽管姜鸣这样的技术流派开出了新领域,但政治史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失败的症结在此。
0 有用 summer 2023-05-20 18:26:59 北京
本书于1948年写成,文字为半文言,书中引用大量晚清史料,但读起来也算不上困难。本书对甲午战争前后清朝政局的变化进行了论述分析,既能让我们对此时清朝政局的变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也能让我们对甲午战争的失败与后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间的联系理清脉络。虽然本书在我看来对慈禧的分析不太足够,并且有时只是列举《翁同龢日记》作为证明略显单薄,但其对史料详细严谨的搜集考辨使本书从当时至现在依旧被称为佳作,有其独... 本书于1948年写成,文字为半文言,书中引用大量晚清史料,但读起来也算不上困难。本书对甲午战争前后清朝政局的变化进行了论述分析,既能让我们对此时清朝政局的变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也能让我们对甲午战争的失败与后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间的联系理清脉络。虽然本书在我看来对慈禧的分析不太足够,并且有时只是列举《翁同龢日记》作为证明略显单薄,但其对史料详细严谨的搜集考辨使本书从当时至现在依旧被称为佳作,有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