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珍藏纪念版) 短评

热门
  • 5 白·墨 2022-08-27 19:27:17 江苏

    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人行道上枯萎掉。——梵·高

  • 3 云梦泽🌈 2023-02-10 08:49:52 广东

    让我受益良多的一本好书,感谢老先生的教诲与人生分享。原来老先生度过的是这传奇一般,与时代共沉浮的人生经历。有很多画画人的心境,比如“那十年,巴黎的当年同学们都已经大展拳脚了,而自己却在劳动改造中,不能拿起画笔”的焦虑;“担心自己在封闭的文化环境里呆了几十年,会不会已经落伍于时代”的恐惧;解放后是归国还是留在巴黎发展的难以抉择;画了不满意作品的沮丧;沉迷于挥毫创作的如痴如醉;等等心境,都让我觉得其实受到了共情式的宽慰:原来这么厉害的大画家面对画画这个事情,也会有这些沮丧低落恐惧焦虑啊。另外书的后半部分收录的老先生的各种画论短文也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还是太受困于所谓“创作”与“习作”的区隔了,也太受困于固定的所谓“派别”“技法流程”了,也太执着于“画面文学内容”却忽视了“形式”了。

  • 4 兰霭 2022-03-20 10:34:26

    风格之诞生缘于情感之赤诚。

  • 3 蒲公英 2022-03-02 11:12:58

    读了前半本,都在述说自己的人生经历。感觉有些太重复了。比如反复说离开巴黎的原因,回到故土。其实还是看出来有遗憾,尤其是回来以后因为政治不能专心作画。所以从中央美院到清华建筑再到北京工艺,传播的欧洲画派思想和当时提倡的苏联有抵触,被批为形式主义。这点上来说,心有不甘。后转为主攻风景画,到各地写生。写生并不是轻松的,既要自掏腰包,又要忍受旅途劳顿。可依然坚持是为了热爱。他很讨厌跟拍的人,打扰了他作画的专注,也反思因为赠画而带来的烦忧。总是,作为一个老人絮絮叨叨述说自己的人生,还是有内容的。但是如果内容上再考究点,可读性会更强。

  • 2 AilsonAir 2023-03-12 23:29:34 广东

    最为感人至深的恰是这部自述中的真诚,我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风骨的人。不居高临下,不惺惺作态,为艺术投入一生,自始至终抱有无上的纯粹和热情,而艺术之外的彷徨与傲气也不加掩饰。一位注定留名清史的老艺术家在人生的最后留下这样一本自传,是给后辈的一份重礼。

  • 1 梅May 2023-01-25 06:42:52 浙江

    天降时雨 山川出云 润净空疏 酣畅淋漓 “真”乃“情”之不二法门 画品人品具美 迄今读过最好的一本自传 五星推荐 #试研朱墨作春山~

  • 1 Lity 2024-06-21 03:35:10 北京

    真诚真情、与时俱进、叛逆的师承、一画之法、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艺术创造不是回溯过去,而是探索未知……受益终身。

  • 3 2022-04-04 11:02:46

    吴冠中年逾八旬時写的有关生活、文艺观或针对现实而发的自传。虽家贫,却從电机科转入国立艺专,師從林风眠、潘天寿等人,赴法国学艺後留京任教,在整风运动里遭遇人际倾轧,“学生们状告我放毒,批我是资产阶级文艺观,是形式主义”。 当时几乎没有人画风景,认为不能为政治服务,流行主题先行,绘画成讲述内容的图解,完全丧失其作为造型艺术的欣赏本质。他却认为凡视觉不能感人的,语言决改变不了画面,因绘画本身就是形式的语言。艺术的最大出路是结合人民的生活与感情。 他对抽象美的探索,是由色、虚实、节奏,块面和形线构图等实现的,江南多春荫,色素淡,平林漠漠,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浅灰色调,追求单纯和韵味,汇流朱德群和赵无极等人對中国画现代化的尝试,技奴役于艺,而技又受限於工具材料,他在实践中探索石涛“一画之法”的真谛。

  • 3 午夜的瓶子 2022-02-22 21:04:01

    一颗真心,一缕艺魂

  • 1 风影 2022-05-24 10:21:44

    此书为耄耋之年的吴老回顾这一生而写下的自传。第一部分是生命之流的叙述,第二部分则像是第一部分的详细版,同时也夹杂了他在不同时期对于艺术探讨的体悟。总的来说,因受上世纪30年代巴黎艺术的熏染,吴冠中回国之后的艺术生命非常曲折,但他从人物改到风景,糅合西方油画与中国水墨两者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留下了诸多艺术杰作,这在第三部分中进行了详细罗列,这部分也像是吴冠中美术作品地图,留给我们去探索。吴冠中总结数十年的艺术生涯,将其风格自谓之为“不断线的风筝”、“形式美”……这些也都将是他留给世人思考与超越的遗存。

  • 0 元和 2022-06-04 20:28:21

    前半部为传记,后半部分是生平文稿的汇编;传记记叙的艰苦令人唏嘘感佩,文稿部分的观点立场之独树一帜令人耳清目明。一代绘画大师万古长青,文字水准也相当高。中国真的很需要这样的大师,忘了小我,才能成就大事业。

  • 1 谁说要自行车了 2022-10-07 12:54:31 上海

    重复的部分太多啦,是编辑的问题

  • 0 夏花 2022-12-08 12:22:12 北京

    文盲未必是美盲,美盲未必是文盲,美盲比文盲多。很详细很平实。就是后面札记部分有许多重复之处。

  • 0 柳颉之 2022-12-17 00:22:32 天津

    鼻塞睡不着打发时间

  • 0 十五岭山炸猪排 2024-03-16 20:04:44 吉尔吉斯斯坦

    “夜宴越千年。”

  • 0 蓝漾山 2024-03-14 22:05:09 江苏

    性情中人

  • 0 ThrashKino 2023-12-22 23:27:37 内蒙古

    逾八旬的大师来书写毕生的思考,阅读这本书感受到了真正艺术的厚重,吴冠中先生是我中国最喜欢的画家没有之一,读完这本书使我更爱这位大家了,先生一生都在追求将美的意境抽象化和意境化,同时虚实结合,例如《双燕》的大面积留白就是为了使某些意境具体化、形象化,又如《紫藤》,乍一看是一件抽象作品,但当你多角度去观看紫藤,近距离的透过阳光去欣赏,你会发现该作品无比写实,吴先生此类作品值得品味的思考太多太多。抽象与无形象是不同的概念,先生也在书中做了形象的解读,让我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一生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拥有先生的一幅作品,不是因为他的作品现在拍卖市场多么昂贵,而是我觉得或多或少与先生的感同身受,每次看到先生的作品总是情感那么的炙烈!

  • 0 森林苹果 2024-02-29 12:23:41 上海

    看了展之后特别喜欢,前半本读来酣畅淋漓,后半部由于重复不免有些乏味,但对画艺和美的见解都很有启发。虽有时代的烙印,但不乏大时代下个人的微讥、妥协、挣扎和风骨,看到关于妻子的部分也有复杂的淡淡感伤,无论是作为一个画家、艺术家还是一个青年人、丈夫、爷爷、鲁迅粉丝,这本书呈现了很多侧面,正面无疑令人敬仰,侧面则令人觉得亲切。

  • 0 林殳 2024-03-01 20:32:38 湖南

    看一些日记想到之前看过的某处的速写,联系起来便越发喜欢了。

  • 0 百器徒然 2023-12-29 10:20:50 北京

    书名很好。一直喜欢吴冠中的画,找来传记读一下,有自传肯定首选自传。此书为吴85岁时所写,暮年追忆,能写出来的都是沉淀过后的内容。早年负笈海外,后来回国执教,艺海浮沉几十年,写得最好的还是有关画的内容,或是作画经历,或是赠画故事。书中部分内容是同一经历的不同写法,所以有重复的地方。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