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到底是看了哪本书知道康拉德的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一丁点都不希望跨越到阴影的另一边,我宁愿永远不成长。可一切都由不得我。 //给我找到了,是《失落的卫星》p122、p258
康拉德的叙事节奏,从来没踩着读者的心理舒适点,这本书亦然,且间接说明了为什么——故事和航行的节奏是一致的,耐心耗尽的绝望/等待/耐心耗尽的绝望/等待……导致转折到来时,读者和他都没有被解救的感觉,而是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苍老,并平静接纳自然带来的绝望。像一本微缩《白鲸》。
康拉德晚年完成的自白小说,写的是他走出少年时代步入独立自我的一段成长经历,即所谓迈过人生的“阴影线”:阴影线内似乎前途充满光明和风景,但你无从掌控,只能随波逐流;跨过阴影,或许难免也会踏入黑暗之心,但至少都能自己把握。故事起源于“我”在突感无聊、疲惫和不满后做出从一艘蒸汽船上辞职的决定,这决定看上去有些轻率、任性,甚至不合逻辑,毫无理智,但“我”就是要离开,好比一只鸟从舒适的枝头飞走(这种感觉懂的都懂)。哪知道却因此意外得到了掌舵一艘帆船的机会,在前任船长罹病而逝之后将其接管。小说就此进入了康拉德的惯常节奏:突如其来的远航和首航,接踵而至的风平与病疫,魂兮归来的已故老船长……当然这一切艰辛终将被克服,就像那道“阴影线”哪怕再深再长再远,人人终将越过一样,直到发现那个真正的自我。
康拉德仍然是一个题材作家。
“我其实是想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2022年3月。题非海平线,而是阴影线,说明立意不在事,而在人。阴影线明喻主人公初做船长的首次出航,分割了黑白光暗,稚嫩与成熟。时值19世纪末,现代舰船还未全面替代传统帆船,受限于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海上男儿磨难多,西洋白人在东南亚航线的处境也极为复杂。海上风暴强袭,是为高潮情节亦即主要意象,既是自然的也是人间的,既是外部的也是内心的。至于作品是否寓有超自然元素,虽为评论家热议,却并不重要。关于感官经验与精神信念,作者早已彻悟,并拒绝这种“对温柔记忆的亵渎”。这恰又一次证明,康拉德先生意在自描人心,小说的对象是人。
是时候告别青春时代了。
去年回内地隔离期间翻译的一本小书和大家见面了。99和人文社做的这套丛书旨在挖掘名家尚未被译为中文的作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康拉德的文字细致优美却并不容易翻译,希望我的译文能够让大家感受到我阅读原著时的跌宕心绪。也请大家多多指教!
康拉德的晚期风格,他的海洋小说本就不写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是描绘在如镜的海洋上痛苦地审视内心与世界的纳西索斯,在《阴影线》里,康拉德甚至剔除了最后一丝海难的因素,着力描写那道分割明暗、不知所终的青春的“无风带”,让主角同哈姆雷特一样,与虚无直接对话。
可以和《夜航西飞》放在一起读
人是在什么时候失去青春突然变老的?康拉德的回答是30岁。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自己的答案要自己寻找。
每个人都有自己命运的挑战,有的是死者的鬼魂,有的是疾病。 最好的情况,它会是海洋及冒险。
作者写的航海日志没有一处是按部就班的写法,总是让读者意想不到接下来会发生哪些灾难。
短而美, 重在心理描述但一直保持着紧张的节奏感,推进着到结束
开头三段写得多好啊。“我们继续往前,时间在流逝,直到察觉到前面有道阴影线在警示着我们,必须要走出少年时代了。”
翻译扣一分。年少与成年的界限暧昧,但经历过之后就知道,人的成长其实就是那么一两件关键的事,熬过去了就"成熟/长大"了,那件事自己知道
看起来毫无意味,年代很古早。也许不喜欢太多对话,也许是我不喜欢航海的故事。至于什么成长主题我没看出来。
那些病中的无畏的海员们,陪伴我挺身而过青春阴影线的海员们,“值得我永恒的敬意。”(人生可以靠这二十天的海上记忆而活)
理性又迷人。
在新家读完的第一本书!
> 阴影线
4 有用 忧伤的德古拉 2022-07-12 15:11:36
我到底是看了哪本书知道康拉德的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一丁点都不希望跨越到阴影的另一边,我宁愿永远不成长。可一切都由不得我。 //给我找到了,是《失落的卫星》p122、p258
12 有用 Arcadian☀ 2022-03-20 16:15:36
康拉德的叙事节奏,从来没踩着读者的心理舒适点,这本书亦然,且间接说明了为什么——故事和航行的节奏是一致的,耐心耗尽的绝望/等待/耐心耗尽的绝望/等待……导致转折到来时,读者和他都没有被解救的感觉,而是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苍老,并平静接纳自然带来的绝望。像一本微缩《白鲸》。
0 有用 bookbug 2024-11-09 21:27:45 北京
康拉德晚年完成的自白小说,写的是他走出少年时代步入独立自我的一段成长经历,即所谓迈过人生的“阴影线”:阴影线内似乎前途充满光明和风景,但你无从掌控,只能随波逐流;跨过阴影,或许难免也会踏入黑暗之心,但至少都能自己把握。故事起源于“我”在突感无聊、疲惫和不满后做出从一艘蒸汽船上辞职的决定,这决定看上去有些轻率、任性,甚至不合逻辑,毫无理智,但“我”就是要离开,好比一只鸟从舒适的枝头飞走(这种感觉懂的都懂)。哪知道却因此意外得到了掌舵一艘帆船的机会,在前任船长罹病而逝之后将其接管。小说就此进入了康拉德的惯常节奏:突如其来的远航和首航,接踵而至的风平与病疫,魂兮归来的已故老船长……当然这一切艰辛终将被克服,就像那道“阴影线”哪怕再深再长再远,人人终将越过一样,直到发现那个真正的自我。
3 有用 苏野 2022-03-04 14:17:24
康拉德仍然是一个题材作家。
6 有用 圆嘟嘟左卫门 2022-03-06 16:15:34
“我其实是想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3 有用 文森 2022-03-16 16:03:43
2022年3月。题非海平线,而是阴影线,说明立意不在事,而在人。阴影线明喻主人公初做船长的首次出航,分割了黑白光暗,稚嫩与成熟。时值19世纪末,现代舰船还未全面替代传统帆船,受限于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海上男儿磨难多,西洋白人在东南亚航线的处境也极为复杂。海上风暴强袭,是为高潮情节亦即主要意象,既是自然的也是人间的,既是外部的也是内心的。至于作品是否寓有超自然元素,虽为评论家热议,却并不重要。关于感官经验与精神信念,作者早已彻悟,并拒绝这种“对温柔记忆的亵渎”。这恰又一次证明,康拉德先生意在自描人心,小说的对象是人。
1 有用 Fantasy🌈 2022-01-26 15:24:32
是时候告别青春时代了。
9 有用 Paradox 2022-04-19 23:19:43
去年回内地隔离期间翻译的一本小书和大家见面了。99和人文社做的这套丛书旨在挖掘名家尚未被译为中文的作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康拉德的文字细致优美却并不容易翻译,希望我的译文能够让大家感受到我阅读原著时的跌宕心绪。也请大家多多指教!
0 有用 绝望的麦子 2022-05-28 09:54:23
康拉德的晚期风格,他的海洋小说本就不写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是描绘在如镜的海洋上痛苦地审视内心与世界的纳西索斯,在《阴影线》里,康拉德甚至剔除了最后一丝海难的因素,着力描写那道分割明暗、不知所终的青春的“无风带”,让主角同哈姆雷特一样,与虚无直接对话。
0 有用 摩托喇嘛 2022-04-13 19:44:50
可以和《夜航西飞》放在一起读
0 有用 王一雕 2022-04-15 01:05:16
人是在什么时候失去青春突然变老的?康拉德的回答是30岁。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自己的答案要自己寻找。
0 有用 没头企鹅 2022-10-25 13:29:44 江苏
每个人都有自己命运的挑战,有的是死者的鬼魂,有的是疾病。 最好的情况,它会是海洋及冒险。
0 有用 Lawrence 2022-11-04 13:49:06 上海
作者写的航海日志没有一处是按部就班的写法,总是让读者意想不到接下来会发生哪些灾难。
0 有用 lieerli 2022-10-21 22:00:31 重庆
短而美, 重在心理描述但一直保持着紧张的节奏感,推进着到结束
0 有用 沙皮狗 2022-03-31 17:28:05
开头三段写得多好啊。“我们继续往前,时间在流逝,直到察觉到前面有道阴影线在警示着我们,必须要走出少年时代了。”
0 有用 等等 2023-12-23 17:52:15 福建
翻译扣一分。年少与成年的界限暧昧,但经历过之后就知道,人的成长其实就是那么一两件关键的事,熬过去了就"成熟/长大"了,那件事自己知道
0 有用 游移的菲啰嗦菲 2023-12-02 14:17:46 浙江
看起来毫无意味,年代很古早。也许不喜欢太多对话,也许是我不喜欢航海的故事。至于什么成长主题我没看出来。
0 有用 君子不喜 2024-02-04 10:43:44 重庆
那些病中的无畏的海员们,陪伴我挺身而过青春阴影线的海员们,“值得我永恒的敬意。”(人生可以靠这二十天的海上记忆而活)
0 有用 R 2023-08-18 22:07:24 上海
理性又迷人。
0 有用 渡冷丁 2023-07-01 01:24:56 辽宁
在新家读完的第一本书!